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委员会勘边界

三省督抚接旨后,就卓秉恬奏折中“似须于扼要之地,专设大员控制”等建议初步酌商,一致认为“专设大员”一事非因地制宜之策,不切合实际。

道光元年(1821)正月十一日,毓岱递呈《遵旨查勘川陕楚连界老林形势,会商安辑棚民,现在办理情形事》折,奏明专设大员不合宜的原因:

……老林尽在层峦叠嶂之中,若由山内穿直经过,则逾岭越涧,朝陕而不可暮楚。若由山下平地而行,则绕道迂回,旬月方能出境。是以管辖山阳之州、县隶属川,而管辖山阴之州、县隶楚,山之南属楚,山之北又属陕矣。盖犬牙相错,限于地势,不能不各就所近分立疆界……

巴山老林政区改制以维持原有省界告一段落,而增设地方官员,因地方窎远、形势复杂,拟先物色人员,查勘明确后再行酌定。

正月二十八日,蒋攸铦马不停蹄,急匆匆行抵西安,与朱勋、毓岱会商查勘边界事宜。会商结果,决定查勘分四个步骤:三省首先派得力属员,实地勘察,熟谙情况;之后会勘委员齐赴三省边界适中之地兴安(今安康),绘图贴说,酌议办法;再之后分呈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予以核议,草定章程;最后三省督抚会商,确定章程,进呈御览。

办法商定后,陕西方面,朱勋鉴于陕安道道员严如熤历练老成,于巴山老林地区情况最熟悉,饬委严如熤与汉中府西乡县代理知县方传恩、兴安府平利县知县陈元杰参与会勘;四川方面,蒋攸铦安排保宁府知府徐双桂、忠州直隶州知州李绍祖为查勘委员;湖北方面,毓岱派出郧阳府知府倪汝炜、竹山县知县范继昌为查勘委员,并绘川陕楚三省接壤边界全图。三省会勘委员计七人,以严如熤牵头负责,总其事。

严如熤,字炳文,号乐园,湖南溆浦人。嘉庆五年(1800)举“孝廉方正”,廷试奏对《川楚陕方略策》,清仁宗擢为第一。六年(1801)补陕西洵阳县知县;九年(1804)升任定远厅同知赏加知府衔,因母去世回湖南守丧;十二年(1807)服丧期满,谕仍发陕西以同知用;次年,补潼关厅同知;十四年(1809)擢汉中府知府;二十五年(1820)授陕安道道员;道光三年(1823)擢陕西按察使;五年(1825)授贵州按察使,未到任,仍任陕西按察使;六年(1826)病卒于任所,享年六十八岁。朝廷追授布政使衔。《清史稿》载他“为人性豪迈,去边幅,泊名利,视之如田夫野老”。

道光二年(1822)二月某日,严如熤回忆三省边界会勘:“辛巳春,奉宫保砺堂制府檄,同川、陕、湖北三省委员,查勘边境,自春孟至夏仲蒇事……而共事诸君子,蜀则述轩李君、古山陆君,楚则朗轩倪君、汧谷范君,秦则六琴方君、梦禅陈君。或旧勷戎幕,或久宦岩疆,皆能洞达时务而练习乎边事。”(《三省边防备览·引》)

“辛巳春”即道光元年春;“宫保砺堂制府”,四川总督蒋攸铦号砺堂;“述轩李君、古山陆君”指忠州直隶州知州李绍祖、酉阳直隶州知州陆光宗;“朗轩倪君、汧谷范君”指郧阳府知府倪汝炜、竹山县知县范继昌;“六琴方君、梦禅陈君”指代理西乡县知县方传恩、平利县知县陈元杰。四川方面,本来是安排保宁府知府徐双桂与忠州直隶州知州李绍祖参与会勘,实际前往会勘的却是陆光宗与李绍祖。为何临时改换了人选,原因不详。陆光宗,字古山,浙江海盐人,嘉庆十七年(1812)曾署理巴州知州,对川陕边界情况多有了解。

二月初一日,蒋攸铦进呈《查勘川陕楚老林情形,会同酌议添设厅治、营汛,以资弹压、抚绥》折,就川陕楚接壤地带四川境内添设厅治、营汛提出建议:

……查四川之保宁、绥定、夔州三府,界连陕西之汉中、兴安两府,所属地方,跬步皆山,向多外来客民垦种山地,五方杂处,良莠不齐。近年以来,老林日渐开垦,烟户倍增,其开垦成熟之客民,均已编入保甲。甫经开垦之老林,客民零星散处,不能编成保甲之户,即责成地主约束稽查。惟该州县所属地方,自数百里至千余里不等,路险山深,实有耳目难周之势。臣等悉心筹画,自应于两省交界州县,相距较远之处,添设文员,以资治理……

奏折中,蒋攸铦还将三省会勘人员姓名及职务禀报道光帝。

三省委员会勘边境,从道光元年初春开始,至仲夏结束,历时五个月。会勘结束,委员建议:仿乾隆年间分设陕西宁陕厅(今宁陕县)之例,于陕西兴安府安康县砖坪营(在今岚皋县)、四川川东道太平厅城口营(在今重庆市城口县)、湖北核桃园(在今湖北竹山县南,距白河口不远)添设厅治、地方官员,佐以学官、照磨、巡检等,强化各地治理;除了三省提督、总兵边界会哨,文职道员每年二月十五日,陕西陕安、四川川北二道于太平厅、定远厅交界处的滚龙坡会哨,三月初十日,陕西陕安、四川川东、湖北郧襄三道于陕西兴安府平利县之镇平(今镇坪县,时属平利县)会哨;分别在各区域推行保甲之法,抚控棚民。

(周书浩)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