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明末(1644)一清末(1911)顺治十四年(1657)
李蕃中顺治丁西科第二十二名举人。
康熙七年(1668)
知县王保厘,延李蕃于学景亭纂修县志。
康熙九年(1670)
李蕃任山东黄县知县。
康熙十八年(1679)李蕃受诬人狱。
康熙十九年(1680)
李钟壁“子身走京师,叩击登闻鼓”,为父鸣冤。
康熙二十二年(1683)
李蕃遇赦,侨寓芜湖,次年回归故里。
康熙二十四年(1685)
通江知县陆士炳,奉命倡修县志,委李蕃主笔。
康熙二十六年(1687)李钟壁中康熙丁卯科举人。
康熙三十二年(1693)
李钟峨中康熙癸西科第七名举人。
康熙三十三年(1694)
李钟峨纂成《通江县志(稿)》。
康熙四十二年(1703)李钟峨任贵州仁怀教谕。
康熙四十五年(1706)
李钟壁任广西平南县令,历七载,迁刑部清吏督捕司主事。
李钟峨中康熙丙戌三甲进士。
康熙五十五年(1716)李钟峨提督福建学政。
康熙五十九年(1720)李钟峨任广西学政。
康熙六十一年(1722)
李钟峨任翰林院日讲起居注官,同年11月任广西乡试正主考。
雍正二年(1724)
李钟峨升太常寺少卿。
雍正四年(1726)
李昱中雍正丙午科举人,后任莱州盐大使,补授知县。
乾隆三年(1738)
李其椅中乾隆戊午科举人,后任巴县教谕。
乾隆二十一年(1756)
李其昌中乾隆丙子科举人,未仕。
乾隆二十五年(1760)
李其谦中乾隆庚辰科举人,后任南川县教谕,升绵州学政教谕,再升雅州府教谕,敕授文林郎。
李其卓巾乾隆庚辰科举人,未仕。
乾隆四十五年(1780)
李其纲中乾隆庚子科举人。
乾隆五十二年(1787)
李其纲中乾隆丁未三甲进士,未仕,中老讲学。
道光二十八年(1848)
知县锡檀将李蕃、李钟峨撰写的《通江县志(稿)》刊印出版,即道光戊申《通江县志》。
二、民国(1911一1949)
民国十二年(1923)
创设毛浴镇邮政代办所。
民国二十一年(1932)
潜留的团务队员火烧瓦室铺。
川陕苏维埃时期(1933一1949)
1933年1月,苏维埃政府置赤江县,县城毛浴镇;李洪俊任赤江县委副书记,刘道甫任赤江县苏维埃政府主席;4月中句,赤江县分配土地结束;4月29日,红军收缩阵地至鹰龙山,中共川陕省委机关迁毛浴镇;7月上句,红四方面军整顿扩编,翰林村100多人参加红军,入编赤江独立团九军;8月,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和党中央派往川陕省的何柳华(廖承志),到达赤江县城;10月18日,赤江县苏维埃代表大会决定本月
22一28日为“扩大红军,消灭刘湘运动周”。
1934年5月1日,赤江县召开纪念“五一”大会,举行武装示威,“动员群众,消灭刘湘”;11月1一9日,红四方面军在毛浴镇召开党政工作会议;12月中句,在毛浴镇建立中共川陕省特委,直辖赤江、赤北、红江、红胜、南江等县,何柱成任书记。
1935年2月,川陕省党政军机关撤离通江。
1936年,毛浴为通江县第四区,区署由区长及民政、财政、教育、军事指导诸员组成。
1938年10月,县保安大队收编毛浴镇熊耿凡股匪。
1949年12月27日,通江县解放,解放委员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