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寺少卿李钟峨

四、居住乡里潜心著作的晚年时代

六十六岁(1727年)回家乡,为编写《通江县志》而操劳。《通江县志》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史料损失很大。康熙七年(1667年)只有残本一二册,了解史料的老人不过八九人,也很少。通江知县王保釐(lí)喜搜奇访古,提出编写《通江县志》,在残卷的基础上,通过“延集同事商榷校订”写成了初稿。不料遭“滇黔之乱”,化为乌有。1684年,李蕃“放废归田”,恰逢清廷提出编写县志,李蕃以十余天时间,潦草成卷,炊无米而谨就,遗漏甚多。李钟峨继承父志,经过几年的辛苦,编写了通江现存的第一本县志。清道光刊印的《通江县志》就是在李钟峨县志的基础上增写成的。李钟峨编写的《通江县志》为今天的县志奠定了基础。在编写《通江县志》同时,进一步补充完善《保宁府志》。

李钟峨精韵律,善诗赋,在京城曾写《拟汤泉颂》其豪放之气如汤泉进射而出,泱泱荡荡永不休止。此颂收存道光刊印《通江县志》。回通江后写了大批诗词,收集于《垂云亭》。通江八景,写的人很多,当然也有不少佳品,但从总的来看,一般偏歌颂自然风物,有千篇一律之庇。李钟峨《邑八景》吸取通江民间传说的精神营养,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思想。《龙滩马迹》就是一例,现抄录于下:

迹著长干翊圣明,画成飞壁世人惊。

从云异质侔行健,逐电奇姿象德贞。

七日超群空翼北,九州遍泽沛蓬瀛。

于今正有寒风在,山国河洲试一鸣。

李钟峨还写了相当数量的论经史,论诗文、论书画、论古等文章,收集在《雪鸿堂文集》。卒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终年88岁。葬通江县兴隆乡紫荆村,李藩、李钟峨之墓,尚基本保存完好。

THE END
打赏
海报
太常寺少卿李钟峨
李钟峨,通江人一直称为“李翰林”,其人生的轨迹可以分为4个部分:多病而“耽嬉戏”的青少年时代、艰苦备尝“且耕且读”的壮年时代、青云直上的翰林院时代、居住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