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李翰林家族奋斗史

通江三李故居
通江三李故居

1440年(明朝正统四年),通江县石城溪(今兴隆乡紫金村王家河)六十一岁的贡监李志先被选授上了贵州乌撒府(贵州威宁县)府判。

1459年,年己八十岁的李志先回到家乡,并在通江毛浴镇置店铺十多间,又在家乡购买了一百多亩田产,过上了富足安逸的生活,101岁寿终。

李志先孙子李廷珠靠爷爷留给自己在毛浴的十多间店铺一年的租金就够全家人几年的花销,自己在耳子场(今浴溪街道)对通江银耳进行深加工,从水路销往重庆、上海,又在通江县城钟鼓楼旁购陈氏祖屋供自己一家人居住,生活安康、生意兴隆、富甲一方。李廷珠虽家境殷实富有,财积千金,但少不喜读诗书,一秀才都未获取。成年后却喜欢结交社会名流,常与读书人来往附庸风雅。

1527年(明嘉靖六年)3月。李廷珠与通江的名流和秀才们在毛浴小河边玩“曲水流觞”的游戏。有秀才曰“贩夫岂能赋诗”。李廷珠当场摔杯并立下誓言“我的后人不出举子誓不为人”。

李廷珠卖掉毛浴的全部铺子和县城的房子,举家迁往老家,并请风水先生观山察地,在老家石城溪左下“芝坪”修建新居,高薪聘请先生,教子读书。

李廷珠其子李时宾二十四岁因病去世,其孙李韶十九岁又亡故,遗腹重孙李正开(李蕃祖父,明神宗万历二年(1575)生)出生五岁后李廷珠去世。李廷珠去世时他对孙媳屈氏喃喃低语:“我倾其所有,望子成才,可事与愿违。望你送子读书,教子成名,完我心愿”。此时的李家己人丁孤寂,家道中落。

李正开十岁时,他在江苏靖江做知县的舅舅屈坤维(屈思忠,万历乙酉(1585)靖江知县)回到家乡,母亲带着正开去看望舅舅,坤维公抚摸着正开的头对正开母亲说:“吾甥行当读书矣,但小儿好弄,夏楚之加其何能免珍重,吾甥传李氏之续而不必深课以读书可乎?”正开母亲听到此话,想起廷珠公临终时的遗言,不禁潸然泪下,并将其遗愿向坤维公和正开诉说,李正开听后泣而号曰:“吾舅将限人忘记祖辱乎?吾舅将限人以不才乎?”遂愤激归家,从此,晨夕自励,读书无间……但命运多舛屡试不中,四十九岁郁郁而故。

1626年,李正开去世时拉着儿李能白的手说:“吾苦志一生,一秀才也不获做,我死当精魂不散,看汝教子成名也。”

1621年(明天启元年) ,李家双喜临门,李能白考取了贡生并喜得爱子(李蕃),李家终于出了一名秀才,先祖之愿可望实现。

1645年,“土暴子”摇、黄(姚天动、黄龙)在袁韬、武大定、呼九思等率领下对川东北人民进行大规模残杀,李能白的妻子和两个弟弟两家人及李蕃原配吴氏等八、九口人全部被土匪烧死于后山乾龙洞中。李能白为保住儿子李蕃和女儿性命,于顺治丙戌年(1646年)冬月一家三口避难到陕西汉洋。什么功名利禄,为祖洗辱之宏愿,读书成名之大志都被那个时代无情的揉碎。

1657年(顺治十四年),通过李家六代人的努力,李蕃考中了举人,实现了李家几代人的心愿。

THE END
打赏
海报
通江李翰林家族奋斗史
通江三李故居 1440年(明朝正统四年),通江县石城溪(今兴隆乡紫金村王家河)六十一岁的贡监李志先被选授上了贵州乌撒府(贵州威宁县)府判。 1459年,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