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玺(1734—1806),字辑五,号瑞图,晚年号瑞斋,广元县高城堡九曲坡人(今四川省旺苍县普济镇九江村)。杨玺父亲杨颜彬务农,生有三子,杨玺最幼。
杨玺少年时就读于本地白云寺,18 岁时考中秀才,不久补校官弟子。26 岁中乾隆庚辰 (1760) 科举人,大挑二等。乾隆三十七年 (1772),选授四川纳溪县教谕。乾隆五十三年 (1788),升任四川潼川府(今三台) 教授。乾隆五十八年 (1793),改授江苏安东(今江苏涟水县)知县。
安东地势低下,处于淮河下游,常遭水患,杨玺于上游开河引水,百姓深受其利。后署江苏省六合县知县,又调署泰州(今江苏省-泰州市),使泰州政通人和。当调甘泉(今江苏江都)时,泰州父老于道路上跪留,于是留任一年。后经吏部引荐,升任苏州督粮同知。嘉庆八年 (1803)6 月,调太仓(今江苏太仓市)任知州。同年 10 月,升为苏州府水利同知,后任松江府(今属上海) 知府。嘉庆十一年 (1806),淮扬水患,奉命查勘桃园、东台灾情,因中暑和劳累卒于任所。
次年,由子杨冠山、女杨古雪护送灵柩归蜀,葬南江县长赤元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