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杰,四川荣县人,大学毕业,曾任过完中校长,1941年3月21日来通江担任县长职务。

任职的第三天,在县衙内召开全体职员会。他说:“初到这里,对于办理县政还是门外汉,各位比我熟悉得多。现在抗战正殷,国家多难。我们办事困难,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要对得起党国,对得起通江老百姓,我愿意与各位同仁精诚团结,共同努力逐步将通江应兴应革的事着手办起来。”平易近人,谦虚而又诚实的讲话,受到了在场五十多人的好评。

1941年秋,旱情严重。四川省第十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一科科长陈宣甫担任组长考察灾情。那时通江辖四个区,刘麟藩到一区,向北平到二区,王国丰到三区,袁吉祥到四区。灾情确实严重,向北平在上报材料中写了这样一段话:“……直至秋季,数月内骄阳日益加剧,本年收获,全盘估计仅百分之二三。现在民间,大发恐慌,纷纷呼吁求救……自到该区,曾见市场面孔饥瘦抢馍馍食者数次。每于逢场,大多男女,皆以当地所产之青皮梨子负市出售,易买米粮。深入村村,十之七八所食之粥饭,乃黑褐色,系山坡寻常猪食之野菜,加以杂粮磨面煮成。询其故,普遍均已将种粮食尽。所栽之稻,或有禾叶无茎者,或穗白无实者,纵问或一田成熟,仅半穗不过十余颗粒。包谷多系叶卷,亦或已干死者,间或成熟,即茎高二三尺,枚核如锥柄之大,颗粒稀疏。曾见有十余背谷之面积,所收之包谷,仅造一餐粥食。该区全境均相似矣。”二区如此,其他各区情况也相差不远。

上报时,有人不同意这样写,说这样写影响我县声誉。尤其是罗县长才上任,就写出这样严重的灾情,会导致层峰对他不好的看法。罗县长不同意,主张按实情上报。他说:“灾情这样严重,老百姓生活这样苦,不按实情上报,后果不堪设想。我丢乌纱帽事小,老百姓活命要紧。”于是将实情上报四川省政府,请予减免征粮。当时通江应征三十七万多石,四川省政府接到上报材料,再次派人考察,情况属实,减少应征粮二十万石,仅完十七万多石,大大地减轻了百姓负担。第二年很少出现饿死人的事件,是由于他真实地反映了受灾情况。

同年冬,征兵,陕西胡宗南部营长赵锦标来县接兵,驻中学校(20世纪80年代文教局驻地)。验收壮丁,肆意刁难,平时刻扣生活,蛮横打骂,导致病残,又强迫另补。接兵部队驻通江,强借民物,请求归还,不但不理,反而气势汹汹,打骂街民,这种目无军纪的行为,引起城内居民的普遍反对。县府派警佐谢仁思前往谈判,反被捆押营部。后又派由王缵绪部回县的营长向衡平前去调解,才未酿出大的祸端。这件事引起全县人民公愤。罗文杰无法与之直接较量,将情况报省,转受军部。后来赵锦标在汉中受到撤职处分。罗为通江县城老百姓申张了正义。

罗文杰是办教育出身的。任通江县长时,对教育事业也很关心。有时星期天,就到学校检查。一次,到诺江小学检查。校长不在,只有六十多岁的老教师屈聘三和青年教师向云程在校。校门口渣滓遍地,教室内蛛网四布,清洁卫生工作做得差。罗看到这种情况,提了意见,说:“不搞好清洁卫生工作,师生的身体健康,就会受到影响。”两位教师向校长转达了罗的意见。以后罗又多次到校检查,该校大抓了清洁卫生工作,改变了以前渣滓满地,蛛网四布的情况。

1943年春,征集出国壮丁,已验收的驻衙神庙保安中队。一天上午,向北平去检查情况,听到一老大娘与两个壮丁谈话。“妈,你现在怎么办呢?”“我只有死的一条路。”老大娘说罢就哭起来了,用手拭擦眼泪。“老大娘,你是哪里的?”向北平走上前去问。“我是洪口的”老大娘回答。“多大年纪了?”“七十二岁了”。老大娘家中三个儿子,大子已经当兵,现在又把两个儿子拉来当出国兵,显然是不对。

等向北平将情况向罗县长报了。他说:“这就等于拉了独儿子了嘛,应退一个回去。”向北平去做工作,了解到老二已结婚,有一儿一女,老幺没有结婚,就决定退回老二,让老幺当出国兵,作了这这样处理,向罗县长呈诉,他说,“可以。”第二天星期,向同罗逛街,到县政府头门,见老大娘与老二在保安队卫兵室。“先生,我们腰无半文,怎么回去啊!”老大娘面带愁容;说这句话似有难言之苦。向说:‘“回去给你找个饭钱,便于行路。”说罢就往转走。罗说:“算了,回去也找不到人,我这里有钱。”随便从身上敢了十元钱,笑容满面地给了老大娘。母子回家,听说生活还过得可以。

罗文杰任通江县长时,秘书吴玉枢,家属住县衙侧小街子,吴是罗的老师,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人。五十余岁,办事认真、工作负责。不幸吴的爱妻病故,晚年丧偶,怄气成病,吴后来辞去秘书职务,回了家,吴走后,罗担负秘书职,好起重要文件都是他亲手起草。有人说,罗这样做是为了多挣钱。事实上并非如此。每月工薪发下,就按时寄与了吴玉枢,使这个家遭不幸的老师,晚年在生活上能得到一点安慰。罗这样尊敬老师,是少见的。

人少就繁,要把一个县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就必须有一批苦干的人,作深入细致的工作。罗很会做工作。凡踏实苦干,做出成绩的,他就题诗以赠,作为鼓励。学赵熙书法,行书遒劲有力。记得曾给向北平写了条幅:“千山万壑壁回环,行过山头又见山。二十四盘九折板,方知蜀道果然难。”

三哥罗文模任省参议会秘书长。1943年秋,考虑到通江工作太苦,罗给三哥写信,意欲他调。三哥回信:“青年初出任。不好处的地方,就要久处,不好做的事,就要多做。从困难中学本领,从困难中增才干,从困难中集累经验,自然就会做出成绩来。”收到这封信,罗决心在通江干出一番事业。通江幅员广,山多田少,森林资源丰富。为了调查通江的发展情况,1944年1月中旬,从通江县城出发,决心由南向东,由东而北,由北而西,把整个通江县的情况作一个全面考察。不料事与愿违。刚抵洪口,就患重感冒,不得不回县城就医。医药奇缺的通江,几个中医临床会诊,意见不一,延误时间,终于使一个对山区有远大抱负的县长,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死时三十六岁。

罗为官清廉,当了三年县长,没有存款。灵柩从通江运回家乡,起程时还得向县财政借钱。尸回老家,由任内庶务主任杨凌霄还了这笔借款。在举行追悼会时,县府头门上贴楹联:“问三载懋(mào)绩勋劳,唯三字清、慎、勤耳;乘一门孤儿寡妇,扶一柩归、去、来兮。”人们都认为这幅楹联写得好,道出了他当县长的实情。

(向北平初稿,图一照片来自化成廉政教育基地,图二来自某网站)

9 thoughts on “民国通江县县长罗文杰”
  1. 修正补充资料(之前的补充有几处信息有误特此补充修正):
    罗孝质..西南石油局油气地质高级工程师..罗孝思..79岁..铁五局中心医院放射科主任技师(正高级)..罗曼琦..重庆电子机械工业子校教师..罗曼琳..内江齿轮厂
    外祖父逝世时,子女小,不知他的具体事迹。最近在百度网上见到通江县政府和知情人写文章报道他的事迹,我们才有所了解。我们衷心感谢通江县政府和知情老先生!
    外祖父罗文杰毕业后回荣县,在荣县中学当教师并任校长(没有在县政府当秘书)..逝世后,通江县政府荣县国民党旧部和成都四川省国民党旧部为他举行过隆重的追悼会(棺材没有抬到荣县中学..)
    十三年后(还没到三反五反)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孝质舅公回老家扫墓,听当地人说:反革命期间祖外公的坟被造反派挖掘,尸体被翻出棺外,只找到一枚玉石戒指(入棺时通江县政府职员赠送,没有金戒指..)费了很大的劲挖坟,没有找到值钱的东西,很气愤,用石头把尸体背朝天反埋(没有放回棺内埋葬)并咒骂他的后代永世不得翻身!坟墓的两侧埋了两个大坟,祖外公的坟墓已无法修复了…
    (此系祖外公长子,我的大舅公补充,相对较为准确可信)

  2. 补充点资料(来自麻辣论坛)
    ????1、罗文杰出生在荣县五保镇塗家嘴,大学在成都国立政法学院(现在川大前身)就读毕业后回到荣县县政府当秘书,之后到荣县中学担任校长一职,之后担任通江县县长。逝世后遗孀将其棺椁送到荣县中学开了追悼会然后送回荣县塗家嘴的龟蛇嘴山上安葬,十三年后三反五反坟墓被掘,然而在那个年代罗文杰妻儿不敢回去扫墓。文革后其子女曾回乡扫墓,发现其棺椁已经毁坏,身上唯一值钱金戒指(系大学同学所赠)及外棺棺椁,裹尸白布尽失。然后遗体被放回内棺,埋回原处。妻子张懿辉,将其五个儿女带回娘家荣县二美桥,解放后又到荣县城里从事手工艺以及纺纱在弟弟张远襲的资助下艰难的将五个儿女抚养长大,张懿辉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2、感谢作者能够将我祖爷爷的事迹公布出来,我的奶奶罗曼琳是罗文杰第四个女儿,是他在县长任内出生的,祖爷爷膝下有五个儿女,大儿罗孝质,今年80岁,石油勘探工程师退休,二儿罗孝思,今年78岁,医生退休,三女儿罗曼瑜,今年75岁,医药公司退休,四女儿罗曼琳,今年73岁,内江齿轮厂退休,五女儿罗曼琦(祖祖逝世后三个月出生),今年72岁,重庆设计院退休,祖爷爷走后,祖奶奶(张懿辉)艰难的一手将五个出生在伪县长家庭儿女抚养长大成人,在经历了那段忍辱负重的几十年岁月后现在都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祖奶奶也于2004年7月22日安详的离去,享年94岁。因为逝世的早五个儿女对父亲的认识一直都比较模糊,直到这篇文章的面世才对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