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的古桥主要来源于:《通江县志》(1848年版)、《续修通江县志稿》(民国版)、《通江县志》(1998年版)

一、李钟峨道光二十八年(1848)编纂的《通江县志》舆地志桥梁目记载

通江县境内有古桥21座,分别是:宜化桥(亦名平政桥)、贞烈桥(烈女何氏所建)、观光桥、五马桥(相传建于东汉末年,明代成化间邑进士向翀重建)、宁济桥、万益桥、铁山溪桥(明崇祯四年,巴州道士赵月清募建,岁久坏。居民李文魁、杜有润重修)、桂林桥、西阜桥(蒲超先募修)、凤鸣桥(蒲超先捐修)、长寿桥(蒲超先捐修)、鹤龄桥(蒲超先捐修)、二龙桥(蒲超先募修)、杨柏桥、新桥、大石桥、太平桥(清吴新第重修,改名桂花桥)、马跃桥(毛浴镇右营伍同建)、圆池桥(监生苟永宁捐修)、沙磏河桥(监生苟永宁捐修)、莎坡桥。

《续修通江县志稿》交通志桥梁目
《续修通江县志稿》交通志桥梁目

二、民国吴世珍纂编的《续修通江县志稿》交通志桥梁目

记载了清代及民国时期桥梁46座,其中道光志中未记载的清代古桥有21座。分别是:闵公桥、回龙桥、五星桥(清光绪二十年甲午,邑人杨济美募修)、汪公桥(清光绪己酉职员汪清洪独立修建,有李炳春《汪公福田修桥碑记》)、郑母桥(巴州郑沈氏独立修建,有清谢天泰《郑母桥碑记》)、龙凤桥、小星桥(根据笔者实地考察,疑为小新桥,距小新场独善桥下游约800米,为石平桥)、螽斯桥、三元桥(邑领袖余锦江、纪恩荣于清光绪乙未募修,有余锦云《募修三元桥落成碑记》)、紫气桥、龚王桥(龚、王两姓合资修建)、枫橡溪桥(邑人刘学典募修)、沙溪桥、文溪桥(邑人王兴吉捐修)、烟溪桥、复兴桥、乐善桥、黄柏桥、罗家桥、彩红桥、北院寺桥(清拔贡闫心铭捐赀募修,有《闫心铭募修北院寺桥落成碑记》)。

三、1998年版《通江县志》卷十九经济志第四节桥梁目

又补充了清代古桥4座分别是:大山溪桥(木板桥,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十三年、光绪五年曾两次维修,光绪十八年吴伦乐等募化173人之资重修)、楼子歇垭子桥(木廊桥,始建于清光绪年间)、龙溪沟桥(木廊桥,建于清末,1958年修公路时拆毁)、高新桥(石拱桥,清道光十四年为大良城书馆所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