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江县毛浴镇大事记》来自《毛浴镇志》(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本文分为三个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
一、明清时期毛浴镇大事记
明朝末年,毛浴设总兵大镇,军事长官称总爷。
崇祯九年(1636)
驻守毛浴镇之副将张令闻太平游击潭宏报满天星、蝎子块等率部北进,受广元总兵良柱伤率兵驻竹峪关。
顺治七年(1650)
张献忠余部孙可望由云南攻四川,清军屯兵毛浴镇鸡子顶真武庙,士兵纵火将真武庙化为灰烬。
顺治九年(1652)
巡抚郝浴奏以冷明国守毛浴镇。
康熙三年(1664)
设通巴营于毛浴镇,守备1员,把总2员,马兵、步兵、守兵300名。
康熙十九年(1680)
许琯执县令,守毛浴镇鸡子顶。
嘉庆二年(1797)
清廷命额愣登保、德愣泰与陕西总督宜绵入川会剿白莲教,与朱冕纯战于毛浴镇。
嘉庆十年(1805)
四川总督德愣泰奏移通巴营自毛浴镇至通江县城,以原设通江汛外委1员、兵30名移毛浴镇。
四川总督德愣泰改通巴营为通江营,归巴州营游击兼辖。守备1员驻毛浴镇,把总2员,其一驻毛浴镇,分防镇汛。
道光六年(1826)
川督饬通江县募捐设“义学”15堂,其中毛浴镇设“义学”一堂。
宣统二年(1910)
成立“毛浴镇国民学堂”,堂名“学营”。
二、民国时期毛浴镇大事记(含苏维埃时期)
1923年
毛浴镇设邮政代办所。
1926年
毛浴镇成立“通江县第四高等小学堂”。
1932年
冬,红四方面军入川,红十一师驻毛浴镇,建立川陕省赤江县,成立中共赤江县委,书记谢在江;赤江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刘道甫。将上城门至曾家坝命名为“马克思街”,上城门至中街水巷子为“恩格斯街”,中巷子至下城门为“列宁街”。
1933年
年初,置毛浴市,治毛浴镇。寻废。
1月26日,饶德才率赤卫军368人参加红军。
2月,西北革命军军事委员会总医院置毛浴镇,新设7幢病房,接收病员800余人。
3月,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根据《中华苏维埃土地法令》,开始分配土地,4月中旬结束。
4月13日,中共川陕省委发布《中共川陕省委红五月工作决议案》,提出壮大红军,赤江县扩红员额5000人。
4月底,中共川陕省委迁毛浴镇。
5月11日,为肃清反动民团和土匪,成立赤江县独立师。
是月,红四方面军在反三路围攻中,与敌二十九军第二师在赤江县背后的鸡子顶父交战,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敌包围,活捉敌团团长曾亚伟和三连连长,敌军伤亡300余人。
5月末,赤江县第一游击队配合红三十团在鸡子顶击退曾南大部一个团的数次进攻,反攻时活捉团长、连长等数十人。
8月,赤江县交通局成立,赵德仁任局长。
10月18日,赤江县苏维埃政府代表大会召开,决定是月19一25日,为“扩大红军消灭刘湘运动周”,扩大1000名新红军送到前线。
11月,红军在“城隍庙”建钢铁加工厂。
12月,创办川陕苏区第一所“列宁小学”,校址在娘娘庙。
1934年
4月21日,赤江县苏维埃政府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在毛浴镇召开了机关工作人员联席会议,并制定“决议案”。
5月1日,赤江县召开誓师大会,深入动员人民群众消灭刘湘。
6月,刘湘对红军发动第四次总攻,扬言“36天拿下通江”。红军避其锋芒,于
6月21日撤出通江城,布防于赤江县辖区内的鹰龙山和鸡子顶,在王坪寨、营盘梁设立前哨阵地以阻击敌人。7月1日,敌军左、中、右三路进攻鹰龙山。红军英勇顽强,歼敌1400余人,取得了鹰龙山保卫战的胜利。
11月1一9日,红四方面军在赤江县委驻地毛浴镇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党政工作会”,到会的连以上政治干部代表有800余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作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和总结,徐向前作军事报告,陈昌浩作党政工作报告。会议通过了《红四方面军政治与党务工作决议案》,制定了《团政治处暂行工作细则》《军、师政治部的暂行工作细则》,对红四方面军各部队军训时的训词进行了规范,统一为“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并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宣誓仪式,表彰了反“六路围攻”中功绩突出的部队。授予9军73团“守如泰山”、75团“攻如猛虎”,30军263团“钢军”、265团“夜老虎”、268团“百战百胜”,31军274团“夜袭常胜军”,33军296团“百发百中”的奖旗;表扬了工作和战斗成绩良好的4军28团、33团和31军271团、279团。
是月,在毛浴镇建立中共川陕省特委,直辖赤江、赤北、红江、红胜、南江等县,何柱成任书记。
1935年
3月,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恢复旧制。
1936年
2月,通江由三等县升为二等县。毛浴分设为第四区。区署由区长及民政、财政、教育、军事指导诸员组成。区下设联保、保、甲的“联保制”。清查户口,颁发门牌、腰牌,无腰牌不得通行。
3月,每保抽适龄壮丁15一20名训练,每三四保编一分队。
是年,大种罂粟。
是年,大早至次年,野菜、葛根、神仙土等绝。
是年,毛浴镇李青云、唐有华等经营“肩舆业”。
1938年
3月,四川省船舶总队在重庆成立。下设嘉陵江、沱江、岷江、长江四区,通江归嘉陵江区第一大队三中队,下辖撕滩、老官庙、毛浴三个小队。第三小队队长由毛浴联保主任薛明坤担任。
1940年
3月,通江县船业公会在毛浴“三合宫”(中街)成立,苟中德任理事长。
5月,废“联保制”,撤并区,设立乡镇公所,毛浴区撤销,更为毛浴乡,属二区。
1942年
4月7日,毛浴乡石洞口至穿心店一带有土匪6人,持手枪3把、手榴弹2枚,子弹若干,后经乡丁围击,逃遁。
1943年
1月,县府自治指导区划分征收区域,毛浴为甲等。
是年,毛浴乡辖13保126甲。
1946年
成立“毛浴乡中心国民学校”,教学班7个,学生142人,教员9人。
“归根道”以鸡子顶、昆仑寨、鹿鸣山为基地立堂,发展道徒。
1947年
毛浴乡总人口17728人。其中,男8520人,女9208人。
1948年
5月,设警察队,各保组织义勇警察队。
1949年
3月,划芝苞乡第12保5甲归毛浴乡。毛浴乡共14保131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