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巴州清水驿考

驿站简称“驿”,又名“馆驿”“驿馆”“邮驿”“邮亭”“馆递”,是古代政府为传递文书、接待官员、转运物资设立的通信和交通组织。有唐一代,驿馆的制度设计、修缮扩建,驿路的水陆相兼、四通八达,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时期,驿路网络辐射王朝各道,并基本覆盖了各道主要府、州(县)。“唐玄宗时期全国大约有1639个驿,其中水驿260个,陆驿1297个,水陆相兼者86个。肃宗以后,驿数有所减少,《通典》记载当时有驿1587个,而《玉海》则说有1388个。”〔刘广生、赵梅庄《中国古代邮驿史》(修订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年12月版〕巴州清水驿就是这一千多个驿馆中的一个。

清水驿虽然不在长安至成都的干线驿路(金牛道)上,但作为长安至成都干线驿路的支线——巴岭路(米仓道)唯一有历史记载的驿馆,除具备干线驿道支线、偏路、延长线及贯穿相邻各州(县)的连接功能外,还有其军事、地理等方面的特殊用途,那就是:清水驿是当时长安入蜀主干线——金牛道的迂回路线(支线)——巴岭路上的唯一驿馆。作为备用路线,在时局动荡等情况下,迂回路线则是保证通行的必要条件。本文旨在粗略考证唐代清水驿位置及规制、等级,不当之处,请方家不吝赐教。

《(道光)巴州志》对清水驿的记载。
《(道光)巴州志》对清水驿的记载。

一、文献中的清水驿

“巴州在万山之中,不当孔道,无驿站、马匹。”(道光《巴州志》卷二《建置志上·铺递》)对明清时期而言,此说成立;如果时间前推至元代乃至唐宋时期,巴州“无驿站、马匹”之说就有待商榷了——唐代,巴州曾设置清水驿。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八《四川三·保宁府·巴州》“浪楼溪隘口”条:

又清水驿,旧在州南三里,唐置,今废。

《(道光)巴州志》卷二《建置志上·铺递》引《读史方舆纪要》云:

清水驿,旧在州南三十里,唐置,今废。

《(道光)巴州志》将《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的“三里”误为“三十里”。一字之差,清水驿至州城距离两相不符。

今人编《〈巴州志〉校注》(原巴中地区巴中市政协文史委1997年编印〕,不核对《读史方舆纪要》原文,将错就错,据《(道光)巴州志》误引《读史方舆纪要》“在州南三十里”,推测唐代清水驿位置,确定其在今巴州区三江镇。

《(道光)巴州志》编修人员在引用《读史方舆纪要》原文时,因抄写疏忽,将“州南三里”抄写成“州南三十里”,校对时亦粗心大意,导致刊版后错误。今人编《〈巴州志〉校注》不核查原书原文,迷信《(道光)巴州志》,毫无依据,臆断清水驿位置,实乃信口雌黄。

对于生活在巴州城区、熟悉巴州城区地理环境的人而言,其实,只要稍加推敲,《读史方舆纪要》对清水驿的记载也使人觉得不可靠,其“在州南三里”的位置亦令人疑惑。巴州州城之南三里是何处?巴州州城之南三里是南龛,唐宋时叫化成山(今名南龛坡或南龛山)。驿馆不设置于巴州州城西、州城东的开阔处或城北巴江渡口,反而设置于偏僻的城南山上,仅此就不符合驿馆选址于津梁、要塞、关口等交通要冲的要求。由此说来,《读史方舆纪要》对清水驿位置的记载亦不足信。

《〈括地志〉辑校》(原书佚,清人孙星衍等辑,今人贺次君辑校)、《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二十二《山南道三·兴元府》集州、巴州、壁州等九州内容阙,仅存目录)、《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通典》《唐六典》《唐会要》《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纪胜》《方舆胜览》《玉海》等唐宋现存传世的重要地理总志、专志、正史地理志及政书、类书,均无唐代巴州清水驿记载。但唐代巴州设置清水驿并非空穴来风,其相关记载一定其来有自。考虑到“苟无当于史,史之所载不尽合于方舆者,不敢滥登也”(《读史方舆纪要·凡例》)的原则及顾祖禹严谨的治学风范,今天要从史源学的角度考证唐代清水驿的文献史料来源绝非易事,它可能来自唐宋时期的“图经”的记载。“图经”具体是指哪部文献,今已无法查考。唐宋“图经”类文献众多,且绝大部分已佚失。学者赵贞指出,“图经”通常包括地图和经文(文字说明)两部分内容,是描述“州郡地理”情况的专门著作。传世“图经”并不多见,其内容多散见于史志、类书及地理书中。就形式而言,往往是经存图亡,通常仅有州郡地理描述的说明文字,至于具体地图则亡佚不存。“图经”资料来源既有前代史志文献的征引,也有古老相传的旧闻和神异、灵验故事,还有来自民间社会的搜求和采访。官修“图经”遵循一定的格式和体例,根据地方风土改移情况,不断进行补充或续修,以便更好地反映州县地理方物变化。中央通过地方州县定期报送的“图经”,尽可能对天下诸道州、府的民风政情与山川形势有所了解,进而为决策提供地理依据。唐代的“图经”是以道、州(府)、县的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编纂,其中以州为单位编纂的“图经”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成效上,始终都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见《论唐代〈图经〉的编修》,原载《史学史研究》2013年4期)

严耕望先生《唐代交通图考》第四卷《山、剑、滇、黔区·篇贰陆:山南境内巴山诸谷道》附图《唐代渭水、蜀江间山南、剑南区交通图》中“巴州”之下标注“清水驿”于巴江边,具体位置无法确定。“清水驿”亦来源于《读史方舆纪要》的记载。值得注意的是,严耕望先生并未把它标注于巴州州城之南的南龛或其他处,而是标注在州城之南的巴江边。但是这个标注随意性太大,不能确切定位。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唐代渭水、蜀江间山南、剑南区交通图》对巴州清水驿的标注。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唐代渭水、蜀江间山南、剑南区交通图》对巴州清水驿的标注。
THE END
打赏
海报
唐代巴州清水驿考
驿站简称“驿”,又名“馆驿”“驿馆”“邮驿”“邮亭”“馆递”,是古代政府为传递文书、接待官员、转运物资设立的通信和交通组织。有唐一代,驿馆的制度设计、修缮扩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