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大年初一。虽然天气晴朗,但在通江县长坪的云雾山上,冷得人们不敢出门。只有财主杨春鳌吃过午饭,觉得家里人口少,耍得没趣味,带着独生女儿不知到哪家玩去了。他的老伴冯氏怕冷,不愿出门去,在屋里烤火。
下午来了一个讨口子,看样子十六七岁,穿一身破衣裤,瘦骨嶙峋,但有点胆量,来到门前,口里喊:“发财婆婆,打发一点。”俗话说讨口子也有个三十夜,若他在大年三十乞讨,可能还会有人接济,但为啥他在这时候讨东西?有的人家不愿施舍,有的怕污秽了他们,常用乱棒驱赶。
这讨口子名叫李蕃,他来到杨家,老太婆不像其他大户人家吝啬,她端来一碗米饭,又见外面太冷,还叫李蕃到火边去吃。李蕃吃过饭,并不走,老太婆着急了,示意他另去一家,李蕃说:“我就在这儿找个地方歇宿,不走了。”老太婆说:“我们家里没地方住,我家老头子脾气不好,动不动就打人,这两年不知怎么的,暴躁得很,还常常犯起杀人的念头。你还是另走一处吧!”李蕃听了这威胁的话,说:“时间不早了,天气又冷,我出去不是饿死就是冻死,在这里就是杀了也死得痛快。”老太婆见吓不走李蕃,也只好算了。
晚上她给李蕃拿来一条棕杉,叫他在灶前睡觉。半夜杨春鳌回来了,见老伴已睡,便也悄悄地睡了。他睡后做了一个梦,梦见灶门前亮堂堂的,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白额大虎,吓得他冒冷汗,惊醒了。醒来他觉得很奇怪,便问老伴:“灶门前有啥东西没有?”老伴以为他知道了,就解释说:“哪里,今下午来了个讨口子娃儿,我给他吃了饭,他不走。我怕他把我们的铺弄脏了,就给了他一件蓑衣,叫他在灶门前睡觉。”杨想:讨口子娃儿,白额大虎…说不定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便照上灯去灶门前看个究竟。一看这人还熟睡着,再走近一看,这人虽衣衫褴褛,但相貌还是不错的。他马上喊起老伴做饭,叫李蕃起来吃饭,过后,又给李蕃换了新衣服,要李蕃留在他家给他做些活。时间一长,他便觉得李蕃很优秀,请来房族,将自己的女儿许配与李蕃。
杨春鳌没有儿子,只有这个女儿,这姑娘天资聪明,也识得几个字,只是左脚心生来长了颗肿瘤,走起路来有点不方便。李蕃听说杨家许亲,开始也推辞,后来就同意了。
那时不兴指女抱男,结婚后,杨家置办了大量财物,将李蕃夫妻送回了老家。杨氏很贤惠,回到家里,就要李蕃努力读书,家务事由她承担。
后来杨氏生了三个儿子:一是刑部主政李钟壁,一个是翰林李钟峨,一个是太学士李钟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