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兴隆和浴溪一带被称为“圈山子”,它为何叫这个名字?又是何人所取呢?原来它与李蕃教子有关。
李蕃因一起冤案被打入天牢,后充军山海关,回到老家已是六十三岁了。这时,他家一贫如洗,三个儿子早已弃学从农,既无力也无心求学上进。李蕃看到这般的消沉气氛,心潮起伏,感到非常难过。
这天,时逢九月初九,李蕃想借重九登高的习俗,一来解解自己心中烦闷,二来教育儿子不要被眼前困难所吓倒,于是他邀三个儿子去登山。
他家后面的山名叫大尖笔,端端如笔直插云霄。几个儿子辍学后,哪个碥哪个垸都去过,何用专门登高玩赏?不过,儿子们都很聪明,想到父亲久别家乡,又是死里逃生归来,陪他到山上走走玩玩,散散心才是。所以,一提登山,大家都乐意陪同一起去。
大约走了一个时辰,来到一处山腰,李蕃叫停下来,要儿子们环视前山,问这些山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点。三个儿子本无多大兴趣,只是淡淡地说:“那是南教城,山上松柏森森,周边悬崖峭壁;那是大龙山,山上林木苍苍,像横卧的一条巨龙…”李蕃问:“你们看这些山离我们多远?”众答:“一二十里吧!”接着,他们又向上攀登,过了一个多时辰,又来到一处山腰,李蕃叫停下来,叫儿子们看那些远处的山。这时,看到鹿鸣山、九龙山、五台山、麻坝寨…他又问:“你们看这些山大约离我们多远?”众答:“有六七十里吧!”稍歇,他们再向上登攀,又过了一个多时辰,才上了顶峰。这时,再看远山,已能看去百余里,有些地方看不清是山还是天。大家顿觉秋高气爽,心旷神怡,兴致一下高了起来。
玩了一会儿,李蕃叫坐下来休息,他说:“孩子们,今天你们看到的都是山,这山一层又一层把我们包围着,它们像什么呢?”众答:“像一道一道的大圈子。”李蕃说:“对,这些山周成一道一道的大圈子,我们叫它圈山子。圈山子会遮住我们的视线,会使我们的日光短浅,不过,这些圈山子的障碍,我们有法超越它。今天,我们登山就是这个道理。登得越高,周围的山就显得越矮小,我们看到的范围就越宽广,最终就能达到无穷的境界。”
李蕃的话一说完,大儿子李钟壁就发言了,他说:“父亲的意思我明白了,父亲是教我们莫为群山遮慧眼,要攀登,要冲破重重阻力,不断努力去进取。”二儿子李钟峨接着哥哥的话说:“父亲的意思是像孔子说的“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求学如登山,登得越高,境界就越宽广。”三儿子李钟眉也说:“父亲是说,山高何所惧,只要敢登攀,谁能登攀谁就能达到日的。”李蕃听了很高兴,说:“你们都不错,一提就明白我的心意,不过这登山要及时,要一步一步地登,功夫不负有心人,抓住时机就有胜利的希望!”
李蕃的三个儿子,果然不负他的教诲,从此又开始努力读书,进步很快。老大、老二后来成了政界和文坛上的有名人物,只有老三,才读了太学就去世了,名气稍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