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东山举人赵焕碑文

注:东山,现属通江县广纳镇管辖。

清故显考万寿科举人候选知县赵公讳云章府君之墓

先府君讳焕,号云章,字潜辉,康熙万寿癸巳(1713)科乡进士也。世居诺水,先人颇以文学著,至先君而克光前烈,得举孝廉,虽云遗泽未艾,而先君之克自振拔,非偶然也。先君生于壬子(1672)年九月初一日,年未冠而王父见背,叔父炳更幼,惟祖母是依,伶仃孤苦。 邑之老宿辈共知先君竟不以困厄故廃学,扵己巳(1689)岁得登胶庠, 时年一十有八。俄而祖母即世,大事频仍,叔父犹未经历世故,外无眷顾之亲,内无应门之童,时势至此,诚难自立。而先君能甘淡泊,励志攻苦。平生不预外事,惟务农教学为业,稍暇便留心典籍,披阅经史,遂由廪而列岁进士。迨康熙壬午年方决意场屋,然未能遽售也。 自壬午至癸巳,凡五入乡闱,始于万寿科(1713)得中式。或谓先君甘苦备尝,愿足矣。先君答曰,书债未满,则夙志难酬。即于当年入会闱,厯本科以迄辛丑科,往来京师者四次。犹忆乙未之年。二场见贴(科举考试中,考生犯规被用蓝笔书其姓名、事故,贴出场门之外,不准入试。当时习惯简称“贴”)先君即日赴道回乡,厥后同邑少卿李先生(少卿,副长官,疑为李翰林钟峨,据《通江县志》载,1712年,李翰林以同考官身份参加康熙壬辰科会试阅卷,1716年提督福建学政。“同考官”是会试中协同主考或总裁阅卷的官员。)书云:内有墨批四尖圈(科举评卷优劣标示符号依次为“○”“△”“、”“丨”“×”,这里指评卷的八人中,有四个给评了二等,即“△”)以后场二字误笔,故不第。至辛丑年,房批:浑灏流转、气象昌明、因见抑于斯文者,亦不第。凡荐绅(荐 通“缙”。古代高级官吏的装束,亦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先生检阅遗卷,扼腕太息者久之。晚年此志未隳,胡期昊天不惠,陡得足疾,医弗能治。抑郁不舒者五载,终于正寝,享年五十有七,究不获大伸所学尔。至若先君孝行则犹可志焉,常念先祖宅兆未详,卜吉于戊申年迁葬,彼时犹无恙也。既而抱病在躬,每向叔父、岐等而言曰:大事克就,予始得瞑目于泉下矣。及先祖以十一月庚申日安厝,遂卒于辛酉日,其气数之适然欤?抑以畅先君仁孝之心欤?岐也不才,弗克体先君之志,二弟以家务废学,三弟聪慧早亡,四弟五弟俱幼。追维先君运数之奇,涉世之苦,肝肠俱裂,窃述事迹如此噫。

大清咸丰庚申年十二月重修 男举人秉岐泣血撰 秉嶷 增生秉岱 举人秉岩 奉祀

张龙庭

白话文翻译如下,供参考

这里安葬的是已故的显考赵公,他的名字叫云章,是清朝康熙年间万寿癸巳(1713年)科举的乡进士,曾任候选知县。赵公的字是潜辉,他的父亲名叫赵焕。

赵公出生在壬子年(1672年)九月初一日,还未成年时,祖父便去世了,叔父赵炳年纪更小,只剩下祖母可以依靠,生活孤苦。尽管如此,赵公并没有因为困境而放弃学业,在己巳年(1689年)十八岁时考入了胶庠(古代学校)。

不久,祖母去世,家中连续遭遇不幸,叔父还未经历过世故,外面没有亲戚帮助,家里没有仆人,在这种情况下,赵公能够坚守清贫,努力学习。他一生不问世俗之事,专心务农和教学,闲暇时便研读经史典籍,最终从廪生考中岁进士。

从康熙壬午年到癸巳年,赵公五次参加乡试,终于在万寿科(1713年)考中。有人说赵公经历了足够的艰辛,应该满足了。但赵公回答说,如果书债未还,那么他的夙愿就无法实现。于是,他在当年参加了会试,从本科一直考到辛丑科,共四次往返京师。还记得乙未年,赵公在第二场考试中被贴出(违规被淘汰),当天便返回家乡。后来,同乡的李少卿先生写信说,赵公的试卷上有四个二等评价(墨批四尖圈),但因为两个字写错,所以未能中举。到了辛丑年,虽然评价很高,但仍然未能中举。许多官员看了赵公的遗卷,都感到惋惜。

晚年,赵公的志向未减,但不幸得了足疾,医生无法治愈。他抑郁了五年,最终在卧室中去世,享年五十七岁,终究未能充分发挥他的学识。赵公的孝行也值得一提,他常念及先祖的墓地不详,于是在戊申年迁葬,那时他还健在。后来他生病,常对叔父和孩子们说,只有完成了这件大事,他才能安心离世。先祖在十一月庚申日安葬后,赵公在辛酉日去世,这是命运的安排吗?还是为了满足他仁孝的心愿?

赵公的儿子秉岐(我)不才,未能继承父亲的志向,两个弟弟因家务荒废了学业,三弟聪明但早逝,四弟和五弟都还年幼。回想赵公一生的奇特命运和艰苦经历,我心中悲痛,谨以此文记录他的事迹。唉!

大清咸丰庚申年十二月重修,儿子举人秉岐含泪撰写,秉嶷、增生秉岱、举人秉岩共同祭祀。

THE END
打赏
海报
通江东山举人赵焕碑文
注:东山,现属通江县广纳镇管辖。 清故显考万寿科举人候选知县赵公讳云章府君之墓 先府君讳焕,号云章,字潜辉,康熙万寿癸巳(1713)科乡进士也。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