叶良一先生二三事
叶良一(1884年~1973年),名世元,字菁年,原巴州粉壁场(今属平昌县)人,民国8年(1919年)迁入巴中县城定居。出身于中产家庭,祖业在粉壁场有数十亩田地,父亲粗通文墨,也很开朗。他父亲一心他读书成就功名,为祖宗争光,先带他在粉壁、清江渡和巴中读私整。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入巴州高等小学堂,应童子试,只想考中秀才。就在这时,科考停止,提倡新学,遂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赴成都考人四川陆军弁目队。次年转入四川陆军学堂,分在炮兵科学习。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九月毕业,由四川督练处拨到陆军17镇炮兵营见习三月,于1909年(宣统元年)正月任炮兵右队排长。叶良一自此步入仕途,开始了精彩的一生。
一、巧遇朱德
1905年,叶良一在成都陆军学堂巧遇成都体育学堂的朱玉阶(朱德),从此相识相交。1909年(宣统元年)春,叶良一在清朝成都新军中任炮兵排长时,因仪陇县举人、秀才反对新学,朱德辞去新式学堂工作,另寻前途,到成都找到了叶良一。叶良一约在军中任职的同乡李劲枝、吴震二人与朱德在炮兵阵地的桃花林中相见。叶良一说:“云南讲武堂今年开办,它地处边境省份,毕业后好找事做。”朱德同意。临行,叶良一将筹措的大洋两百块赠与朱德,以资盘缠,李劲枝还送给朱德一把油布伞、两双布鞋和一盒茶叶。朱德感谢地说:“亲不亲,故乡人啊!”
1916年,讨袁护国战争胜利后,叶良一升任川军旅参谋长,朱德己任滇军旅长,他俩又相会在成都。一个礼拜天,朱德、刘伯承、吴玉章、李挽澜、叶良一结伴踏游杜甫草堂,朱德诗兴大发,即兴吟道:“天下为公,公盖日月。”吴玉章说,“谁吟对下句?”叶良一颂道:“同心护国,国运恒昌。”
1926年夏,北伐战争节节胜利,朱德由德国留学回国后,受中共中央委派回四川任国民革命军二十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8月下旬,朱德与陈毅在万县谋划国共合作事,不久发生了“九五惨案”。朱德在万县军部打电话给驻防重庆的叶良一,希望重庆民众声援,一致抗击英帝,叶良一接到电话,午夜给《新蜀报》社打电话,询问对万县惨案是否在头条报道,消息中标题是否醒目。凌晨给万县军部发去“坚决要求英国严惩祸首,赔偿损失,维护国家主权并扣留肇事英舰两艘”的通电。9月6日,叶良一率本旅水军两个团,登上炮舰待命援助万县。11月中旬,朱德抵重庆,下榻第2混成旅部,组成了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军委,由杨闇公任书记,朱德、刘伯承任军委委员,决定配合北伐,适时举行泸(州)、顺(庆)起义。
1926年12月初,朱德同叶良一在重庆参加了国民党(左派)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朱德当选为执委后,邀请叶良一、漆南薰、杨闇公三人在便衣卫士陪同下,登上琵琶山,谋划革命事宜。朱德对叶良一、漆南薰、杨闇公说:“广东国民政府中央和中共中央将迁到武汉。这次见面后,我将辞去军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职务,到武汉工作。杨闇公主持四川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工作,请良一兄多多关照、扶助。”叶良一道出自己的心里话:“头上有青天,做事须循天理;眼前皆赤地,存心不刮地皮。”杨闇公说:“与叶公共事,心情舒畅。”朱德又说:“我找到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三年前,在德国首都柏林,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共产党。”叶良一第一次从朱德口中听到了周恩来的名字。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