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垂云书院及创始人王树坊

院中为石嵌泮池,园形。直径三公尺。池内绿波漫卷,潜鳞欢跃,似与游人为乐。池上架一石拱桥:两傍石柱为精巧透雕九条飞龙,隐现于云烟缭绕之中。两侧为一楼一底厢房三间,耳房各一间。横梁及门窗,撑拱彩牙皆透雕《白蛇传》全本。

沿泮池上,为十八尺宽,二十四步高的石梯,越过石梯就到了垂云书院的中心部分(第二院)。正中处为三丈高的戏楼,院门悬挂通江县知县题赠“共登青云”一横匾,这里刻雕更为精巧:云环雾绕,龙飞凤舞;鹤鸣九皋,松挺兰天。栩栩如生,各俱情态。两旁为一楼一底的书房四间。三合泥地板,石灰粉墙,楼上楼下全是书架,陈放书板,分三类。一为青少年读物:《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幼学琼林》、《五字纲鉴》、《四字纲鉴》、《唐宋诗选》、《古文菁华》、《千家诗》、《声律启蒙》。一二为戏曲本;《包公铡侄》、《岳母刺字》、《戏彩娱亲》、《托孤》、《三祭铁丘坟》、《穆桂英挂帅》。三为医药用书:《医学三字经》、《简便验方》、《金匱释义》,《寿世保元》,共有书板五十多万张。

由第二院而上,为宽二丈,高十二步的石梯,循石级直上,就到了第三院,即整个书院的最高层。正处平房三间,中悬“化齐文武”的巨匾,两旁厢房各两间,北面为垂云洞石岩,镌孔子坐像,高一丈二,座基六尺,像前供一木主,文曰:“天成至圣先师孔夫子之神位”,高八尺。木主四周为透雕滚龙。木主左边为颜、曾、思、孟像,右边为周、程、朱、张像,高约四尺。

整个书院除石洞、戏楼,过道外,共有楼房,四十间,二十八间屋子全部陈放书板。授业室设于第一院左楼,厨房设于第一院左耳房。书板全部陈放于第一院第二院。来源有三:一为重庆购买。先后三次到重庆购买,每次都是四支木船搬运,共十二船,二为自己雕刻,从重庆聘请刻板技师柳德全在书院雕刻了十五年,本地参师学艺的二十一人。书院于光绪五年(1879年)建成,先后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木料约四百米,石头一千多方,瓦二十万匹,劳动力三万多。书院的建修耗去大洋六千多完,刻板印刷五千余元,年印书一千卷。

书院每天六人印书。印出的书除奉县上一套备查以外,其余无偿送与麻石、刘坪、喜神滩、长滩河、土门场、木溪濠,新场(东山)、梓橦、老官庙等地私塾教师各一本。读书学生要到书院索取,根据年龄及学习程度只给一套书。读完了,再索取,再给,以防有人将书转卖,从中牟利。

闭塞山区交通不便,青少年学生上学教材短缺,该书院印出大量私塾用书,解决了学生上学缺乏教材的困难。尤其是家庭困难的学生,既缴不起学费,更无钱买书。该书院分文不取,义务送书,便利了这些孩子的入学。垂云洞书院给家庭贫困的少年儿童入学,创造了条件。这在人剥削人的封建社会,不能不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垂云洞书院实行义务办学,招收准备参加府考,或己考中秀才积极准备参加乡试的学员。文科聘请新场拔贡赵雄飞,喜神滩举人蒲敏作专馆教师,武科聘请巴中武科举人陈正庄。三个教师在群众申威信高,教学认真负责,对麻石,刘坪,老官庙等地文化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THE END
打赏
海报
通江垂云书院及创始人王树坊
王树坊,生于清道光十二年,通江县马三垭(现三合乡)白岩人。幼年时,潜心攻读,思为国家有所建树。那知屡试不第,乃改文习武。操技击,练拳术,欲中武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