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周传略

赵永周,字普田,号铁樵,通江县广纳镇大铁山人,生于1877年农历冬月十五日,卒于1951年4月。四川法政学堂绅班毕业,曾任民国四川高等法院第四分院院长,阆中地方法院首席检察官。

铁樵先生幼即凿壁囊萤而随父耕读,稍长受助宗族始攻诗书礼仪之学,聪颖于哲理,明道于仁义,桑梓间为乡里交口赞誉,称一旦入学必平步青云,出将入相指日可待。而求学之年,清廷倾颓,科举废弛,新旧交替之时,于巴中、阆中再读新学。辛亥革命后,民国二年就读四川法政学堂绅班三年,以学业优等毕业。又入北京法政教馆学成,1920年通过国家(北京政府)司法考试。即宦游于山东、河南、湖北、陕西、江苏淮阴等地方法院。中年回川,先后任四川高等法院第四分院院长,阆中地方法院首席检察官。1950年,以清白之身退居桑梓,后逝于新政,享年74岁。

铁樵先生耿直善良,官声良好。在省外担任法官期间,曾凭借法官身份暗中保护资助多名中共地下党员及进步人士。1950年4月,一位时在国家文化部工作,当年曾因先生奋不顾身出手相助过的中共地下党员李某,为感谢搭救之恩,专程写信来通江寻找铁樵先生时,他已不幸离世。

先生在家乡口碑很好,虽然人们尊称“赵首席”,但他没有一点“首席”的官架子,常年一袭粗布长衫,手持一支尺多长旱烟锅,和普通乡绅没有什么区别。据龙家碥人龙运美回忆,当年给铁樵先生当过秘书的熊大恒曾对其摆龙门阵说,赵正直清廉,在“首席”任上时,其如夫人王秋棠带着三个孩子在阆中一起生活,他的饷银不能满足五个人的消费开支,王夫人常到市场买苕果、洋芋片之类薯干磨面与米粉、连麸面一起搅糊糊当顿以节约开支。遇到农忙季节回老家,他总会令在家的子孙,脱下鞋袜下田栽秧,拿起镰刀割麦收谷。

铁樵先生乐于助人,提携乡邻,广纳地方好几个读书人都由他推荐在保宁府驻地阆中找到工作,或为师爷、或为中小学教师。新学初兴时,广纳、三溪等地许多有志青年,他和赵斌等广纳同乡想办法帮助其入学,熊明辉、张柏英、赵先辉、赵德林等都是在他们鼎力相助下或考阆中县立初级中学,或考阆中附设省立高中班就读。并且为其提供生活方便,让他们在法院食堂搭伙,既节约生活费又吃得较好。

先生既平易近人、也平等待人,从不倚势凌人,他在外为官,回家时间少,但凡回家都主动和乡亲寒暄,到他家的人无论贫富都有烟抽,有茶喝,有饭吃。他每年的年关都要回家宴请周围团转的乡亲,以感谢大家对他家人上上下下的照看。在阆中做“首席”时,他已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了,通常要雇滑杆回家,但这也只是为了面子,通常是一出阆中城,他就下滑竿同抬脚子一起步行,就这样一直过了得胜山,快到家时才又上滑杆,钱一分不少。既壮了面子,又照顾了下人。

铁山祝家是铁樵家的佃户,讲定无论年成丰歉均按五五约租,交租时,祝家将已经车干扬净的稻谷,先背一单背到东家倒在院坝里,再背一单背倒在自己屋里。东家没有人验收谷子的干湿饱瘪质量,也没有人察看背来的谷物背兜里满与平的数量,更没有人记数量多少。最后祝家只向赵家说一声,“我已把租谷背到院坝里了”就完事。

据赵俊益回忆,乡贤赵先才对他讲过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有一年水稻栽秧季节,管家赵启初在小溪旁开了一条沟为东家赵国碧的稻田引水。稍后赵铁樵的管家赵承润也到溪边同一地方引水灌田,因嫌水流太小,就顺便用石块把赵启初开沟的进水处挡了一下,使之水流变小。不长时间被赵启初发现,双方发生了争执,结果是赵承润被汉大力粗的赵启初暴打了一顿。事有凑巧,铁樵先生当天下午正巧回了一年难回几次的老家。赵国碧听说后,心里紧张地打起了哆嗦,心想自己除了有几个田与赵铁樵比不相上下外,实在不占上风:人家是检察官,虽远在保宁府,但肯定相互与通江当地有勾连,如果打起官司,官官相护,自己说不定会弄得倾家破产。于是急急忙忙地找到当地有一定名望的赵先才,希望在其间说合,将化大事为小事。

等二人一路商量好上中下三种对策,忐忑着到赵铁樵家里时,铁樵先生哈哈大笑:我晓得你们的来意,好不容易回来一次,自家人在一起摆一摆龙门阵,说些高兴的话,绝不能提烦心的事。就留二人吃烟喝茶饮酒吃饭,摆谈到了大半夜,始终不准提争水的纠纷,第二天一早铁樵先生就离开了家,此事直接大事化无,烟消云散。

资料来源:民国三十七年《閬中縣志稿》卷之司法志·沿革,《萧作霖回忆录》,祝际国、龙运美、赵俊益口述 (张龙庭整理


THE END
打赏
海报
赵永周传略
赵永周,字普田,号铁樵,通江县广纳镇大铁山人,生于1877年农历冬月十五日,卒于1951年4月。四川法政学堂绅班毕业,曾任民国四川高等法院第四分院院长,阆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