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热闹的围猎

到了约定的地方,天还没有大亮,山山水水早已白茫茫一片。猎人们趁早开始敬山,祈求山神土地和祖师爷,保佑大家平安,有所收获。随后,大家再次明确“坐交”的点位和人选,“撵脚”人数和路径。然后按各自的分工,迅速向各自的岗位奔去。

“坐交”和“撵脚”都是狩猎的行话。“坐交”就是打猎时,猎人在山路交叉处预先埋伏起来,坐等猎物到来将其开枪击毙。“坐交”者要枪法准,反应快,心理素质好,精神高度集中。如果猎物跑到交口,坐交者还没准备好,或因害怕、分神没瞄准打偏,被同伴责备事小,有时可能还有生命危险。尤其遇到打野猪更要高度警惕,山里有“一猪二熊三豹子”说法,野猪受伤后可是猛过黑熊的,那对吓人的獠牙可直接戳穿人的肚腑和胸膛。由此,打黑熊、野猪之类凶猛的动物,大都要三五人甚至更多人分工合作,一起围猎。在判定猎物所在地之后,找好“交口”,“坐交”者守候在好隐蔽、有退路的“交口”上严阵以待,只要猎物“上交”,十之八九逃脱不掉。大冷天蹲在树林里,一动不动地静候猎物到来,那滋味可真不好受,但一想到左眼微闭右眼瞄准,食指搂火的瞬间,一团火扑向猎物的刺激,也就释然了。

“撵脚”又叫“撵山子”,即惊扰、追赶猎物的猎人。“撵脚”全要脚力好、声音大、眼睛尖、反应快。打猎时,“撵脚”需通过查看猎物留下的足印、粪便、气味,迅速判断猎物的种类、公母、大小,以及奔跑的方向、过去的时间,迅速“报交”(将动物奔跑的情况告知“坐交”者)。由此“撵脚”要对不同猎物的习性非常熟悉才行。撵山还需一只好猎狗配合。好的猎狗个头不一定大,但奔跑的速度要快,要能灵活地钻刺芭越障碍。因此,“撵脚”选猎狗就十分讲究,必须要找山谷高、后腿弯、前胛宽、耳朵垂的土狗,从小加强训练,让其看脚印、闻气味、撕咬野兽,与猎人朝夕相处,培养默契。“撵脚”带的猎狗,领悟意图的能力强,和主人配合密切,打猎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围猎时,当“坐交”者赶到“交口”做好准备时,“撵脚”已领着猎狗赶到发现脚印或粪便的地方。他仔细察看猎物的足迹,让狗闻一闻猎物的粪便,然后沿猎物留下的足迹一路追赶。这时“撵脚”要带着猎狗边跑边留心足迹变化,高声吆喝,指令猎狗惊扰动物。发现猎物要到哪个“交口”,就立即“报交”,大声告知“坐交”者“前边伙计,来到了!”。“坐交”者也要与“撵脚”密切配合,听到“报交”声后立即瞄准,等待猎物到来。如果发现猎物先行跑过“交口”或来不及瞄准,“坐交”者就会大声应答“过交了!”引起下一个“交口”注意。围猎时,往往有多位“撵脚”,带着多只猎狗响着铃铛,从不同方向,将猎物往交口上赶。这时,“撵脚”的指令和“报交”声,高亢悠扬,犹如吼着有韵无字的《撵山号子》,穿云破雾,在山谷中缭绕不绝,再伴猎狗狂怒的吠叫,和着“坐交”者不时响亮的应答,偶尔枪声轰鸣,迎来山鸣谷应,仿佛一部惊天动地的大戏,正在天地之间上演,此等场景,身居山岭的猎物何曾经历,无不惊慌失措四处乱闯,而围猎者莫不高举猎枪开怀大笑。

其实,狩猎要的就是这场面、这氛围和气势。打到猎物更好,没有打到猎物也不后悔,只要听见了声音、看到了场景,参与其事,猎人就感到很带劲、很满足。这时,围猎已经演变成米仓山男人的游戏了。

四、规矩和传说

老人讲,狩猎有很多讲究和规矩,比如,狩猎的日子忌逢七,每月初七、十七、二十七都不可外出打猎,上山不能说肚子饿,不能说跑不动,更不能将打猎的方向及地点告诉别人,就连亲人也不例外,和无关的人交谈时,不能讲计划打多少只野兽或想打到何种野兽,猎人相信野兽有事前预知的本领。出发前,必须虔诚地敬山。打猎途中,遇到其他神庙也要叩拜,不可扬长而过。在山上吃饭,要预先刨几粒米在干净的地上,以示敬山。

又如,打到大型猎物后,“见者有份”。无论认识与否,只要你跟着跑了一趟,或行路碰上获得猎物的时候,狩猎者都一定要分一份给你。如果你无法带走,便要请你到家里去喝几盅酒。你若执意不从,反会惹得主人不高兴。但是,枪手首先必须分得猎物的头和五脏六腑,“撵脚”必须分得猎物的腿,余下的才能分给别人,这也体现了对猎人劳动的尊重。

再如,狩猎讲究不斩尽杀绝,不可心狠。米仓山猎人历来就有“怀孕的不打,未成年的不打,已经受伤的不打”的三不打行规。据说,米仓山猎人中高手如林,有的还身怀绝技。“黑山让路”和“翻砂盗子”就是本领高强的猎人打猎时常用的法术。前者说,施法者可用法力将整座山罩住,让山里的动物只能在指定的路道上跑;后者讲,被施法术的猎人打猎时,在枪和药都正常的情况下,瞄准猎物,或开枪哑火,或枪虽响却伤不了猎物,因枪里的铁砂子在出枪管的瞬间,就被施法人盗走,响的只是空炮,砂子却到别人的口袋里去了。两种道法,前者是堵住动物出路,让人肆意猎杀;后者要限制猎杀,保护动物。还有对猎狗的法术,施法者可让猎狗表面在撕咬动物,实则在对着树根狂啃,直至狗嘴鲜血直流都不停止。此法虽看似虐狗,貌似残忍,初心则也在于保护动物。

而另一传说却从相反的角度,教人放弃贪念与动物和谐相处。传说,大约两百多年前,米仓山深处盘龙湾附近有个盘龙村,村里两位猎人文善、刘汉雄力气大枪法好,为人和善,时常帮助别人,声名远播。远近猎人大都拜两人为师。有天晚上,文善、刘汉雄做了同一个梦。梦里,一位慈眉善眼的白发老者对两人说,明天午时,将有大批生灵借道盘龙湾,拜请二位善人一定高抬贵手枪下留情,尤其是要给领头者生路,千万!千万!说完,老者向着两人一揖到底后,立即消失。文善对此不以为意,以为仅是南柯一梦罢了。谁知天刚亮,刘汉雄匆匆跑来,将昨晚所做之梦告诉文善。文一听不禁大惊,竟有此等怪事,于是将自己也做了同一梦的事告诉了刘。当年正遭大灾,村里多数人家种的粮食颗粒无收。两人一合计,这可是老天要帮我们啊,何不趁此多猎野兽,也帮村民度过灾荒。于是两人一边使“黑山亮路”之法,堵住其他道路,一边叫来村里年轻人,迅速架高台设关卡,以便更多地猎杀野兽。刚刚准备好,午时就到了,由远及近的隆隆声骤然响起,文善、刘汉熊赶紧嘱咐年轻人,端起火枪瞄准声音响起的方向。他们两人也在路道当中端枪瞄准,与众不同的是,两人枪里装的全是猎杀大型野兽的短铁丝。两人一边瞄准前方,一边脑子里回想昨晚白发老者的话。而他们更好奇的是,领头的野兽到底是什么,让老者一再请求他们手下留情。正想着,前方烟尘起处,一只体形硕大的野兽渐渐露出头来。只见其浑身闪着微光,头上一只短角特别引人注目。这难道不是传说中的犀牛?看到这,两人不禁想起,此物肉质无比鲜美,短角和皮张也特别珍贵,如果击杀,将既饱口福又赚大钱,至此,已完全忘记了昨晚白发老者的嘱咐,食指不禁扣动了扳机。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轰响,两人眼前却是一团黑雾闪过,前胸一紧齐齐晕了过去,三天后终于悠悠转醒,两家虽遍请名医,却因伤势过重,回天无术。弥留之际,两人告诫家人和弟子,打猎一定不要心存贪念,否则将身遭横祸。从此之后,弟子和家人谨记教训并传承至今。

文、刘二人本性善良,做了许多好事,面对巨大利益却也禁不起诱惑,违背初心,以致遭受杀身之祸。他们以自己的遭遇,以生命为代价,告诫猎人,打猎莫贪心,贪心必出事!两百年来,米仓山的狩猎者,感念文善、刘汉熊留下的“黑山让路”“翻砂盗子”的秘诀,和“不贪心不绝杀,适时收手”的临终嘱咐,尊其为师祖并一直敬仰供奉。

时间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出台《野生动物保护法》明令禁止捕杀野生动物,米仓山人积极配合政府,主动上缴所有枪支弹药。从此,米仓山狩猎成为历史。

放弃对米仓山生灵的猎杀,与之和谐相处,这何尝不是感念米仓山更好的形式呢!

作者:夏冬,来自:巴中文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