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
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18兵团19军163团从万源急驰两天一夜抵达毛浴镇。
先遣连直驭通江城。
1月23日,通江县人民政府成立。毛浴属一区,区治广纳,区长管守忠。
夏,县工商联合会木船公会在毛浴成立。段绍福任主任,杨洪先任副主任。
11月,计征中央粮,部分存放毛浴粮库。
12月10日,县减租工作团开展减租工作。废除旧乡保甲制。
1951年
11月21日,县域土地改革开始,毛浴建立支点领导,率先开始土地改革,进入阶级划分。
12月,调整区划,县辖9区51乡1镇。一区(民胜区):治所由城关镇移至鹦歌嘴,辖城关镇、毛浴等8乡。
1952年
4月15日,县党代会常委会扩大会讨论建设事项,毛浴被纳入场镇建设工程中。
5月,建乡划镇。毛浴归瓦室区(五区)新置区。纳民胜区之瓦室、毛浴乡来属,析民胜区之药洪乡地置药铺乡来属。又析毛浴、瓦室二乡地增置兴隆、浴溪、新溪、长胜乡。共辖瓦室、毛浴、兴隆、浴溪、新溪、长胜、文胜、药铺8乡。
是年,全县为抗美援朝捐献粮食,毛浴粮库代收稻谷30万斤。
1956年
2月,通江县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运输管理站”,建平溪、铁溪、瓦室、毛浴4个专业运输队,全系人力背运。
4月,县“五一”木船运输合作社在毛浴成立,社长赵明儒。该社有会员426人,木船132只,载量793吨。
1957年
春,县政府整治小江口、毛浴至陕西南郑航道。
1958年
4月,县政府重点整治毛浴至长坪河道。
1959年
4一5月,县委驻毛浴工作组在浴江组织干部群众制造“土化肥”多种,继而在全县推广。
10月1日,过境毛浴的通(江)至铁(溪)路全线竣工。
1960年
3月24日,毛浴红江管理区第五食堂,69人吃饭后,50人中毒,2人死亡。
9月,过境毛浴的小(江口)魏(家)公路竣工。
1962年
8月,县养路队成立,队址在毛浴高石梯,后迁入县城。
1963年
在圆池河属小河沟建水能发电站,场镇从此有水电照明,且用电力解决周边群众打米、磨面问题。李明元任站长,莫兴国任副站长。后因涨洪水报废。
1965年
夏秋,连降暴雨,水位陡涨15米,毛浴镇街道被淹,街可行舟,财物冲走无数。
二大队圆池河滑坡3000亩,一袁姓人家整幢房屋被埋葬于河底,河流阻塞,形成堰塞湖。
1968年
建立毛浴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69年
建立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
1970年
建立公社革命委员会。革委会派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公社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大队建立医疗站。
1971年
10月,生产队普遍新修公猪圈、保管室和晒坝。
1972年
年初,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进一步掀起农业基本建设高潮。
2月,开展整党、建党运动,恢复党委会。
1973年
成立公社科学研究协会,后依托科学技术咨询服务部门开展工作。
各生产队成立科研小组。
1974年
9月13日,通江受持续降雨影响而发大水,大小通江河沿岸受影响,其中新场乡淹死38人,毛浴街道被水淹,群众生活财产受影响,但无人员伤亡。灾后,群众积极清理街道,生产自救。
1975年
3月起,全公社普遍开展学习小靳庄活动。
冬,大队均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学习演出“样板戏”一《红灯记》《沙家浜》
《智取威虎山》,并成立了篮球队。公社时常组织文艺汇演、篮球比赛。
1976年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全民悲痛欲绝。
9月18日,近万人在学校操场隆重悼念毛泽东主席逝世。
是年,低温寡照、虫灾泛滥,粮食减产,群众生活困难。群众吃国家供应粮约
35万斤。
1977年
在大春生产技术上推广水稻、玉米、红薯,“三迟变三早”的经验,获得成功,粮食普遍增产。
8月,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开始,至1978年3月初结束。
1978年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社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
是年,立毛浴公社社办企业,并在石门子建设了占地1300平方米的烧酒厂,厂长苟传光,副厂长苟天平,工人10人。主要生产苕果子酒、苞谷酒,年产酒22万余斤。苕果子酒0.60.8元一斤,粮食酒0.9~1元一斤。1990年解体,苟天平承包该酒厂。1999年再卖给李须阳。至此,社办企业解散。
1979年
年初,贯彻落实中发(79)5号文件精神,对全公社已改造好的80余名地、富、反、坏分子报经上级批准摘帽,给予社员待遇,同时试行联产计酬责任制。
1980年
召开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实行差额选举。废除公社革命委员会,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恢复大队管委会、生产队队委会。
1981年
贯彻中央〔1981〕1号文件精神,包产到户,统一核算。
1982年
年初,全面推行包产到户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
6月,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
1983年
年初,贯彻落实中央〔1983〕1号文件,全面推行联产到户农业生产责任制。
是年,部分大队、群众自筹经费新建砖木结构校舍,掀起了建设学校高潮。教育条件普遍得到改善,学生入学率提高。
1984年
召开第十届乡人民代表大会,进行机构改革。改毛浴公社管理委员会为毛浴乡人民政府,改大队管委会为村委会,改生产队为村民组。
通江县人民政府拨给毛浴扶贫赊销款15万元,由乡供销合作社代发布匹等物资供给群众。
1985年
全乡各村全面拉通高压线、低压线,家家户户照上了电灯。
1986年
3月,县林业局验收速丰林8200亩,全面合格。
4月,气温骤降,出现霜冻低温天气,持续十多天,全乡大面积死秧,农业生产受到损失。
10月,由乡民政助理员负责,清理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肃反错案复查工作开始。
1987年
3月初,通江县实行飞播造林,毛浴境内造林6300余亩。
3月,“二战”肃反错案复查工作结束,毛浴乡蒙受冤假错案的群众得到了平反昭雪。
1988年
8月6一9日,毛浴乡长江村五组因久旱后连续暴雨,发生大型塌陷和滑坡。持续时间长达96小时,塌滑区长600多米,宽200多米,大部分地方下陷2一3米,田坝间裂缝达1~2米。有24户102人受灾,垮塌民房18间,危房54间,损毁渠道
254米,破坏堰塘1口,损毁耕地8公顷、林果地5公顷。此地在1985年曾发生小规模滑坡,当时受灾3户,毁房7间,损坏耕地1.5公顷。
1992年
5月,毛浴宕江铁索桥建成。上年10月动工,全长165米,宽3.1米,高26米,主跨199米,总投资26.3万元。
是年,引进达县地区百货公司退休职工投资10万元,在毛浴小学后山承包荒山
50亩,建成果园。
1993年
4月28日,药铺乡中心小学甲肝暴发流行。全校360名学生中发病113人,发病率达32%。县委、县政府抽派人员,迅速控制了病情发展。
1994年
乡政府牵头出资,在街道居民的支持下,从海拔800米以上的龙江溪安装了自来水管道,让全街道和各单位吃上了自来水,街道居民从此告别了从河里担水吃的历史。
1996年
由国家工商银行捐资25万元,乡政府筹资31万元修建毛浴希望小学。
1997年
12月12日,毛浴乡希望小学教学楼竣工。该楼于1996年3月8日动工,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建筑面积1354平方米,工程造价65.7万元。其中,国家工商银行总行捐款25万元。
2001年
3月2日,县城镇园林绿化专题会议召开。毛浴小学等12家单位为全县首批城镇园林绿化单位。
2002年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了适应新形势,
2002年10月26日,毛浴乡开展“科技兴村”建设工作。成立“科技兴村”协调小组,乡长李新海任组长,副乡长向丽任副组长,郭平安、马志成、冯顺发、屈娟为成员,旨在全面通过科学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快速融入“WTO”体系。
2003年
毛浴乡政府筹资从铁索桥头到通铁路上修建了长1200米、宽2米的石梯路,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
2004年
9月5日,于连降暴雨,毛浴乡浴江村发生了特大山体滑坡。滑坡面积宽200多米,长500米,滑体高30米,损坏农田9.3公顷,受灾农户15户,损坏农房79间、山坪塘1口,以及光纤线路、照明线路1500米。当年,乡政府投资17万元,从小河公路上修建了一条油路,直通街道。年底,通江县电信局投资13万元,在毛浴乡安装了120部程控电话,开通绿卡电子兑全国联网。
12月7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述海视察毛浴镇,主要了解毛浴作为历史占镇的发展情况及红军当年在毛浴的活动情况。
12月29日下午,巴中市委书记杨安民一行20余人,在中共通江县委书记周朝康、县长周仁义的陪同下来毛浴镇考察。当看到1933年红四方面军留下的一个又一个遗址时,市委书记杨安民特别高兴地说:“毛浴乡是徐向前元帅战斗过的地方,确实是一块风水地,一定要大力弘扬红军文化,努力打造红色古镇。”县委书记周朝康满怀信心地说:“在领导的关心下,我们有决心把毛浴镇建设成为中国红色旅游风景线的一个亮点。”群众听了,无比高兴。
12月31日,市旅游局一行6人在县旅游局局长的陪同下驱车来到毛浴乡规划红色旅游景点建设。
2005年
1月8日下午,四川省政府副省长王怀臣、巴中市委书记杨安民、巴中市市长熊光林在通江县委书记周朝康、通江县县长周仁义的陪同下,一行40余人专程来毛浴乡考察红色旅游和古镇建设。
1月9日,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谢素莲陪同市委组织部考评组两位成员来毛浴检查基层党建工作,并合影留念。
是日,县委副书记黄联学陪同市委考评组副组长、市委、市政府日督办主任王熏陶一同到毛浴视察通江县委、县政府2004年度亮点工程。
1月13日,县委宣传部、县粮食局、县林业局、县旅游局、县水利局、县文管所负责人来毛浴乡研究如何总体开发毛浴古镇,进一步挖掘红军文化,打造新的旅游亮点。
1月22日,重庆市文化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歌乐山纪念馆馆长历华一行来毛浴考察红军文化。
1月23日,重庆市专家对通江毛浴乡等红色旅游进行全面考察。
2月12日,县纪委书记邵瑜率县建设局、水利局、林业局、粮食局、旅游局、文管所及信用联社等部门有关领导,在毛浴乡进行现场联合办公,共同研讨红色古镇建设,打造红军文化亮点,决定环境绿化、新建停车场、信用社房屋搬迁、街道水管改造、粉檐坐脊及恢复1934年红四方面军党政工作会议会场等事宜。
2月26日,县级各单位、部门的领导同志一行100余人来毛浴参观考察,一致认为开发红色旅游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月27日,市政协主席苟必伦、市委副书记蒋东生视察毛浴乡。
3月7日,县委书记周朝康、县政协主席邓国平、县委副书记刘显卫等领导来毛浴乡视察工程进展情况。
3月8日,达州市开江县委一行来此考察红色旅游。
3月28日,中共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办公厅副秘书长汪洋、四川省委副书记陶武先、四川省政府秘书长李洪仁、四川省扶贫办主任颜继禄、巴中市委书记杨安民、巴中市市长熊光林、巴中市委副书记蒋东生等一行20余人来毛浴乡视察并参观了该镇红色文化16个景点。
4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率国务院办公厅副秘书长汪洋、国家水利部部长、财政部部长、交通部部长、卫生部部长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等在省、市、县党政主要领导的陪同下,莅临毛浴乡浴江村视察。温家宝在同群众进行的长达两个小时的谈话中,处处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起居。乡党委书记李华雄向总理汇报说:“总理,我们毛浴是红色古镇,1934年红四方面军在这里召开了全军连以上800余名干部参加的党政工作会议,制定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训词。”居民廖杜华接着说:“总理,我们通江是革命老区,毛浴镇是当时川陕苏维埃赤江县委、县政府的所在地,仅一个县参军一万多人,在战斗中就死了二千多名红军,徐向前元帅曾在这里指挥了鸡子顶保卫战和荫龙山保卫战。”听了这些,温家宝动情地说:“革命老区过去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我们要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红军精神,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5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的领导及四川省水利厅、卫生厅的领导,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陪同下,先后来毛浴视察,通过对红军文化各个景点的参观与了解后,大家公认:毛浴不仅是古镇,而且是一个红色文化名镇,均表示,尽可能努力支持毛浴建设。
5月22日,省农业发展银行派员来毛浴乡视察。
是月,药铺乡撤销并入毛浴乡。
6月3日下午,市委书记杨安民、市长熊光林率辖区内4个县的党政主要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在通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陪同下,考察和参观了毛浴红色景点,评价说:“开发红色旅游,既发展了经济,更重要的是成功开办了一个红色教育基地。”
2008年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5·12”特大地震,毛浴震感强烈,房摇瓦响,幸无人员伤亡。
2012年
9月12日,因连续降大雨,药铺小学发生泥石流,致3人死亡,其中学生1人。
乡党委、政府及时抢险救灾、安置灾民,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2014年
毛浴乡迎春村、川云村、天兴村、干溪村、草帽村、朝阳村被确定为贫困村。
2015年
5月,四川省发改委主任唐利民率队调研毛浴乡干溪村精准扶贫工作。
8月,四川省委、省政府正式确定四川省国安厅、党建期刊集团、中铁二局3家单位精准帮扶干溪村。
2016年
3月,S302线,小魏路毛浴段正式开工建设,境内长13.8千米。
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将何雷一行100余人,到毛浴古镇参观红四方面军党政工作会议会址。
11月16日,毛浴乡撤乡建镇揭牌授印仪式举行,正式更名为毛浴镇。
12月19日,省委党校研究室授予毛浴镇“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称号,省委党校研究室为毛浴镇现场授牌,并捐赠一批党史书籍。
2017年
1月,国家开发银行捐资1000万元,建成了通江县列宁小学2座教学楼、1个操场,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2018年
2018年度,毛浴镇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被巴中市委宣传部授予“巴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通江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2月,随着川云村、天兴村脱贫摘帽,正式宣告全乡6个村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
2020年
4月,并村合社,毛浴镇由16个村合并成7个村,95个村民小组合并为55个村民小组。
7月,镇(陕西镇巴)广(四川广安)高速公路毛浴段正式开工建设,境内全长
5.6千米,其中隧道3座,于2022年全面开通。
10月1日,朝阳村5岁小男孩杨哲睿在老家背后的山石上看到了“鸡脚印”,当场判断是恐龙足迹,并说出了恐龙的类别;10月10日,经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等古生物专家一行现场确认为白垩纪早期恐龙,距今约1.3亿年。自贡恐龙博物馆原馆长彭光照看了现场后认为,本次发现,为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增添了新的亮点,此前在巴中市南江县发现过恐龙化石,但发现恐龙足迹在巴中甚至四川北部尚属首次。专家认为,相较于恐龙足迹的发现,更令人惊喜的是,最先发现者为一个5岁小孩,这也是目前国内首次发现恐龙年龄最小者。这是自然科学普及和素质教育巨大成功的表现,古生物学虽然是小学科,但未来可期。该事件经全国各大媒体报道后,上了热搜,该地成了网红打卡点。
是年,毛浴镇全面脱贫摘帽。
2021年
年初,在毛浴场镇投资兴建川陕苏区检查史陈列馆一座,占地面积369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3月,四川省住建厅授予毛浴镇“第三批最美古村镇”的称号,同年被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认定为“四川省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
7月,毛浴古镇发生了60年一遇的超大洪水,党委、政府及时组织全镇362名涉险群众紧急安全转移,成功避险,被省纳入该年度全省洪涝灾害成功避险典型案例。
2022年
毛浴镇争取相关项目资金,相继修建毛浴古镇防洪堤工程、小河大桥、游客中心,改建铁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