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坪村秦家院聚居点
王坪村秦家院聚居点

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姓氏主要包括:何氏、王氏、余氏、殷氏、闫氏、李氏、高姓、蒲姓、吕氏、聂氏、苟氏、谭氏、党氏、蔡氏、曹氏、周氏等十六个姓氏。

王坪村何氏起源迁居考证

何姓出自姬姓,周成王弟唐叔虞之后裔韩武子(韩万)三世孙韩厥册封韩源,韩厥成晋国六卿之一,号韩献子。韩厥后人与赵、魏二国一起瓜分了晋国,又相继灭了郑国,并定都郑国的都城即现在河南新郑市建立韩国,跨入战国七雄(秦、齐、燕、楚、韩、赵、魏)之列。140年后,韩王安即位9年即公元前230年,秦灭六国。韩国灭亡后,公子王孙避难江淮,因当地韩河谐音,韩改为何姓。

通江何姓乃入邑始祖何子贞,系郫县何武后裔,于北宋宋仁宗时期,公元1030年前中进士,被朝廷册封通江县令,后升任壁州正堂,任满随职田置业亭子溪(今高明新区),其后裔遍布通、南、巴、平、渠、达县、陕西等地。

王坪村秦家院、李家坝、温祠堂、寨子湾、王家沟、廖坪何姓同系子贞后裔。秦家院三房(何演)、六房(何减)系桑丝坪何钟峄之子,于1740年后分家析产迁入。李家坝、上秦家院、温祠堂、寨子湾、王家沟,系桑坪村大家坡何钟泰之孙何耀龙后裔,于公元1730年后迁入。廖坪何姓糸柳枝坪何道大后裔迁入。

宇辈:建德贻光远,宏开世泽长。兆麟基弥大,朝宣绪乃昌。

注:文同贻,洪同宏,世泽长同百达全,雏同弥。

2020年4月10日,在通江二完小《通江何氏宗谱》修编大会上,以全县使用最广的建德派字辈为基调,议定通用新续字辈。

字辈:仁君尚礼贵,先贤思国祥,政兴民富友,家福永继良。

忠孝召太运,博学能方强,公道可荣任,克胜定安邦。

郡望:庐江郡、东海郡、陈郡、郸县郡。

堂号:仁义堂、敦睦堂、积善堂、福庆堂。

族训族风:学海家风,崇文尚武、忠孝仁爱、德能至上、勤俭自强。

王坪村王氏起源迁居考证

王姓源于姬姓。古黄帝姓姬,号轩辕氏,有熊氏,所率部落称黄帝族,居住西北方。

王姓来源之多,归纳起来有10个来源。今载仅属出自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太子晋,又称王子晋、王子乔、王乔。据考证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后裔。原配西陵之女嫘祖,生二子:长曰玄器,次曰昌意。玄器又名青阳,生泄极,帝喾(高辛氏),喾聚四妃,元妃邰氏,生后稷,名弃,及周朝始祖,生不啻,生鞠陶,生公刘,生庆节,生皇仆,生差弗,生毁喻,生公非,生高圉亚圉。生公叔祖类,生古公亶父,生太伯虞仲、季历。太虞二人悉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故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季历生姬昌(史称周文王)姬发(史称周武王),生活在商朝末年,率领部下灭商建周,自武王21代传至姬泄心(史称周灵王),即王姓史祖太子晋的生父。

王坪村王氏,系麻石镇马三垭始祖王鼎后裔,王鼎16代孙王本良于明末清初由马三垭迁入王坪、王家河、寨子湾、马棚坎。寨子湾王鸣益一支,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平昌县驷马乡毡帽山迁入。

上王坪字辈:允先文希延,廷占之绍绪,天君维能继,忠孝元光宗。

下王坪字辈:本躬思应仕,正兴朝兆得,百才皆顺吾,万世永洪泽。

马盆坎字辈:天熙廷明星,芝应绪贤良,家袖崇学大,乾宏华显阳,仁君子远志,宣德福云祥,成开国家顺,永春三怀芳,朝廷思英才,期际文美章,安禹万宗传,继佑运前昌。

寨子湾王鸣益一支宇辈:益国良臣,宏开文基。

郡望:太原郡,堂号:三槐堂。

族训族风:崇文尚武,崇德向善,勤俭自强,忠孝传家。

王坪村廖坪余家余氏起源迁居考证

余姓源于姒姓夏禹之后,起自西北进入中原的夏族部落的一位杰出首领。他治水有功和发展农业生产,使部族势力增强,又取得了对三苗战争的胜利,巩固了王权。死后葬于会稽,即今浙江绍兴,其子启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一夏。夏王少康时,封其小儿子于会稽,负责看守供奉禹的祭祀。这个小儿子按当时习俗在此建立越国。越国裔孙因是夏王之余子(即旁系子孙)遂以余为姓。

沙溪镇王坪村二居民小组余氏始祖冲霄,系余姓七世祖,居渠邑猛山,后因兵乱,自明末清初卜宅通江廖坪。霄张氏生仕琼蒙氏所生二子长端章,次端礼庞氏生二子、芝林无后、芝桂黄蔡氏所生三子…已传至22世孙,历16代,逾300年历史,有族人130多人。

郡望新安郡,堂号忠宣堂。

字辈:尔学映文章,开明定显光,培仁新体立,福禄降珍祥,大德怀安远,洪财发奇昌。

家规家训:余氏以清严家风为核心,其内涵为“仁、义、礼、智、信、五伦”,其外延也十分丰富,“清严家风”对为官为政者,则要求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严以自律,清正廉洁,每有决策应态度严肃认真,考证缜密周详,切忌长官意志,当有所作为的清官;对于普通职员和从事各种技术的人员,要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做金钱的奴隶:“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至此是豪雄”。对绝大多数普通族人则应严以律己,清清白白做人,遵循传统道德规范,严守党纪国法,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优秀高尚的公民。

王坪村金家坪殷氏起源迁居考证

殷姓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源于商朝国都迁至殷城而得名;二是源于居住在河南禹州的人们以殷氏为姓;三是源于周武王灭纣后,以故国名为氏,称殷姓。殷姓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沙溪镇王坪村一居民小组金家坪殷氏是由至诚镇尖山坪侧边高街檐(殷家湾)于清康熙年间迁入此地,迄今300多年。世祖殷芝嗣生二子,长子殷仕珍居下殷家,次子殷仕硕居上殷家,历16代,现有50多户,

200多人。

郡望:汝南郡,堂号:白燕堂。

字辈:有奇上金占,芝仕零万碧。

家规家训:

顺父母,睦兄弟,和家族,谨丧祭,安本分,禁非为。

饮水须思源,切莫忘祖先,清明祭祖节,家家亦当然;

上下及五代,一概记心田,清明正祭日,齐跪香案前,祈求吾祖佑,年岁财丁添。父母与伯叔,应以孝为先,他们言下意,务必听其言;父叔年事高,言语不理焉,子孙宜恭敬,尊老大于天。兄弟姐妹间,宜和气为先,设或有口角,忍让不为谦;设或有口角,忍让不为谦;

切勿滋事端,父母心灵安。族人常来往,宜和睦为安,家门千百年,亲戚三代暂;若走遍天下,殷字暖心间。

膝下喜得子,须先祭祖先,祠堂香案前,宇名谱上传;

一宇排开序,不致有重犯,殷氏嫡子孙,务必刻心间。

王坪村闫氏起源迁居考证

闫姓本是北方民族,宫音大原郡,系姬姓、泰伯之后。其曾孙仲奕、爱封于闫乡,以邑世袭为氏焉。此姓之所由来也,闫姓后裔于元末明初开始向长江以南、西南等地迁徙。

沙溪镇王坪村上廖坪、岩边上、下廖坪、蔡家岩、金家坪、殷家坪间氏,系明朝成化年间来板凳乡纱帽石落业的岩祖后裔,他本是陕西安定县(现子长县)人,生有四子,长子志清祖留宇官国坝,其后人覆盖板凳、九层、沙溪、洪口、松溪、盐井、文胜、泥溪等地。

志清次子文端樊氏生六子,长廷富析居廖坪,二廷瑶居闫家嘴,三廷贵居金家坪,四廷宽居岩上,五廷仓居河里,六廷满无传。

字辈:永际文明仕,登朝大化同。方宇天德浩,建复治能崇。忠义守晋真,安和祥泰通。佳俊庆先泽,立敬长兴隆。

郡望:太原郡,河南郡,天水郡。

堂号:太原堂,河南堂,天水堂。

族训:崇德向善,忠孝仁爱,诗书传家,勤俭自强。

家风:敬祖宗敦孝悌,端伦常友昆仲,和夫妇教子孙,尚勤俭恤孤寡,戒唆讼安生理,勿非为慎嫁娶,勉诵读重交友,谨丧祭远酗酒,除异教省自身。

王坪村李氏起源迁居考证

李姓源自嬴姓,其始祖皋陶为五帝之一的颛顼帝高阳氏直系后裔。

在尧舜时担任刑狱的理官,专管狱讼推断,职能似当代的法官。当时盛行以官职为姓,所以皋陶也就以“理”为姓。商朝末年,皋陶后裔理征,忠心耿耿,多次进谏纣王,纣王对理征的多次劝谏很恼火,便把他杀了。

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逃亡途中,发现野树还有一些“木子”(野果),于是采下来吃,这才保全了性命。为了不忘这段蒙难的历史,利贞的母亲决定将“理”姓改为“木子”构成的“李”姓。

王坪村李氏分布:李家坝、李家河、后槽里、王家沟李氏皆同祖同宗。廖坪罐子里李家,王坪上王坪李家,李家河李氏另一支。

李家河始祖李氏登魁,于1757年(乾隆中期)前,由营山磨子街迁入李家坝,登魁何氏生二子彩、彧(居杨柏河),彩生三子:良木、良植、良枢…已历16代,达260余年。

字辈:先含仕林心,昌学正德芳,诗文传家远,福泽万代长。

李家河李姓另一分支:李氏三多世系,从营山磨子街李姓分支,平昌元山、渠县李家嘴、通江沙溪李家河,本族从渠县李家嘴迁至通江县沙溪镇李家河,已近一个世纪。由于迁到沙溪的始祖李三多、李三孝在达县与李家河李泮林结为弟兄,故从那时起,与李家河李氏就已经融为一体。

字辈:文明三丕仲玉,鑫富贵禹朝成。

廖坪罐子里李氏字辈:杜元映怀先,荣华天心大,登朝方国忠,仁义永明良。

上王坪李姓氏:据碑记,在明成祖时期(约1400年前)由湖北麻城磨子街迁入,与文溪沟村李家山同宗(当时兄弟分家析产,以大城寨碥里晒经石为界)。当年人丁兴旺,家族繁荣,居住地(含现王坪)名“李坪”。现上王坪李氏,有11户60余人。

字辈:福贵家淮英,祥云国新天,元德贻维远,成仁厚地宽。

郡望:陇西郡,堂号:太白堂、树伦堂。

家训:养子孙,教当先;为人子,志当先;敬父母,孝当先;兄和友,恭当先;传家久,德当先;继世长,书当先;重知识,学当先;敬师长,礼当先;睦邻里,谅当先;族里事,到当先;爱国家,奉当先;

保国防,勇当先;成婚配,爱当先;讲修养,容当先;重祭祀,时当先;

创家业,苦当先;讲法制,已当先;办好事,诚当先;发怒时,忍当先;

事临头,思当先;谋公事,廉当先;讲德行,简当先;谈名利,让当先;

论得失,乐当先。

族训:热爱祖国,缅怀祖先,尊老爱幼,友爱兄弟,耕读为本,遵纪守法,勤劳俭朴,忠厚为人,和睦夫妇,修身立德。

王坪村高姓起源迁居考证

高姓出自姜姓,以邑为氏。春秋时,姜太公六世孙齐文公吕赤之子受封于高邑(在今河南省禹县)称为公子高。其孙溪,以祖封邑为名氏,称高溪,其后有高氏。

沙溪镇王坪村一居民小组金家坪高氏,是清道光年间从通江县洪口镇樱桃垭迁入,始姐高长青,生高文奎、高文德二子,已历9代近200年历史。现有5户,20多人。

郡望:广陵郡,堂号:广陵堂。

字辈:文明朝玉发,荣华富贵长。

四居民小组蔡家岩高氏,祖籍四川仪陇县龙凤场街道,高国兴1958年底因工作调动,一家4口人迁入通江县沙溪乡,后定居蔡家岩,已历4代近100年历史。

字辈:仲念盂万英,尚兴旺祖宗,立正乾坤大,扬德家国隆,科技天启秀,良俊志宽宏,世代齐显耀,朝廷怀清忠,复元新基建,守成盛名崇,软遵周远近,咸在太和中。

家族诫约: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兄弟和睦,尊敬长辈,教育好子女,延续氏族要谨慎,勤俭持家,科学致富,搞好人际关系,扫墓祭祖。

家规家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崇尚科学,探索真理。弘扬明德,诗礼传家。

王坪村街道蒲姓起源迁居考证

蒲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主要有两个:一是源于姒姓,有扈氏之后,家中有池长蒲草,因此以蒲家为姓;二是以封地名为姓氏,相传夏朝时舜帝的子孙被封在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一带),于是他的子孙就把封邑名“蒲”作为自己的姓氏。

沙溪镇王坪村4社(街道)蒲平于1992年因婚配由三溪镇永乐村迁入。

字辈:尚芳林秀文明洪开,克绍永昌家修道来,大德长远忠毓贤才,早成敬国千紫荣怀。

郡望:河东郡,堂号:揖让堂。

家风:勤俭自强,忠孝传家。

王坪村4社王家沟吕氏起源迁居考证

吕氏出自姜姓,其始祖为吕侯即吕尚,又称姜子牙。相传上古部落首领神农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为姓,称姜姓。后来姜姓羌人发展出四支胞族既“四岳”,吕部族就是其中之一,该部落的首领在夏时被封为吕侯,建姜姓诸侯国吕国(在今河南南阳)。春秋时,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氏,称吕氏,史称吕姓正宗。古时在今河南新蔡,又有一吕国,史称东吕,实为南阳吕国分出的一支。春秋时,东吕为宋所灭,其后裔也以国为氏,称吕氏。

沙溪镇王坪村4社王家沟吕氏,于1938年从广安市岳池县花园乡迁入,历五代有6户20余人。

郡望:河东郡,堂号:河东堂。

字辈:立德朝大东,广学向金科,贤良超群先,家邦庆长乐。

家风:崇德、博学、忠孝、强能。

王坪村六社聂家河聂氏起源及迁入考证

一是出自姬姓,春秋时卫国大夫采食于聂地,子孙以地为姓;二是出自姜姓,春秋时齐国丁公分封其子孙与聂城,后世以城为姓;三是出自地名,春秋时有地名叫聂北,后人根据地名为姓;

相传聂家河聂氏在明末由河南迁入,有近400年历史,现居住户30户,逾100人。

郡望:河东郡,堂号:三礼堂。

字辈:福禄朝奎重,应秉儒仁智,四秀荣昌泰,思亲念祖宗,承先昭盛迹,绍绪启贤忠,腾德逢时显,芳名万载隆。

家训:重德强能,勤俭自强,忠孝仁爱,诗书传家。

十一王坪村4社王家沟苟氏起源迁居考证

苟姓起源追溯:黄帝之子25人,得姓者14人其一为苟,为此姓之始。《国语》演变:源于姬姓,远祖黄帝,始祖苟荀,黄帝赐姓为氏。此支后裔延续至晋末,于五胡乱华时期南迁定居南方,后于魏晋南北朝末期开始因某些原因而区别又改名为苟宇,此为苟姓宗族专用字姓之始,延续至今。

苟姓于民国中期从平昌县白依乡风滩迁入沙溪红云崖村牛眠城,王家沟苟姓氏从牛眠城迁入。

郡望:河内郡,堂号:河内堂。

字辈:奉天子文朝,定国在兴、忠于元良、孝为人本、成以义方、经书之理、其道大光、才全学美、遇时名章、先世有德、宗定永昌。

家风家训:爱国爱家,遵纪守法,友善互助,扶弱济困。

十二王坪村谭氏起源迁居考证

谭姓主要出自姒姓,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禹治水成功后,舜赐姒姓给禹。周朝初分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以军功获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这支姒姓的后人以国为姓。汉代巴南(今川东、鄂西南部)少数民族中也有谭姓。巴南谭氏有可能是谭国遗民逃到巴南,融入当地民族形成的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93年)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逃亡到莒国(今山东莒县)。留在故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称谭氏。

王坪村谭家河、谭家梁、小坎子均是一宗人。谭家河达40余户,

200余人。温祠堂谭家有8户,近40人。

字辈:从古列建元,公体达用觅。

郡望:弘农郡,堂号:弘农堂。

家风:重德强能,勤俭自强,勤俭持家,团结和睦,诚实守信,尊老爱幼。

十三王坪村党氏起源迁居考证

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姬氏的后裔。

《姓氏考略》记载,鲁大夫有党氏,是周朝公族的后代。党氏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后裔,支裔世居党项,遂以党为姓。据《韵府郡玉》记载,夏禹氏的后代中,唐代有党芬、党进,而《广韵》则记载,党氏原来是西羌姓氏,姚秦有将军党耐虎。党氏有西羌的血统,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一支位于今青海省境内的西党,党项族就是该部落的后裔。根据史书的记载是夏禹的支裔,故党氏后人尊奉夏禹为党姓的得姓始祖。

王坪村党氏系民国中期,由瓦室镇鹿鸣村党家院迁入,已历5代,有6户30余人。

字辈:友思文仲君,英于之先正,元明光绍德,福禄寿长春。

郡望:上党郡,堂号:清河堂、忠武堂。

家风:博学强能,崇德向善。

十四王坪村蔡氏起源迁居考证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统一天下,建立西周王朝。其五弟叔度封地蔡国,称蔡侯,赐蔡姓,叔度为蔡姓始祖。蔡国历经600年,共传23世、25侯。蔡国故城在今河南上蔡县西南,在公元前525年,蔡平侯迁新蔡(河南新蔡县),公元前493年,蔡昭侯迁下蔡(今安徽凤台县)。

王坪村蔡家岩蔡氏,于民国初期由学堂山村下蔡家沟蔡氏后裔迁入,历10代,现有20户100余人。

字辈:玉栋先文无,映明光前序,申修至贻家,忠义应良民。

郡望:济阳郡,堂号:衹德堂、龙亭堂。

家风:崇德向善,忠孝仁爱,勤俭自强,诗礼传家。

十五王坪村曹氏起源迁居考证

曹姓的来源有多个,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是源于上古帝王颛顼玄孙陆终的后代,其中第五个儿子安被封为曹官,他的后代就有人把曹作为自己的姓氏;二是出自周武王的弟弟曹振铎,他被封在曹国,建都陶丘,成为始封之君,也就成为曹氏的受姓始祖,曹参、曹操即其后人。

王坪村六社曹家河曹氏于清嘉庆年间,从平昌迁入,已历11代,现有20户80余人。

字辈:法印红运德国应庭,正大光明学士永远,发达昌荣。

郡望:谯郡、清河郡,堂号:德厚堂、德仁堂。

家风家训:崇德向善,忠孝仁爱,勤俭自强,诗书传家。

十六王坪村周氏起源迁居考证

周氏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出自姬姓,始祖是黄帝儿子后稷,周文王、周武王建周朝后以国为姓。

据现存于苏坪村赵家湾碑记记载:“周文、周武居柏山后迁城西五马桥生大贤祖;生帮臣、帮里、帮祚、帮泰、帮新;帮新(姚李)氏生国瑞、国麟、国朝。国朝迁居周家岩。”自周国朝迁入周家岩已历15代,约有300年历史。

王坪村周姓有两支,一支是王坪村9社周姓;一支是王坪村3社(周家山)周姓。

王坪村9社一支是1933年红军来后,周丕仁在乡苏维埃和红军总医院做事,红军走后,因躲避地主还乡团迫害,由本镇苏坪村周家岩到王坪大地主王子由家做长工,后定居王坪。现已历5代,有6户、25人。

王坪村3社(周家山)一支,是民国时期周明才由本镇苏坪村周家岩迁入周家山,现有3户、14人。

字辈:文宗方崇明,丕正福如星,仁怀一本志,大义照乾坤。

郡望:汝南郡,堂号:细柳堂、爱莲堂。

家风家训:崇儒尚德、培心正业、清慎开明、勤俭乐济。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