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历代进士辑考

(八)地方文献中记载的武进士4人

中国科举制度,有文、武之分。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初设武举”,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废除。武举的考试程序与文举基本相一致,只是内容与时间不同。地方文献所记载的巴中籍武进士有4人,中武进士年代均有明确记载,但《明代登科总录》《清代进士传录》等均未收录。这可能与历代进士考试与名录重文轻武造成了武科资料缺乏有关。今根据民国《巴中县志》《通江县志》等整理于后,供参考。

1.苟璋,明弘治元年(1488)武进士

苟璋(1465—1533),字廷玉,世居通江铁佛社口河,后迁长滩,即今跑马村。弘治元年(1488)及武进士第。曾任南京西城兵马指挥司副指挥,敕封文林郎。[196]苟璋卫成南京二十余年,重视武备,军纪严明,悍勇能战,忠勇刚烈,不畏权贵,抑强扶弱,惩奸扬善,保卫了南京的安宁昌盛的。正德十六年(1521)因病辞职,回归故里长滩。受朝廷嘉奖拨款,建修了将军府、武校场、祠堂等。将军府大厅为九层楼,毁于明末,至今遗址尚存。武校场为苟璋在家乡操练兵马之处,当地村民称其为“跑马田”。嘉庆十二年(1533),苟璋病逝。为表彰其功劳,皇上拨款为他修了“司马陵”,历时三年,占地十余亩。牌坊、石人、石马、石狮等高大威武,当地人称其为“兵马坟”。

政协通江县委员会编《通江历史人物选·南京司马苟璋》(1984)、李旭升主编“巴中乡土文化丛书”《巴中故事·司马苟璋敢杀皇亲国戚》(2006)、《巴中历史文化名人·南京西城兵马指挥司副指挥苟璋》(2021)、《通江苟氏家谱》(2012)等,均有记载。

2.石焯,清咸丰八年(1858)武进士

据民国《巴中县志》第二编《科第·进士》记载:“石焯,咸丰戊午。

苟国栋,光绪庚寅。以上二名武进士。”[197]咸丰戊午即咸丰八年(1858)。查《清代进士传录》记载:咸丰朝共举行过5科殿试,分别是咸丰二年(1852)壬子恩科(本科为清文宗登极恩科)、咸丰三年(1853)癸丑科、咸丰六年(1856)丙辰科、咸丰九年(1859)己未科、咸丰十年(1860)庚申恩科(本科为清文宗三旬寿辰恩科),没有咸丰戊午科。[198]石焯,生卒、仕宦、行谊等皆无可考。

3.苟国栋,清光绪十六年(1890)武进士

据民国《巴中县志》第二编《科第·进士》记载:“石焯,咸丰戊午。苟国栋,光绪庚寅。以上二名武进士。”[199]光绪庚寅即光绪十六年(1890)。查《清代进士传录》记载:“光绪十六年(1890)庚寅恩科”记载,本科为清德宗亲政恩科。本科取第一甲3名、第二甲162名、第三甲187名,共342名,每人按名次排序,且均有传略,其中没有关于苟国栋的记载。[200]苟国栋,生卒、仕宦、行谊等皆无可考。

4.李承恩,光绪十六年(1890)武进士

据《武榜眼御前头等侍卫李承恩》记载:李承恩(1850—1921),字延育、召南,晚号树棠,通江县杨柏镇李家沟人。清光绪二年(1876)中武举,光绪十六年(1890)榜眼及第,被封为“御前头等侍卫”“乾清门行走”,后任湖南澧州参将,钦加提督衔,头品顶戴,授湖南常德镇总兵。[201]

民国《通江县志稿》卷之七《科第·进士》记载:李承恩,字树棠,一字召南。光绪丙子武举,一等第一,三赴兵部,成庚寅进士。紫光阁复试,一等第一。御前亭校射,一等第一。保和殿试策,钦点第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御前头等侍卫,乾清门行走。简任湖南沣州参将,钦加提督衙,头品顶戴,授湖南常德镇总兵。先是志薄世入武学,专意经史,值应岁考文试,县府皆前茅,院试因诗跳韵落榜,转试武即入,盖京有娄存耶。古虽名列武科,而举止儒雅,所在必以经籍,及司马法,戚继光、实纪等书相随,缓带轻裘,隐然以羊叔子自负。[202]

李承恩“榜眼及第”后,留用在京。光绪帝亲封为“御前头等侍卫”

“乾清门行走”,兼办颐和园万寿山东西陵事。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清王朝被迫弃京,光绪同慈禧太后驾奔西安,李承恩被任命为“导引大臣”。联军退走,靖谧回京,李承恩护驾有功,敕赐“壮勇巴图鲁”名号,赏戴花翎,一品顶戴,诰封三代为“武功将军”。其父封为“昭武都尉”,诰赠其母为一品夫人,钦准其次子李碧玉肄业于“贵胄学堂”。同时,慈禧太后亲笔书赠“福寿”二字金色匾额,并任命其为湖南澧州参将,继任湖南常德镇总兵。民国成立,清军改制,李承恩弃官回乡,改授文职,屈任通江县征收课长。年近七十,精力日衰,于是退居田园。

[203]

四、巴中进士误载举正

或是由于第一手资料的缺乏,或是对资料的甄别、理解有差异,或是“旌乡贤,美邦族”的观念,造成了对巴中进士的误载。今根据相关资料考证及笔者个人的见解,举正于后。排列按年代,以非巴中籍进士、巴中籍非进士而被误载为进士者为序。

(一)非巴中籍而误载者10人

1.朱庆余,唐代越州人,宝历二年(826)进士

据《通江历史人物诗文选》朱庆余《送壁州刘使君》五律诗下注:“朱庆余,通江人,生活在唐天宝年间,曾任壁州刺史,进士出身。”[204]

据《唐代进士录》记载:朱庆馀(797—?),宝历二年(826)进士。并引《书录解题》卷十九记载:“朱可久,字庆馀,以字行。受知于张籍,宝历二年进士(又见《才子传》卷六)。”越州(今浙江绍兴市)人,一说闽中人。曾向张籍行卷,以《近试上张水部》一诗受知。及第后授秘书省校书郎,仕途颇不得意,曾游历四方,与姚合、贾岛、顾非熊等人交结唱和。长于五律和七绝,多为赠答、题咏之作。《新志》著录诗集一卷。

[205]

朱庆余与朱庆馀是否是同一人?据《通江历史人物诗文选》记载,朱庆余生活在唐天宝年间(742—756),而朱庆馀在宝历二年(826)进士及第,如果是同一人,朱庆余进士及第时已经是84岁了,这是不可能的。

现代汉语中“馀”作“余”的繁体字,如果朱庆余“曾任壁州刺史”,那么误记为“通江人”的可能性较大。嘉庆《四川通志》、道光《保宁府志》《通江县志》亦无相关记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朱庆余,越州人,非巴中籍进士。

2.李杭,宋代合州巴川县人,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

道光《巴州志》记载:“李杭,绍兴十八年王佐榜进士。”[206]《巴州志校注》引嘉庆《四川通志》记载:李杭“巴州人,进士,绍兴十八年戊辰(1148)科王佐榜。”[207]查阅嘉庆《四川通志》,在“绍兴十八年戊辰科王佐榜”后记载:“李杭,巴川人”[208]道光《保宁府志》“绍兴十八年戊辰科王佐榜”后只记载一人“朱农裔,阆中人”,其后“绍兴中进士年份无考者”,列载12人,均为剑州人、南部人,没有李杭的名字。

[209]

据《宋代登科总录》记载:李杭,字济川。合州巴川县人。绍兴十八年登进士第四甲第九十一人。《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记载:“第四甲第九十一人李杭,字济川,小名道兴,小字三哥。年二十六,十二月十七日生。外氏朱。偏侍下,第二十三。兄弟一人。一举。娶刘氏。曾祖守真,故,不仕。祖文凡,故,不仕。父汝成,故,不仕。本贯合州巴川县六集乡登高里。自为户。”道光《重庆府志》卷七《选举•进士》记载:“绍兴十八年王佐榜,李杭,巴川人。”[210]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李杭,宋代合州巴川县人,非巴州籍进士。

3.向士壁,宋代常州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

据《通江历史人物选》在《贤声犹自播湖南的向士壁》中记载:向士壁,字君玉,向许昌长子。绍定五年(1232)进士。[211]文中虽然没有提及向士壁的籍贯(其他地方资料亦皆避其籍贯),但书名为《通江历史人物选》,编者认定其为通江籍历史人物。

据《宋代登科总录》引明钱士升《南宋书》卷五十《向士璧传》记载:“向士璧,字君玉,常州人。”又引咸淳《毗陵志》卷一一《科目》记载:“绍定五年徐元杰榜,向士璧。”,成化《重修毗陵志》卷一三《甲科·宋》亦有相同记载。[212]《宋史》卷四一六《向士璧传》记载:向士璧,字君玉,常州人。负才气,精悍甚自好,绍定五年进士,累通判平江府,以臣僚言罢。起为淮西制置司参议官,又以监察御史胡泓言罢。起知高邮军,制置使丘崇又论罢。起知安庆府、知黄州,迁淮西提点刑狱兼知黄州,加直宝章阁,仍旧职,奉鸿禧祠。特授将作监、京湖制置参议官,进直焕章阁、湖北安抚副使兼知峡州,兼归峡施黔、南平军、绍庆府镇抚使,迁太府少卿、大理卿,进直龙图阁。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记璧赴援,数立奇功……开庆元年,涪州危,又命士璧往援……迁湖南安抚副使兼知潭州,兼京西、湖南北路宣抚司参议官,加右文殿修撰,寻授权兵部侍郎、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顷之,升湖南制置副使……进兵部侍郎兼转运使,余依旧职……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明年正月,太府卿柳岳乞录用其子孙,诏从之。[213]

据乾隆丁酉《向氏宗谱》、2010年版《通江向氏族谱》记载、通江向氏后裔讲述:因贾似道“疾其功……一再劾罢之……士璧坐是死”[214]。杜氏夫人为躲避贾似道追杀,携子向伯英逃难,投奔巴州知府向佺,遂落籍于通江县。今通江县唱歌镇大钟山下有向士壁墓,湖南岳阳市浯口镇指泉村亦有其墓。查阅嘉庆《四川通志》、道光《保宁府志》《通江县志》、1998年《通江县志》均未将向士璧列载其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向士璧,常州人,非巴州籍进士。

4.戴时惠,明代樵郡人,明嘉靖年间(15221566)进士

据政协巴州区委员会编《古镇恩阳》第二编《名胜古迹·古墓葬》记载:戴时惠,明嘉靖年间进士,曾任四川布政使,墓在今茶坝镇大寨山上。[215]记载未明确其籍贯,而墓在巴中之境,故简述之。民国《巴中县志》第二编《流寓》记载:“戴时惠,樵郡人,嘉靖时署四川布政使,既罢任,置田宅于县大寨山下。其地今名戴家沟。有墓碑可考。”又据民国《巴中县志》第四编《冢墓》记载:“明署四川布政使戴时惠(事见《流寓》)墓,在大寨山下,有碑可考。”[216]

据《巴中县志校注》注载:“大寨山,在今巴中市茶坝镇大寨山村境内大寨山下。”[217]既是“既罢任,置田宅于县大寨山下”,其籍为樵郡,且在《流寓》之目,笔者认为:戴时惠,非巴州籍进士。

5.甘学润,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甘文林,清乾隆庚辰年1760)进士。甘家斌,清乾隆癸丑年(1793)进士。甘家春,清嘉庆壬戌年(1802)进士。以上四人俱为邻水县人。

据通江县瓦室镇鹿鸣山村甘子林墓碑《族人世系职官录》(阴面)记载:“十一祖父抬甘学阔,明万历己未进士……堂伯甘文林,乾隆庚辰进士。初任贵州平越县知县,继任府广宁县知县,诰封文林郎。甘家斌,已酉选拔,壬子科举人,癸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刑部奉天司主事。甘家春,乾隆甲寅恩科举人,丙辰进士,历任直隶省正定府元氓县知县。”[218]《乡土鹿鸣山》在其《鹿鸣山社区历史人物表》中也记载:甘学阔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甘文林乾隆庚辰(1760)进士,甘家春乾隆丙辰(1796)进士,甘家斌咸丰癸丑(1853)进士。[219]

甘学阔,应为甘学润之误。《明代登科总录》第二十三册《万历四十七年己未科庄际昌榜》、嘉庆《四川通志》卷二十四《选举》均有与《乡土鹿鸣山》所载张学阔内容相同的记载,只是“甘学阔”为“甘学润”。推测可能为碑文抄录时误记。据嘉庆《四川通志》记载:甘学润,邻水人,万历四十七己未科庄际昌榜进士,延绥巡抚。甘文林,邻水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毕沅榜进士。甘家斌,邻水人,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潘世恩榜进士。甘家春,邻水人,嘉庆七年壬戌科吴廷琛榜进士。[220]

甘氏四进士是通江人还是邻水人?是通江人为什么道光《通江县志》、民国《通江县志稿》等没有任何相关记载呢?查阅《清代四川进士征略》,其对甘文林、甘家斌、甘家春三人记载清楚、详细。《清代四川进士征略》是根据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等所藏的有清一代二百六十八年的有关各省通志、府、州、县志及乡土志,以及《大清实录》《大清缙绅全书》等,历时五年撰辑而成,资料权威。

甘文林(1722—1791),字笔峰,号六圃。邻水县人。乾隆庚午年(1750)举人,庚辰年(1760)三甲第九十三名进士,壬申年(1752),年满三十岁,应太后六旬参加恩科会试,不第。次年再应试,亦落第,留滞京师,靠舌耕糊口,直至庚辰方中试。签分贵州,任平越县知县。履任才四月,全力兴利除害,循声正懋,因巡抚之军过其县境,供应和款待不周,被参劾降调,上京引见仍以知县委用。乾隆癸巳年(1773),因小金川事,被派遣督办军务,供其粮饷,又与大吏意见不合,大吏怒,被投进监狱,后经人保释得以出狱。辛丑年(1783)选广东肇庆府广宁县知县,劝课农桑,兴办学校,在任五年,士民悦服,颂声不绝,旋引疾乞归,又阅六年以病卒。所撰诗文尤多,有《鹤呜堂文稿》,流传于京师及江左间。与陈觐光合修《邻水县志》四卷。[221]

甘家斌,邻水县人。乾隆壬子年(1792)举人,癸丑年(1793)三甲第四十四名进士。嘉庆元年(1796)授刑部奉天司主事直至嘉庆十四年(1809)再升刑部员外郎,在部任职达二十年,竭尽全力,持议稳重,沉静寡言。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1817—1818),升任奉天府府尹。[222]

甘家春,字位超,号煦堂。邻水县人。乾隆甲寅年(1794)举人,嘉庆壬戌年(1802)三甲第十二名进士。选用知县,分发直隶,次年补元氏县知县。莅任一年,治绩卓然。颂声不绝。乙丑(1805)年,县境内气候奇热,旱象严重,嘉禾荒歉,黎民饥馑,发仓廩赈济灾民,活数千人。时书院废弛已久,捐清俸及余蓄修葺,又延名师主讲,一时文教振兴,士风大变。县内又有弟兄三人因争夺产业互相指控,历三十余年未能妥善解决,以致引起弟兄间持械斗殴,几致人命。甘家春讯诘其事,首晓以大义,次以礼义和睦,立即裁定产业所属,弟兄三人交欢和睦。辛未(1811),嘉庆帝巡幸五台山,大吏以书札传示摊派差费,甘家春奉行节俭,丝毫不染,廉洁自持。甲辰(1814)署武清县令。乙亥(1815)、丙子(1816)、丁丑(1817)连续三年,武清县灾荒频频,甘家春全力赈济,士民感恩不止。丁丑(1817)二月,因年岁已高,请归养,照准。道光二年(1822)卒于家。撰有《煦堂文稿》,后人刊刻行于世。[223]至于甘家春进士及第的时间《乡土鹿鸣山》记为乾隆丙辰(1796),《清代四川进士征略》记为嘉庆壬戌(1802),有待考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甘家润、甘文林、甘家春、甘家斌四进士,邻水县人,非通江籍进士。

6.胡大成,清代四川南充县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

据《古镇恩阳》记载:胡大成,号柏坪,恩阳镇人。乾隆甲寅年(1794)恩科举人。嘉庆四年(1799)二甲第五十八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辛酉年(1801)散馆。壬戌年(1802)授翰林院编修,寻迁山南西道监察御史,升户部给事中,再转吏部掌印给事中。嘉庆十六年至二十年(1811—1816),调任广州雷琼道道员。因上书弹劾勒保,勒保唆人诬奏,遂罢职归里。著有《墨耕轩诗文集》行世。[224]

据《清代进士传录》记载:“胡大成,字之九,号柏坪、凤薹。四川南充县人。乾隆五十九年举人,嘉庆四年二甲五十八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一年考选山西道御史,改顺天中城巡城御史,升户科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十六年官至广东雷琼道。”[225]

为什么同一人生平、仕宦相同,而籍贯相异呢?据民国《巴中县志》第二编《文学》记载:“教匪之乱,额经略驻州,南充令刘清解饷军前,道经是乡,宿文治寨,闻旁舍书声,询之。人曰:胡翁子也。召语,契甚,索观课艺,许为远大材。便诏胡翁,令大成就南充任所读。遂占南充籍,冠童军,联捷至翰林……前志未载,以入籍南充之故,惟其初系巴人,故补登之。”[226]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胡大成,南充人,非巴中籍进士。

7.金玉麟,清代四川阆中县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

据《清代进士传录》“金玉麟,四川阆中县人。道光十八年三甲一百零二名进士。二十三年署陕西定边知县,二十四年改澄城知县,咸丰二年任渭南知县,八年改延长知县,十一年任永寿知县,改宁羌州知州。”[227]

据《巴中县志校注》第二编《文学》“徐有章”条注释记载:金玉麟,字石船,号素臣。原籍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流寓阆中入籍,道光戊戌(1838)进士,授兵部主事。壬寅年(1842)改授知县,分发陕西,八月充陕甘乡试同考官,武会试同考官,旋历任定边、澄城、渭南知县,“政声四播,而宦囊萧然。”升宁羌知州(今陕西宁强县)。同治元年(1862)九月,李永和、蓝朝鼎义军将领郭富贵攻克宁羌州,金玉麟及妻妾同死。义军将其尸特为悬棺以殓,于棺上大书:“此系陕西好官,该士民应将其灵柩好为照护,妥送回籍。”汉中府修有“三烈祠”,士民常焚香拜祝。玉麟生前,见巴州文风胜,山水秀,遂于恩阳之马鞍铺置产、筑室为归老计。[228]“后因其户籍在巴州,又诏入巴州忠烈祠。由驻陕清军以一个骑兵队护送灵柩回原籍,以礼厚葬。今巴中市巴州区恩阳镇马鞍村五组金家梁占地60余平方米地之土阜,即是其墓葬。”[229]

民国《巴中县志》第二编《流寓》有其传略,对其生平、仕宦、行谊等记载甚详。政协巴州区委员会编《古镇恩阳》第四编《清代进士金玉麟》、政协巴中市委员会编《巴中历史文化名人》第一编《擅文兼武的进士金玉麟》亦有详细记载。

综上所述,金玉麟登进士第时,其籍在阆中,民国《巴中县志》将其传置于《流寓》之目,已非常清楚地说明了编纂者的观点。所以,笔者认为:金玉麟,非巴中籍进士。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巴中历代进士辑考
作者:彭从凯。本文分为五部分,分别从古代进士制度简述、地方文献中的巴中进士名录、巴中历代进士简述、巴中进士误载举正、结语五个方面阐述了巴中历代进士……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