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莩枕藉少生全——光绪三年南江大饥荒纪实

是年初夏之前,县境内可谓风调雨顺,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一些做粮食生意的人像往年一样,为了牟利,不计长远,只顾眼前,将县境稻谷通过南江河运往下游巴州等地贩卖,县内为数不多的积谷为之一耗。

南江河水险恶难涉,旧名“难江”。以前不通舟楫。道光初年,知县胡炳召集民工,凿石淘沙,疏通县城附近河道,小船可泊城下。随后大募夫役,集资筹款,捐出自己的“养廉银”,经过七十天时间的河道治理,消除了险滩,刬却了龙坑、石矿坝等河道的石头等障碍物,舟楫顺流而下,直通巴州。南江河疏通后,从此“贾舶以集,物价以平,乐岁凶年可以泛舟而互籴。”(胡炳《疏河记》)

五月,县境内没有下雨;六月,仍然没有下雨。民众开始焦急,一时城乡告急。奸商乘机囤积居奇,稻谷又为之一耗。未有售卖积谷者担心商人觊觎,时有戒心,不得已急售之,县境稻谷越来越少,所存者无多。

到了秋季,旱情愈来愈重,赤地数百里,禾苗槁焚,颗粒无收,米价一天天直线上涨,众多人家面临断炊。“蔬糠既竭,继以草木。而麻根、蕨梧、棕梧、枇杷诸树皮,掘剥殆尽。”此时,山野一种灌木上生长的涩甜而沙、俗名“红子”的果实,一斗价钱已升至一缗(即十串铜钱,每串一千文)。无物可食,灾民开始吃一种俗名“神仙面”的白色黏土充饥。食后难以消化或消化不良,许多人解不出大便,活活撑死。

到了冬天,挨饿的人相互偷食刚刚长出的豆、麦幼苗。为了活命,许多农户连耕牛也宰杀了。宰杀了耕牛,就意味着无家畜耕田犁地,无法继续耕种。不事生产,就意味着粮食无来源。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此时的南江县,“比户萧条,炊烟断缕,鸡犬绝声”,凶荒之状,就是活了一百岁的人也没有见过。人之常情是,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人之本性是,莫不乐生恶死,莫不亲父母、笃兄弟、爱妻子。为了寻找食物,一些人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负被担囊,离乡背井,远走他乡谋生,络绎不绝,相望于道。难以忍受饥饿,服毒、上吊、跳崖、赴涧、投河……轻视自身、走上绝路的饥民日闻于野,与日俱增。而无物可食,在命垂一线的关键时刻,正是考验人性的时候。父亲抛弃儿子、哥哥抛弃弟弟、丈夫抛弃妻子、儿女抛弃父母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人号哭于路途,转徙于沟壑,悲惨无助之状,目不忍睹。

THE END
打赏
海报
饿莩枕藉少生全——光绪三年南江大饥荒纪实
一 《(民国)南江县志》第二编《灾祲志》:“光绪三年丁丑,旱,大饥。时知县张熙谷设法赈恤,极为周至。灾民赖以全活者无算。” 清德宗光绪三年,干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