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狩猎米仓山

狩猎
狩猎

本文分为:敬山和还山、狩猎的准备、热闹的围猎、规矩和传说四个部分,再现了当年狩猎的情景。

年轻时,笔者在南江县关坝镇工作十余年,对米仓山十分关注,曾想有朝一日将其狩猎之事记载成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此兴趣日渐浓烈。盛夏时节,为避暑回到离别多年的关坝镇,趁机开始了寻访以前米仓山狩猎的行程。1989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后,米仓山打猎现象彻底绝迹。

一、敬山和还山

此次寻访异常艰难,因狩猎早为国家明令禁止,人们对此话题无不讳莫如深,十分敏感。无论是谁,只要一提起打猎的事,都会矢口否认。好像只要坐实是猎人,就会被马上抓进去一样。几经周折,终于在一个用根火柴就可以将空气点燃的下午,在米仓山深处的小田村,找到早年教过一名学生的家长,跟他聊起打猎的事。

老人姓张,年近八旬,身着一件蓝色的汗衫,坐在竹躺椅上,悠闲地吹着电扇。一头银发如冬日里米仓山顶的白雪,格外引人注目。沟壑纵横的脸上,仿佛隐藏着说不完的奇闻异事。提起早年打猎,老人原本眯缝着的双眼,即刻发出异样的光,好像瞬间就回到昔年,马上就要肩扛猎枪,带着猎狗在丛林中奔跑一样。

一开口,老人就将我们带进了曾经的岁月。老人说,米仓山狩猎由来已久,早在远古时期,巴人射虎就发生在米仓山大坝境内。三国时期,诸葛亮出师北伐,厉兵秣马牟阳城,闲暇之余,将士在附近山中狩猎以补充粮草改善生活。后来历朝历代,米仓道作为联系川陕两省的重要通道,商行客旅往来不绝,大坝和关坝作为山中仅有的两块平地,或屯兵或养马,人丁冷清兴旺起起落落。传说,大坝曾经三千烟户百业兴盛,关坝也历经从胡家场到官坝场的历史更迭。近代,米仓山因山深林密资源丰富成为躲债、逃荒人的天堂。直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远有营山、仪陇,近有汉中、长赤、正直等地人口迁居关坝和大坝及附近村社,狩猎就一直伴随着他们的生产和生活。

其实,他们就是奔米仓山而来。老人讲,米仓山无边无际,山里有无数的药材、无数的飞禽走兽,只要手脚勤快、胆大心细,就会有收获,就能吃饱穿暖活得富足滋润。他们先居于林莽之中结草为庐,刀耕火种、采药狩猎。随后修房造屋、开荒造田,精耕细作。忙时耕种,闲时打猎采药,靠山吃山成为主要谋生手段,靠这些手段他们在米仓山生存延续和发展。这里很多姓氏、很多村社就是由此形成的。因此,他们对米仓山充满了感激,播种和收获、采药和狩猎,都要举行敬山仪式,表达对米仓山的敬仰和感恩。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土地下户后,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住在米仓山的人,尤其狩猎者都沿袭了这些习俗。

猎人对敬山特别重视。老人讲,狩猎敬山分很多种,上山之时的敬山尤其重要。每当打猎之时,一大早,猎人们就聚在一起先敬山,再商量打猎的分工和各种细节。敬山时,大家一起走出家门,找一块平坦处,恭敬地点上纸钱,拈五炷香点上,向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躬腰作揖。敬山者双手拈香,口中默念“梅山三洞,管山土地,唤狗二郎,全程奉请,诸神师祖,显圣显灵,护佑弟子,路路平安,空手上山,满载归家”,此时也可许愿“诸神如若显圣,我等时刻感念,满载归来之时,定把大红公鸡奉上”,转满一圈,将香插在地上,再将敬酒满上,敬山就算完毕。这里焚香为何不是三柱而是五柱?主要上山打猎不比其他事情,山高路险,或猎枪伤人,或野兽伤人,或其他意外,风险无处不在。狩猎首先要确保猎人自身安全,再求其他收获。所以敬山者要拈五炷香向五方拜,意在祈求各路神仙和师祖合力保佑猎人平安。打到猎物之后也要敬山。此时必须将公鸡献上,以示还愿。打中猎物的枪手称“红手”,意为中彩,“红手”在分猎物时,惯例是会分得猎物的头和五脏六腑。在食用前,要将头和五脏六腑都切一点用来敬山,此为“还山”。“还山”还必须还“全山”,就是头尾和五脏六腑齐全,才算虔诚。另外,狩猎者年头岁尾要敬山,吃猎物的时候也要敬山,此时要将鸡头和弄干净的肚腑用来敬山。之所以这么多环节都要敬山,就是提醒猎人,时刻牢记米仓山的存在,感恩米仓山的给予,表达对米仓山敬重和膜拜。

二、狩猎的准备

老人讲,狩猎一般在山上下雪的时候。此时已是岁尽腊残,正值农村闲散时节。粮食已收到仓里,红苕藏在窖里,肥猪杀了熏在火堂上,外出挣钱的人也回家了,人们似乎忘却了一年的辛苦和劳累,不时到关系好的人家走走。夜幕降临,米仓山早早地躲进浓浓的夜色里,格外寂静,只能听见房前屋后的林子里,不时有山鸟在扑腾,汩汩的流泉在轻轻流淌。几户人家的村子,不时有狗子对着夜色里的一星亮光吼叫几声。屋里,七八人围着红红的火塘,说着天南地北家长里短的闲话。夜渐深,外边的雪下得簌簌直响,估计山上应该已经覆上了一层白。这时有人提起打猎的事情,一听这话,大家异样地兴奋。有人说刚刚回来时,在路上看见了新鲜的脚印和粪便。于是,大家就此商量打猎的事情,先是说脚印的样子,估计是什么东西,大概在什么地方,再选几个“交口”,谁谁“坐交”,谁谁当“撵脚”,这些都要一一商量妥当。时间在争议中慢慢流逝,分手时,还不忘相互提醒要早一点。

次日,人们一大早就到了约定的地方。其实昨晚大家在床上都很兴奋,老是想着明天打猎的事。那时的打猎,已非早年的打猎。以前米仓山人打猎和播种、挖药一样,就是为了生存,如果打不到猎物,可能一家人就吃不上肉,孩子就上不了学,压力山大。彼时,土地已下户,家里有余粮,吃肉有肥猪,住上了大瓦房,打猎完全成为闲暇时节的享受。一年到头辛苦劳作难得放松,更不说什么娱乐,想到明天就要扛枪上山,追着猎物满山跑谁不兴奋?

一早醒来,草草地吃点早饭,到楼上取出很久没用的火枪,用废旧的洗脸帕将枪身上面的灰尘擦拭干净,试试枪机是否灵性,火道是否通畅,看看枪管有没有异样。仔细检查后就是装枪,取下挂得高高的药壶,往枪里装一小杯火药,将枪口朝天轻拍枪身,找一团收集好的长头发结成小团用长签子塞进枪管,再取下盛铁砂子的牛角,倒出十几粒铁砂装进枪管里,又用结成小团的头发把枪管塞紧,再放一点引药在火道里,垫上小块胶片放下枪机,装枪就此完毕。其实,装枪顺序、力度以及药量都很讲究,把握不好就有隐患,比如火药装少了力不够,多了会炸膛。装好火药后,只可将枪管朝上轻拍枪身,让火药在枪管里自然平实,不能用力去筑,否则就会引爆。装好火药和砂子后塞头发团,是为固定火药和砂子,如果此次没开枪,还可把头发取出,倒出砂子和火药以后再用。再如,打小猎物装铁砂子,打野猪等大的猎物就要装上截成小段的铁丝,杀伤力才够。那时,除乡里的武装部外,农村是没有制式步枪或猎枪的。山上猎枪全是自制,火药用木炭、硫磺、硝碱兑成,铁砂子是自己烧铁水往地上撒泼的。这些东西外观粗糙,经济适用,但也弥足珍贵。

作者:夏冬,来自:巴中文艺

THE END
打赏
海报
昔年狩猎米仓山
狩猎 本文分为:敬山和还山、狩猎的准备、热闹的围猎、规矩和传说四个部分,再现了当年狩猎的情景。 年轻时,笔者在南江县关坝镇工作十余年,对米仓山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