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片丹心培育革命力量

解放战争开始的那年建立的奇章中学。中国共产党在这阶段的革命目的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王校长想:如何把奇章中学的学生培养成党所需要的人才呢?如何使学生既有文化知识,更具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人呢?王校长认为应该以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武装学生,以诲人不倦的慈心辅导学生,以良好的环境影响学生,“近朱者赤,大器方成。”

1.以“勤”启迪学生

当时到学校就读的学生,多是十七八岁的已婚青年(最大年龄27岁),他们很勤苦,基础很差,而且有的还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不经苦读,怎能进步?

王朴庵校长首先以自己的勤勉引导学生奋发读书。新生入学的次日早晨,天未大亮,集合出操,他不拿点名册,按所编座号顺序逐一点名,毫无遗漏。时有学生半夜起床上厕所,一片漆黑,没有说话声,只有脚步声,王校长却能指名道姓地说:“×××,天黑,走路小心,别跌倒了。”学生都觉王校长“神”,便探索其中奥妙,结果得知:是以“勤”出的“神”。入学的那个晚上,王校长把学生名字倒背如流后才睡觉;他平时仔细观察学生的举止、跨步的大小,分辨走路的声响。王校长改作业,有详细的批注,有总批、横批、段批,学生一看,深受启示,提高很快。

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学生的楷模。王校长对学生的勤察,充分了解学生,工作细致负责,使大家佩服,也使学生明白了:“书山勤为径,学海苦作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道理。

2.以“理”教育学生

当时的反动政府对奇章中学的建立和教学活动,一直很怀疑,不断派特务充当老师进行侦察、监视。因此,王朴庵、艾文、林树仁、魏文引、何静修等10多名党员教师上课是一套教案,两种讲法,有特务、反动分子监听时,照本宣科,而在正常情况下,就进行共产主义启蒙教育。

王校长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民族、民生、民权,阐述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揭露国民党对三民主义的篡改,戳穿国民党的反动本质。王朴庵校长讲国文时,更是大加发挥,大量给学生灌输是与非、好与坏、正直与邪恶、光明与黑暗、阶级关系与剥削关系的道理。讲当时国民党政府印发的教材中是用批判的观点对学生讲解,如讲“孔子”一文,王校长讲,孔子主张大同世界,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对的,但他的路线和方法是错的,比如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应改为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知之。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解释为“劳心者吃人,劳力者拿给别人吃”。这样一讲,道理全明,启发非小。王朴庵校长讲社会发展史时,讲从猿到人,劳动创造世界及人类本身,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一直讲到中国是怎样沦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怎样才能获得独立和解放,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社会必须不断变革,社会才能进步。上地理课,他讲祖国的大好山河,物产富饶,揭露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迫割地、赔款、驻军、开放通商口岸等罪行。

学生自己写文章、画漫画,宣传团结、民主、救国救民。校园内还修建了三个草亭,为师生休息之地,也是秘密进行革命活动的场所,有学生说:“春风四季吹草亭,和雨八节润丹心。”

3.以“行”锻炼学生

奇章中学建立后,解放区战场节节胜利,国民党垮台已成定局,学生走上社会为民服务指日可待,工作能力急需锻炼提高。王校长采取了5条措施:

(1)全校编为一个乡(名为“实验乡”),各班为一个保,推选出乡长,乡民代表和保长。学生寝室为市,选出市长,设立调解部(簿)、户口部(簿),调解和记载校内发生的一些大事。这些组织的负责人均为共产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党组织采取给实际工作去做,具体问题由他们解决的办法,进行锻炼和提高。

(2)寒暑假组织宣传队,到化成,仁和、南阳、寺岭、兴文等地开展以发动群众起来进行革命斗争为内容的文艺宣传。

(3)创办报纸。巴中偏僻,敌人又封锁消息,人们的消息来源很少,学校就办有各种墙报,对师生和群众进行人生观和有关启蒙教育。为使更多的群众听到解放区战场的捷报和了解我党的方针政策,王校长决定组织几位党员师生办一份《大公报》。于是,《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土地法大纲》等重要文件和解放战争的很多捷报载入了《大公报》,飞出了学校,传遍了乡里。

(4)建立党的外围组织,如同学会、读书会、各科学术研究会等,经常开展研讨活动,锻炼师生能力,提高认识水平,适应后来工作的需要。

4.以“爱”培养学生

王校长教育学生,满怀爱心,因材施教。

(1)锻炼赵湘的斗争性。小学时,王校长是赵湘的班主任,见其忠诚,成绩优秀,可斗争性弱,便要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要其结合思考。为结合实际锻炼他,王校长叫他送信到巴中交苟寿南(联络站负责人),派他进城买东西等。有次进城裁制服,被小偷偷了钱,他想起王老师“一个人要有斗争精神”的教导,鼓起勇气,死追小偷,把钱夺了回来,使赵湘有了“斗则进”的实际之感。1945年,赵湘高小毕业,因家穷难上中学,王朴庵介绍他和李范九等五人去江口报考了半公费的农中。走前,王朴庵要求他们两人要“寻机开展党的活动”。进校后,遇一个姓蒋的教务主任(国民党忠实走狗)经常打骂、开除学生,赵湘等人在训育主任郭老师(进步教师)的支持下,开展了反迫害的学潮斗争,取得胜利。1946年,奇章中学办起来了,赵湘又回到奇中读书,王校长教他学会同敌特作斗争的方法,赵湘便常在有险之前将进步书刊、有关文件拿回家去密藏。赵湘在王校长多方培养下,入了党,地下斗争时期任化成区委、赵家湾党支部书记。

(2)引导李长希走上革命路。中一班的李长希,进校时13岁,老实可爱,但因人小,是非辨别力差。反动教师石金勾引他喝酒,大醉后回校。王校长不嫌其脏臭,调治清醒后,耐心开导。李长希在王校长的教育下,精神振作,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加入党的外围组织——同学会,参演蒋介石下令禁演的《棠棣之花》。毕业后,党组织通过统战朋友,安排他在一所小学教书,王校长鼓励他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当国民党追捕党员教师郝谦(中共巴中工委委员)时,李长希按组织安排,将郝接到家中躲藏,又通过父亲李松柏(保长)给郝填发了《通行证》。不久,李长希又将郝送往石峰台教书,安全脱险。

(3)打掉兆从的奴隶思想。王朴庵要把学生培养成铁骨铮铮的革命者,可封建奴隶思想在山区人中普遍存在,学生中也是如此。二班学生兆从,有一天当值日,未组织人把操场的清洁卫生搞好。放晚学集合时,王校长问起情况,兆从很“知趣”,他一下便出列跪地求饶。王校长顿生怒气,说:“没骨气的人才随便下跪,没想到我们学校出现了这样的软骨头。我打的是奴才,不是我的学生!”之后,王校长又找他促膝长谈,兆从觉得王校长把自己打得对,“是使我树立自尊”。他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6年,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在奇章中学校内四个党支部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共巴中、平昌、通江、南江县委员会,并先后组建区委26个、党支部142个。中心县委和各县、区委的领导成员,基本是奇章中学的老师担任,党支部书记、委员多是奇章中学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成长为党的高级干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