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红四方面军参谋主任:舒玉璋
作者:白明高,转自《平昌文史资料》第三辑(1996年),本文介绍了舒玉璋的一生,分为走出逆境,从戎报国;东洋留学,潜心救国;身居虎穴,丹心向党;长途征战,身先士卒;舒展韬略,名篇传世;将星早陨,英名留芳6个部分,分为6页,资料详实,大约需要40分钟。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徐向前,曾在《历史的回顾》一书中,称赞“舒玉璋同志有很好的军事素养,是个好同志。”事实证明徐帅的评价是公正而客观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公正无私的党的好同志,红军的优秀指挥员,因为反对张国焘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创建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被杀害于巴中县得胜山(今平昌县得胜镇)年仅25岁。
一、走出逆境,从戎报国
舒玉璋,字锡候,号舒粥,乳名患德,满族,初中肆业,留日士官生,1908年农历九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县刘尔屯村的一个农家。远祖本系黑龙江鄂伦春族,满人统一东北后,迁居沈阳东郊,被迫改称满族。
在满族,姓舒穆采氏,简化舒姓。舒玉璋的祖父名舒稳采录庆福,父亲名舒穆采依经额,毕业于清朝北洋陆军速成学校,曾任张作霖陆军28师随营讲武堂教官,平生秉性直,仗义疏财,爱打抱不平,因反对该部一些贪官浩劫民财,侮辱妇女,而被解职回家务农;母亲赵氏(满族),好厚贤德,仁慈善良,生育儿女六人,长女舒贵贞,次女舒宝贞(均居台湾),长子舒玉璋,次子舒玉(曾任沈阳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省政协委员),小子舒玉琛(原北京法律大学毕业,其子女分居云南、湖北),幼女舒惠贞舒玉璋虽排行为三,但父母爱他胜过掌上明珠。当舒玉璋四、五岁时,父母就督促他认方块字、画数目字,背诵童诗,讲解“刺股悬梁”、“精忠报国”的历史故事。七岁入本村私塾学堂后,往往深更半夜温习功课,熟读满汉两族文字,习文弄武,深得家人和师友的厚爱。私塾陶先生夸他“患德好学,大有造化”,可见舒玉璋自幼这种聪颖过人的资质。家庭和学校的良好教养,给他后来锐敏地接受新事物创造了条件。
但遗憾的是玉璋刚满11岁那年(1919年)的三月,一场意外的灾难降临到他的家庭。玉璋的舅公因不满现实社会的弊病,触犯了军阀的“王法”,被判处死刑,法官要舒玉璋的父亲筹赎罪费银圆1千元。他父亲为扶危亲人,只好借高利贷交清赎罪费。贪官收到这笔使人瞠目的目款后,依旧维持所谓原判,而造成舒家人财两空。这时,高利贷者乘人之危,强行逼债,舒玉璋的父亲苦于走投无路一气之下,自缢于沈阳大南门里旅社内,丢下孤单力薄的事子和6个孩子。舒玉瘴的母亲在亲友的帮助下,化悲痛为力量,打起精神,把一切希望寄托在玉璋身上。卖尽家产,决心送玉璋入沈阳东台第一高等小学读书。年少的舒玉璋,一跨进这所新型的校门,并没因家庭悲剧在心灵上造成的创伤而悲观失望。反而他认为“世态炎凉多磨砺,家贫逆境出栋梁”。于是他将一切悲痛化作动力,一股脑儿钻研功课,勤奋学习,热心国事。
高小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沈阳第三中学。中学期,玉璋成绩斐然,各科名列前茅,而且受进步师生的启迪,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结果,还是因国家腐败,家庭的困窘,迫使舒玉璋辍学回家,在他后来从戎的生涯里才渐渐明白了这些道理。
1924年春节前夕,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的消息传到东北。大年三十晚上,舒玉璋毅然向母亲提出,有志男儿,焉能蜷缩在家,守土持业呢?学校不向我们穷家子弟开门,我只有到社会上去闯,去南国广州黄埔军校求学。母亲听后,心如火燎,忙找玉璋的姑妈婉言劝阻:“玉璋!这怎么行呢?父故母在,姊妹年幼,你咋能丢下不管,只身远游......”
经母亲和姑妈好说歹说,舒玉璋才归顺长辈的意愿,放弃去黄埔军校的念头。随同母亲前去拜见父亲生前的盟友郭松龄旅军(原东北军第三旅)恳求收下玉璋当兵。玉璋更衣入伍后,被编入该旅机枪队扛重机枪。旋开赴山海关前线,准备参与二次直奉战争。他十分反感中国人自相残杀的混战,但又无力抗衡,只好顺其自然,考入东北军教导队第三期学习。不久,转入东北军军官教育班第一期进修班。由于舒玉璋自强不息,刻苦练习,成绩优异,深得郭松龄的赏识。1924年11月,舒玉璋、舒开元、王茂翔等12名优等生被郭松龄旅长一并送往日本“成诚学校”学习日语,次年转入京都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期步兵科深造。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