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法赋以推日以置闰时惠而辰从为韵》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历法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和历法制定者的评价。
一、历法赋以推日以置闰时惠而辰从为韵(原文)
天穹窿而莫测,历变化而难知。每假灰而候气,亦应节而成时。分寒暑以殊候,历古今而异宜。运两仪以旋转,行七政以参差。判朔望之分杪,定薄蚀之毫厘。示生民以作息,布王政之纲维。粤若区卦气于羲皇,纪农功于炎帝。溯黄顼之本纪,考唐虞之世系。总六术以裁成,参八卦以节制。简贤臣以分任挟神策以相剂。配支干而作部四,正分至以成岁。羲创甲以居先,黄垂调以相继。首探元以资始,初立宗以起例。胥气协而风调,咸辰从而时惠。
若夫夏商周之箓递嬗,天地人之统相推。符天行之广远著王业之崔嵬。讫末胄之微弱,起列国之烟埃。机祥虽繁而难纪,正朔尚凛而未颓。
慨历学之余绪,人秦火而成灰。
尔其汉祚既兴,秦溯是肆。四帝漫以相沿,百年置而不议。经迁遂之讨论,阅闳平之推暨。觉颛项之疏远,见太初之深邃。革亥正之乖谬,行夏时以光被。惟以律而起历,亦资易而取义。刘歆三统之书,李梵四分之置。即乾象以立名,推星纪以区类。核躔度之精粗,论历法之至次。凡汉制之有五,较太初其无二。
厥后三国分裂,六代纷纶。蜀仍四分是述,吴惟乾象相循。韩翊黄初之造,杨伟景初四所陈。姜岌之三纪,马显之景寅杜预承天之哲,祖刘焯之伦。多写子而模母,率实旧而名新?南则元嘉,甲子以为用;北则灵宪,皇极之是遵。或荣宠之是冀,且谀佞以相亲。纵施行于畴昔,终贻诮于先民。
迨夫高祖受图昭宣婴衅。历经八之烦,道惟一行之竣。本著策以参稽,合卦爻而旁讯。恒倚数以立法,始积余而成闰。独镜深而烛隐,能导窍而游刃。虽仍九执之法,尽去诸家之疚疢。淳风之考验,未克比其精深;边冈之乘除,讵能方其详慎。
尔乃至周而王朴既出,讫元而守敬是逢;名饮天以守宪,号授时以重农。总日躔以审度,详仪表以测踪。审二曜以无失,参五纬以协从。法加密而堪守,世宜久而可庸。何以照虽明而辄暗,流稍远而随壅。
他若五代之纷纭,两宋之终始。或踵崇元之成规,或袭饮天之遗轨。
或建国而辄云,或改元而即以。徒更之多方,味推测之至理。至如咨监正于元统,授太史于刘基。制星盘以立则,著分野以修辞。改宪授时,载堉之疏请良正;登台测影,华湘之陈奏非欺。讵人为之率尔,殆天道之远而。是做贲有察变之文,革乃明时之术。寒暑之不爽者惟天,交食之可验者惟日。易有大衍之策,乐有葭灰之律。惟刻漏之务详,亦桌表之是质。
遴畴人以商酌,俾端家以穷诘。晰理若扬雄之精,布算如隶首之密。随天行以求合,会众术而归一。是固饮若所由形,中和所自出也。
(李钟峨)
二、历法赋以推日以置闰时惠而辰从为韵(白话文翻译)
天空高远而难以揣测,经历了变化而难以完全了解。常常通过观察天象来预测气候,也应合季节而形成规律。区分寒暑来特殊标记时节,历经古今而适应不同的需要。推动阴阳两仪的旋转,运行七政(日月五星)而形成参差错落。判断朔望(月相)的细微差别,确定日食月食的精确程度。向百姓指示作息时间,布置国家政治的纲要。就像伏羲划分八卦的阴阳之气,记录神农氏的农业功绩。追溯黄帝的历史,考察唐尧和虞舜的世系。综合六种技艺来制作,参考八卦来节制。选拔贤臣来分担职责,依靠神机妙算来相互协调。配合天干地支来划分四季,确定分至(冬至和夏至)来形成年岁。伏羲创立甲历而领先,黄帝接着调整而继续。首先探究元始作为开始,最初立下宗规作为范例。使气候协调而风调雨顺,使季节跟从而惠及万物。
至于夏商周三代的记载更迭,天地人的统治相互更替。符合天象运行的广阔深远,显扬王朝业绩的高大。直至末代子孙的微弱,兴起列国的纷争。吉凶预兆虽然繁多而难以记载,正统的历法依然严整而不曾颓废。
感叹历法的余波,人们的学问在秦朝的火灾中化为灰烬。
等到汉朝兴起,沿袭秦朝的传统。四位皇帝沿袭下来,百年间未经讨论。经过司马迁的探讨,经过刘向、刘歆父子的推进。发现黄帝历法的疏远,看到太初历的深邃。改正了错误,实行夏历而光大。依据音律来制定历法,也借助易经来取义。刘歆撰写了《三统历》,李梵提出了四分历。根据天象来命名,推算星次来分类。核验星辰位置的精确度,讨论历法的最高标准。汉朝的制度有五种,与太初历相比没有不同。
之后三国分裂,六朝纷乱。蜀国继续使用四分历,吴国只遵循乾象历。韩翊制定黄初历,杨伟提出景初历。姜岌提出三纪历,马显提出景寅历。杜预秉承上天的智慧,效仿刘焯的法则。多模仿前人而少有创新,通常实际是旧的而名称是新的?南有元嘉历,使用甲子纪年;北有灵宪历,遵循皇极历。有人为了求得荣耀和宠幸,就奉承迎合。即使在过去实施过,最终还是被先人耻笑。
到了唐高祖受命,唐太宗宣扬并引发争端。历经八次修订的繁琐,最终确定一种历法。本着策略来参考,结合八卦来旁征博引。常依靠数学来立法,开始积累闰余。独自深入探究而揭示隐秘,能够巧妙地处事。虽然仍然采用九执历法,但去除了各家历法的弊端。即使淳风历的考验,也不能比得上它的精确深奥;边冈历的计算,怎能比得上它的详细谨慎。
到了周朝而王朴的历法出现,到了元朝而郭守敬的历法受到重视;命名饮天历来遵守宪法,号称授时历来重视农业。总览日躔来精确测量,详尽观测仪表来追踪天象。精确观测日月而不失误,参考五星运行来协调。历法更加严密而值得遵守,世代长久而可以通用。为何历法虽然明了却常变暗,流传稍远就逐渐淤塞。
其他如五代时期的混乱,两宋的始终。有的沿袭旧有的规则,有的继承前人的遗制。
有的建国就说是天意,有的改元就立即实行。只是多次改变方式,探寻预测的真理。至于向元统咨询正直,向刘基传授太史之职。制作星盘来建立规则,撰写分野来修饰。改革宪法传授时间,郭守敬的奏疏请求正当;登台观测日影,华湘的陈述非欺诈。难道是人轻易为之,大概是天道深远。因此有了观察变化的文献,改革明确的时术。寒暑不失调的只有天空,日食月食可验证的只有太阳。易经有推测的方法,音律有葭灰的规则。只有刻漏需要详尽,也是圭表的实际。
挑选贤人来商议,使正派人家来深入探求。理解道理如扬雄的精确,计算如隶首的细致。跟随天象运行来寻求符合,汇集各家学说而归于一。这本来是饮天历形成的原因,中和历法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