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莩枕藉少生全——光绪三年南江大饥荒纪实

对于此次饥荒的原因,陈家修感慨:“独怪南邑虽小,物产所出非不可支一年之也,又非有数年之旱也。曾未逾岁而死者累累,夷庚填塞墙壁枕倚,何哉?地既瘠贫,积谷不事,而亢旱之太甚也。”

南江尽管是一个小县,一年产出的粮食并不是不能供给人们一年的食用,也并非年年遇到旱灾。仅一年旱灾,为什么就饿死了这么多人呢?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掉以轻心,缺少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思想准备,没有积蓄粮食的长远打算。粮食本来也不充足,加之这一年的旱灾太厉害了,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在农耕社会、乡土中国,普通百姓大抵都是以宿命论的态度来对待降临到自己头上的灾荒,遇到一般性灾情时通常以基层社会的自我施救为主。但此次旱灾消弭了民间所有的救灾能力,在饥民的伦理期待中,官府就应该在赈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必须扮演好拯救者的角色。此次旱灾,虽然是天灾,官府岂能援手不救?官员岂能视而不见、撒手不管?

旱灾刚开始,县城士绅便捐谷筹资,请时任知县白鹤龄〔光绪二年(1876)任〕设平粜局(荒年缺粮时,将仓库所存粮食平价出售),粮食价额按市场价减半,将灾民姓名登记造册,发给票号,值县城逢集期,灾民持票至平粜局买谷,买谷多少视其家人口多少予以限制。然而设平粜局之初,济谷不多,只有百余石,救济金也只有百余缗,杯水车薪,捉襟见肘,根本不能维持多长时间粮食就会告罄、济钱就会支光。正在这节骨眼上,十多天后,也就是这年七月,同治十三年(1874)曾任南江县知县的张熙谷接替白鹤龄,复任南江县知县。

THE END
打赏
海报
饿莩枕藉少生全——光绪三年南江大饥荒纪实
一 《(民国)南江县志》第二编《灾祲志》:“光绪三年丁丑,旱,大饥。时知县张熙谷设法赈恤,极为周至。灾民赖以全活者无算。” 清德宗光绪三年,干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