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国景像

辛亥革命后,四川有很多军阀,各据一块地盘“川省军队之多,甲于全国”军阀们自立法律,自委官吏,自征赋税。红军入川前军阀之间正进行着相互战争。盗匪也到处泛滥,人称拦路剪径的劫道匪为“棒老二”。也有大股土匪,川东两大匪首刘三春和袁刚分别出生于平昌和通江,他们窜行于川陕之间。军阀为维持其统治,保有军队及巨额军费,强迫辖区人民种植鸦片以谋利,人民也深受鸦片毒害,男子普遍吸食鸦片。

这时候张复旦的后人们多数以务农为生了。我的父亲张敏,原名张明久,一九二四年出生于四川省平昌县(原属巴中县)得胜镇五木乡张家湾(现爱国村),贫苦农民家庭。

张敏:“我降生于大巴山支脉的农民家中,家中贫农,从小我就参加家务劳动,打柴、抬水、放牛割草。六七岁读私塾,读过《三字经》《千字文》同时也被灌输一些好好读书,将来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思想……

祖父张元勋,幼读诗书,长务农桑,闲时织布。热心为后人兴建家业。修新房时连下阴雨48天,穿烂4双钉鞋,累劳成疾,54岁即逝。

祖母杨氏,家庭妇女,不识字,孀居40余年,抚育5男3女,历尽艰辛。训儿耕读为本,育女俱适门名。赋性温恭淑贤,勤劳节俭,热心助人。修新房时,常常饿着肚子为施工人员煮饭、送水。我记事时她已80余岁,双目失明。奶奶的日常生活由我母亲照料,住在小屋子里面。南方房子,木架结构,四面透风,冬天室内比室外冷。姐姐和我拉着她外出晒太阳,晚上和她睡一床,睡在她脚下,让我们抱着她的脚睡。老人说“脚冷,娃娃们身上有火,抱看脚睡暖和。”

张敏:奶奶对孙辈很喜爱,特别是对我。我是长孙,小时候很调皮,淘气,不听话,父母打我时就投向奶奶怀抱,得到庇护。亲朋好友看奶奶送的东西总给我留一份,奶奶留给我的印象太深,至今仍时而萦回脑中。

我离家十五、六年没有音讯,老人十分想念,常常伤心流泪,以为我死在他乡。每当年节、清明,为我焚香烧纸,直至1949年全国解放,通了信,全家才转忧为喜。

这时我在石家庄(河北省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和平医院当医生。

解放后,笫一次优抚红军家属,拔给了1500石小米(折成钱)让寄回家中,我首先想到奶奶冬天怕冷,花了18元钱买了一件滩羊皮祅寄给老人家,她十分高兴,逢人就夸;“这是我孙子给我买的……”

当时很想回家看老人家,因本地刚解放,交通不便,土匪、散兵、游勇尚未肃清,不安全未能成行。紧接着,上级命令我参加第一批华北手术队,抗美援朝。1950年10月出发,一去就是两三年,五次战役后,停战才回国。回国后,部队调整,仍不能回。1953年6月,奶奶安然辞世,亨年96岁,最终未见老人面,使我愧疚终身。

图:家族照片前排左起:大伯母王氏;母亲刘玉碧;余略
图:家族照片前排左起:大伯母王氏;母亲刘玉碧;余略

我的父亲张文绶,在兄弟5人中,他排行老幺。(兄弟5人中4人务农为主)

大伯张文经读过四书五经,是个“清监生”。早年在家和王母育有一男三女,子张明钧18岁出征无音讯(1920年代当兵于何处不详)。大女芸香(早故),二女明琴,婿冉润林。幺女明光,婿苟先忠。

大伯后来到了巴中县衙门当师爷,又娶李慧卿伯母,生一男张孝泉(早逝)和大姐张桂诊,婿温知新(黄埔学生)。继婿袁树基;二女张德芳,婿刘义先(参加四方面军,随西路军到新疆。建国后在巴中工作);幺女张桂华,婿粘青云,王母在老家将小叔之子张明锐抚养承嗣。

我的父亲张文绶(张敏之父亲)为老幺,小时读过二年私塾,家中缺少劳力,辍学为农,终年辛勤劳动,只能维持全家8口人半饱生活,又吸鸦片,靠打柴、织布卖作些填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