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马氏牛肉那些事儿
大年三十那一餐
不管现在你对过年还有没有期盼,对于那些年代的人来说,过年简直是一年中最最重要的事了。“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冬天家里的红萝卜饭多起来的时候,我知道,离过年不远了。
年前一两个月,各家各户就开始着手准备各种年货、腊肉、钢炭、瓜子花生糖果之类。爷爷奶奶是回族,自然最多的就是牛羊肉了。到了快过年的时候,房梁上挂的满满是肉,各种肉,鸡肉、鸭子肉、羊腿、鱼、牛舌头、牛胸脯肉,凡是适宜做成腊肉的都不会漏掉。这些新鲜宰杀的肉稍微抹一些盐,悬挂在通风的地方,吹干后,就挂到高高的房梁上。那些年没有冰箱,肉这样挂着,放个小半年是没有间题的,这和瓦房通风干燥又接地气不无关系。
每年都是这样,提前个两三天,奶奶就开始为大年三十那一餐做最后的准备,大烧圆子,炸酥肉这些半成品要早早备好待用,蒸好几大蒸笼富筒馍馍、炸好油香,儿女几家各分一些,取下干鸡干鸭干鱼、羊肉牛肉泡在清水里,去掉多余的盐分,用海大一个铁锅开始煮,一锅又一锅,煮好后的肉都放在大筲箕里备用;腊肉汤不能倒,加一些干萝卜夹又是一道美味。肉煮好这才是第一步,接下来是从大木柜子里搬出几大摞杯子碟子碗筷瓢根儿,平时就两三个人,用不了这么多餐具,所以都收在柜子里,清洗近一年没有用过的百十来件餐具也是一件费力的事,这些需要儿媳妇们来帮忙,妈妈是属于比较积极的一员。头几天就买好需用的青菜,莴笋、菠菜、芹菜厨房、堂屋桌子上,柜子上,哪哪儿都是菜。忙完这些大年二十九奶奶通常要忙到夜里两三点。
放在筲箕里煮好的肉让孩子垂诞欲滴,一会去揪一小块,一会又去扯一坨,奶奶会任由我们这种偷嘴的行为,反正东西多,也不会有啥影响。到了三十那天,大人们早早的就起床准备大年三十的团年饭了,我们是中午吃团年饭,所以,一大早屋子里就挤满了人,切肉,装碗,焯粉、上蒸笼,炖菜在另外的炉子上炖着,灶上的四五格大蒸笼到九十点钟就开始冒烟。距离正午12点还有10来分钟,巷子里就噼噼啪啪响起了鞭炮声,达达、哥哥们开始去点燃挂在门外的鞭炮,小孩子们或雀跃或叫喊,捂着耳朵,喜欢又害怕地看着红红的鞭炮碎屑爆了满地,空气中的硝烟味儿久久都不散去。
桌子上已经摆好了碗筷酒盏,凉菜早已摆在大小两三张桌子上:油亮亮红黄白相间的凉拌粉丝是大家的最爱、凉拌干鸡干鸭、凉拌牛肚牛蹄筋、干牛肉、牛尾巴、干鱼,羊腿肉;热菜有蒸鸡块、蒸牛舌、牛胸脯肉(肥瘦相间,软香可口)、粉蒸牛肉、大烧圆子,红烧牛肉、汤菜有品碗(将肉丸子做成扇形,蒸熟切片,放在豌豆尖上用熬得滚烫的牛肉清汤浇至其上,加点葱花)、莴笋炖鸡、牛架子顿红白萝卜、还有蒸酒米(类似于八宝饭)我家大年三十的餐桌上没青菜,那些个年代,平时青菜吃太多了,难道过年一顿团年饭,肉多是自然的了。
这么多菜当然不是一顿就能吃完的,接下来的几天会接着消灭各种菜,当然也会更香更美味热热闹闹、觥筹交错吃完团年饭,小孩子们忙着给爷爷奶奶磕头讨要红包了,每个人脸上泛着红光,满屋的笑声,闹声穿透屋顶的瓦片,传向远方。
其它
那个年代过年还会扎戏台子,选一些乖巧的小孩,打扮成古装扮相,再想法固定在移动的木车上,满大街的游行,当时我二哥还是黄口小儿,模样俊俏,被选上扮演马超,看着一身古装的哥哥,脸上画着漂亮的妆容,威风凛凛的站在车上,在路边看的我那叫一个羡慕啊!
过年期间各街道或民间团体还会自发划龙船去拜年,并不是真的船,用竹子花哨的装饰做的花船,唱着莲花落,各家各户去拜年,当然周围还有舞狮相伴。
快到元宵的时候,最精彩的莫过于烧花儿,就是烧龙,街道负责扎各种长龙,临近天黑,舞龙的壮年赤着上身,摸上一种油在身上,以免被花儿(一种烟花)烧坏皮肤。舞龙进行得差不多时,各单位准备的花儿就开始被点燃,闪亮的火花专门对着舞龙人身上喷,各种躲闪各种腾挪,让手中的草龙更为自然生动起来,烧得越凶,舞得越起劲,代表来年更加的风调雨顺,满街的人,摩肩擦踵,小孩只有骑在大人肩头才能看见,伴随着各种尖叫、欢笑,各种兴奋,日子就真正的进入了新的一年!我爱那时的岁月,怀念那时的美好!也希望现而今的我们都能行出一份值得珍惜和回忆的人生。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