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约定的日子,红4方面军的代表陈昌浩和军委会秘书长黄超,化装成商人模样,进入夏炯防区,即由夏派去的人接着,从速送往岳池公园。双方从晚饭的饭桌上谈起,一直谈到深夜。20军的正式代表是夏炯,杨森的秘书杜重石为随员。双方挑灯夜谈,经过讨价还价,总算达成了协议。协议的内容主要是两条:一、红军与20军各不相犯;二、由红军出兵攻打刘湘部队,由20军负责军需补给。

这个协议,虽然意义重大,但是并没有形诸文字,没有让杨森和张国焘签字,只能算是口头上的“君子协定”。这是当时的环境所决定的,也是杨森的精细之处。如果正式签订协议书,一旦落到蒋介石或特务分子的手里,对红军无所谓,对杨森来说,脑壳就保不住了。

达成协议以后,夏炯立即调拨军装2000套(包括帽子、鞋袜、毛巾、水壶、皮腰带在内)、子弹8箱以及许多医药用品和军需物资,作为礼品赠送给红军。杜重石也拿出两支崭新的德国造20响快慢机送给陈、黄二人,并说:“这是杨森军长的心爱之物,特意送给二位作自卫用。”

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夏炯和杜重石的这一次谈判对红军、对抗日来说都是绝对有利的。尽管杨森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于报复刘湘的夙怨,但对当时败退川北的红4方面军来说,却是雪中送炭,给予十分有力的支持。

但张国焘在击败田颂尧的三路进攻后没把杨森放在眼里,违背这一口头协议,突派重兵杀入杨森的地盘,打掉他4000余人,夺去了他不少地盘,气得杨森在广安城中的涵虚山庄里拍着桌子大骂张国焘比浑水袍哥还不讲信用!

一气之下,他下令把他最精锐的独立旅(旅长任炜章)也派上了前线,决心和红军大打一场。

事隔半个世纪以后,由于夏炯的一生既打过共产党,也帮过共产党,解放战争后期虽然也投向了解放军,但是起义不久即以莫须有的所谓“叛乱”罪被镇压。夏炯的女儿夏文湘被放逐新疆。直到“WG”结束以后,杜重石写信告诉她夏炯当年与红4方面军密谈,并暗助红军之事,叫她大胆写信给徐向前同志。他是当年红4方面军总指挥,陈昌浩的搭档,现在能证实此事的,只有他一人了。此事务必抓紧,徐向前年事巳高,倘若他一辞世,你父亲的冤屈,就永远也没有昭雪的一天了。夏文湘赶紧鼓起勇气给徐向前写了一封信,不知通讯地址,她就把信寄给了“北京市中央军委”,请中央军委转交徐向前元帅。信发出后,她忐忑不安,却很快得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以军办信发字(82)第46号函代为答复。复信全文如下:

石河子红山嘴电厂党委:

你厂夏文湘同志来信,请徐向前同志谈其父夏炯的情况。经徐向前同志回忆:

夏炯与当时红4方面军秘密谈判确有此事。同时夏炯还为我红军解决许多医药、军需物资,对红军帮助很大。此事当时是张国焘、陈昌浩具体商量决定的,徐向前同志当时在前方打仗,虽知此事,但详细情况不清楚。

请将此情况转告夏文湘同志。其父夏炯在四川与红军接触的这一段,肯定是办了好事的,对中国革命也是有一定贡献的。

现将夏文湘同志的来信转去,请阅处。

此致

敬礼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印)

1982年3月9日

这样一封“尚方宝剑”,对于帮助夏文湘为父鸣冤,自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