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江县瓦室镇夏家村胜景主要有5个,分别是:九女拜寿乘轿石、雄鸡啼鸣迎雷公、金钟晚霞映南城、千眼石上卧青龙、犀牛望月无已时。
一、九女拜寿乘轿石
村委会对面有九座连绵不断的山峰,形似九个仙女,滑石盘下面有一磨子石为九个仙女做寿桃磨面用,村委会驻地后面,拔地而起的一块硕大石头,由一张张厚而宽的石板叠加而成,形似轿子,面对南教城下林场东城墙边亭亭玉立的九位仙女,正等她们来上轿去拜寿,憨态可掬,惟妙惟肖。
二、雄鸡啼鸣迎雷公
雷家岭对面屹立一座山峰,峰上有一块形神皆备的鸡公石,宛如一只报晓的雄鸡。相传在明末清初的一天拂晓,雄鸡引吭高歌,倏尔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恰在此时,雷家有一小生命出世了。小孩一天天长大,虎背熊腰,龙眉大眼,聪明伶俐,学业优异,后来考取了武童生,传说这位武童生就是雷公的化身。为迎接雷公,鸡公幻化成一只雄鸡,飞到了雷家大院,化而为院边一棵年轮在 500 年以上的黄梁树,忠心守护着雷公和雷家大院,故而雷家大院历经沧桑而安然无恙。人们往来于黄梁树下,闭目凝神遐想,仿佛古木枝丫上的叶子都成了雄鸡身上的羽毛,没有一人砍折过它的一根枝丫(拔过它一根羽毛)。亘古至今,黄梁树俨然是罩护雷家大院的翠盖。
三、金钟晚霞映南城
本村四社有一山峰,形似一口古钟坐落在平地上。相传明代中后期,为躲避清朝官军的追剿,白莲教起义军头领蓝大顺、蓝二顺带领队伍逃到南教城,在山峰上建山寨暂时安身。为便于号令驻军,还在这里建立一座钟楼,铸造了一口铜钟,挂在钟楼上,钟声响彻四方。站在寨门上看对面南教城,夕阳西下,霞光万丈,从南教城林场茂密的古松枝丫缝隙中照射到钟楼上,或明或暗,或浓或淡,与霞光中的金钟相映成趣,五彩增胜。
四、千眼石上卧青龙
本村五社有一玲珑剔透的石头,上有无数小孔,因此得名“千眼石”。千眼石上面有一座山峰,形似青龙的头,故得名“青龙咀”,青龙咀后有一穿山洞,相传是青龙居住的地方。
五、犀牛望月无已时
传说夏家村三社袁家河是一块风水宝地。明朝年间,一位袁姓老爷生前把墓穴选在老屋西边一块大石头旁。去世后下葬开荫时,新起的墓穴中一对白鹤冲天。天降祥瑞征兆。这块大石头形似一头大犀牛,抬头望着西天便有了“犀牛望月”的美称,从此,村里世代传承着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犀牛”的原型是天庭玉皇大帝的一位传令官。为了规范人间的秩序,玉皇大帝制定了许多天规地条,如“一日三餐三打扮”“多行礼数,少食甘味”等。一天上朝,大帝派犀牛到人间传他的圣旨,犀牛来到南教城脚下的袁家河处,看到人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村落萧条。他顿生怜悯之心,擅将天条改为“一日三餐一打扮”,并立即宣布实施。玉皇大帝闻讯大怒,马上下旨把他贬到人间,令他终身待在袁家河这个地方。因为思念家人,犀牛仰望天空,以泪洗面。久而久之,犀牛化身为石。故而“犀牛望月无已时”的传说世代相传,感恩先驱者,启迪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