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春(1858—1924)号李希唐,通江双凤场李家(现双泉村一组)人。自幼聪颖,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一岁补廪,三十二岁赴朝考拔贡,均名列第一。其父李元泰,号李星阶,及咸丰年间贡生(恩贡)。因此,地方人称:父子两贡生,连中“三元”李炳春。

神童李炳春
神童李炳春

李炳春少年时才华出众,中秀才那年名列第一。清光绪四年(1898年)赴省乡试,因品学兼优,又名列第一。回到家后继续深造,准备赴朝考。

李炳春自幼读书用功,诗文并茂,且擅长书法,敏于联对。达县凤凰山、巴中等地都留下了他的亲笔诗抄。上世纪80年代,李炳春旧居的石柱上还留下了他的墨迹:

诗书绵旧业 道德守遗风

图史横陈辉流邺架 园林点缀秀挹平泉

据传当时巴中吴姓财主(现属平昌境)为祖母做道场,大行三献礼,派专人请李元泰前去主持“典祖”仪式。这个人从没到过双凤,也不认识李贡爷,已经走到李家屋后了,见一个老汉披蓑戴笠稻田收水,此人仗侍是财主家的专差,目中无人,恶声恶气地问,“收水的老汉,李贡爷在哪里?”那老汉见他粗而无礼,瞟了一眼,用使牛条指了指下面的院子,就没有再理睬了。当他来到李元泰家时,见出来的贡爷正是刚才收水的那位老汉,只不过脱去了蓑衣斗笠,换了件半新的毛兰布袍子,穿上了鞋袜。这个人十分惊恐,伯得罪了贡爷,连声道歉,骂自已有眼无珠,请求饶恕。李元泰见他那前倨后恭的样子,淡淡一笑说,“倒要请你不要见怪,我们是耕读传家”当时的李炳春家,确时算得上耕读之家。

李炳春的母亲谢老太太,是一个农村妇女,一生没脱离过劳动,性格柔中有刚,遇事有自己的见解,有时李元泰也让她三分。李炳春少年时才华出众,中秀才那年,名列第一,通江县令尹某,见他少年英俊,有意招他为婿。如果为趋炎附势的人,是求之不得。但李元泰、谢老太太却不答应这门亲事。理由是:自己家境清寒,粗衣淡食,高攀官府将会自寻烦恼。因此婉言谢绝了尹县令的好意。父母安于贫贱、淡薄的思想,对李炳春后来的为人处世,影响很大。

李炳春自幼喜欢读书,诗文并茂,且擅长书法,敏于联对。九岁时,一个春天的集市日,他跟随父亲乘船去赶澌滩场。时值阳春三月,雨后放睛,两岸桃红柳绿,山青水秀,生机盎然。李元泰一路观赏明媚风光,一边和同船的父老乡亲谈天说地,讲古论今。

船过“马尿溪”,只见一线山泉从陡峭倾斜的悬崖腰里飞流而下,崖畔一株弯弯的桃树,丫枝下垂,仿佛倒生在岩畔上的,洁白的瀑布,映衬着鲜艳的桃花,织成一幅生动的画图。李元泰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口占一联:“偏盖岩石斜出水”下联还未出口,小小年纪的炳春就应声:“歪拐桃树倒开花”.真乃才思敏捷,对仗工稳,同船人都赞不绝口。元泰虽骂了句“嘴尖舌快”,但也不禁拈须笑了。从此,神童之名传遍四方。

又有一次,十四五岁的李炳春和二三窗友相邀进城会文,回家时路过老官庙的黄梁垭,离家还有四十里,且时,已经夕阳西下,暮色苍茫,他便和同行的窗友到路旁一户人家借宿。门口一位老人,正在看一个年轻姑娘面对夕阳剪花。李炳春上前向老人深深一揖,同时说明来意。老人见他们都是长袍马褂的小书生,谈吐斯文儒雅,就笑着说:“歇宿有地方,但有一对,看你们谁能对上?”炳春恭敬地说:“请上联”老人指着姑娘手中的纸花说:“花剪剪花花不谢”。同窗们都低头沉思,忽然随风飘来一阵咕咕的水车车水声,炳春灵机一动,随口说:“水车车水水倒流”

“行吗?”

老人哈哈大笑,连说,“好,好!如果我老汉没猜错,你大概就是双凤的李炳春吧?”窗友齐声说:“就是他呀,老人更高兴了,赞叹说:“果然是个神童,果然是个神童,边说边把他们让进屋去。”

大约是1890年光绪十六年左右,32岁的李炳春去北京参加朝考,住在同乡京官李承恩公馆。(李承恩是武榜眼,任后宰门将军,属光绪皇帝近臣,后升九门提督)三场试毕,列朝考一等,经过保和殿之试,名列二等。奉诏面圣,因不熟朝仪,东张西望,被值殿官奏为欺君,几乎丢了脑袋。幸李承恩跪下保本,说他来自巴蜀边陲,年幼无知,贪看金銮殿上的对联,并非欺君。本来光绪就没有生气,加上李承恩讲情,落得做个宽宏大量的圣君,便开口说:“既是看对联,如能背出正殿对联就可赦罪。”

结果李炳春不仅背出了正殿对联,而且连左右两幅也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光绪帝满心欢喜,不但未降罪,还赐了李炳春“红绫饼”二枚(据李氏后代说“红绫饼”即用红绫包裹的糖饼),铨授直隶州判官。

一场虚惊虽是过去了,却使名利心本来淡薄的李炳春更加心灰意冷。深深感到仕途的艰险,想起了“伴君如伴虎”的古训,于是恳求李承恩,以父老母病为由,辞去直隶州判官职务,回家孝养父母。李承思也确实帮了他的忙,使他如愿以偿,从此李炳春回到通江。

李炳春回通江后,著书讲学,执教于通江东皋书院,兼修《通江县志》。平时以诗文自娱,曾著有《享走集》传世,现流传的有《壁山漾碧亭池记》,《汪公福田修桥碑记》、《和简馨的诗》等。

后于甲子年(一九二四年)逝世,享年62岁。

文章主要内容来自:双泉乡志(1985)

One thought on “通江县双泉乡古代著名人物——李炳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