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十年
一九八三年
春节后,我到地委党校中、青年干部班学习。我们这个班一共108人,戏称一百单八将。这个班是地委贯彻中央关于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指示,从各县选拔的年轻干部,年龄在三十岁左右,文化程度初、高中(中专)居多,大专文化的还是少。这个班出了许多人才,在巴中市有:市长李晓春,副市长张玲、陈延荣,市委副书记蒋东生,市委秘书长彭跃学,市公安处副处长吴显华,在通江任过县委书记的范申华等。达州也有很多,如市长张居仕,他是张爱萍的侄儿,市纪委副书记严选。其他的人因不是一个地区了,所以了解少,不能一一列举。这里的许多在培训班都处得很好,后来各忙各的,很少往来。
我是青干班党支部的纪检委员,并兼任第四小组的小组长。我们这个组有十几人,各县都有。如南江的蒋东生,大竹的张定文,巴中的范申华,达县的周长春,渠县的陈知渠等,我现在已记不全了。
这一年的学习,自己觉得进步很大。开的课程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领导科学。这些东西过去自己有所了解,但极不系统,这次有了一个系统的学习。
学习之余,空闲时间很多,使我对沙溪区的工作,有了一些思考:一是沙溪的交通问题,除了沙溪桥外(沙溪桥的问题,我专门找了当时的地计委主任杨帆,他原在通江统计局工作,我们私交很好,后来沙溪桥顺利立项,与他关系极大),我还以书面形式向县委提出修通沙溪到洪口到竹峪到铁溪的公路,解决至、洪、沙三个区的烧煤问题,受到县委的重视。县委副书记李效先对我极称赞,认为责任心强,还未上任,就在谋划大事。二是沙溪的用电问题。我当时考察了两个方案,一是在文胜粮管所拦河修电站;二是利用大井坝水库的高落差发电。为此,专门学习了《农村小水电站》。通过计算,这里可以建成500千瓦的电站,而且费省效宏。学习结束返通,我向李克明县长汇报了我的想法。李县长兴趣很高,也认为能建一个500千瓦的电站。这个电站在修建过程中,一直得到他的关心和支持。三是,用好王坪烈士墓这个重要的政治资源、这块金字招牌、这张名片提高沙溪的知名度,使各级领导认识沙溪、重视沙溪,支持沙溪的工作,政策上给沙溪“开小灶”。
王坪烈士墓是川陕苏维埃时期留下来的一座重要烈士墓碑,在全国绝无仅有(有关具体情况这里不作介绍,各种媒体介绍很多)。暑假回家,我就以沙溪区委、区公所名义,起草了给徐向前元帅的一封信,请他为王坪烈士墓题词。不久收到了徐帅的题词:“学习革命先烈们的不怕艰苦困难,献身革命的精神,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奋斗”。这个题词现保存在文管所。为此,我是愤愤不平,这东西是我们出力弄来的,应保存在王坪烈士陵园,凭什么由他们吞了。
12月,我被任命为沙溪区区长。
1983年,是一次全国性的机构改革。要求干部达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每个班子对文化水平的要求十分严格,不达标不批准。有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沙溪区委、区公所的领导班子也进行了重大调整。格局是:
书记:王美芳
区长:李鹏飞
副书记:何光凡,1986年增加了王甫金
副区长:江显贵
委员有:杨德生(组织委员,后调县委组织部后,由何光耀接任)、刘良均(宣传)、王绪林(纪检)、殷之明(武装部长,后调粮站,由余定成接任)。
这个班子都是新人。几个主要领导,除王美芳同志当过乡党委书记外,其余同志都没有领导经验。我一直是个办事员;何光凡当了一年板凳乡管委会主任;江显贵是农业技术员。几个委员以前也都是从办事员提起来的。
我们这个班子一个最大特点是:大家都是忠厚老实人,各安本分,没有勾心斗角的内耗。书记王美芳同志人品极好,宽宏大量、光明磊落,待人实诚。他家住麻石区,家庭孩子多,又处于农村,只有他爱人一人劳动,困难很大。加之1984年12月,其爱人不幸去世,四个孩子都未成年,燕儿一窝,住在沙溪区公所,他的精神压力很大。我很体谅他,大事小事主动承担,凡是能解决的问题,都不麻烦他。他也十分支持我的工作,放手让我工作,从不干扰我的工作。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