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克勤克俭勤政为人民
明朝初年,巴中当时是州的建置,管三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秋,王福到巴州后,看到经过元末的战乱,满目疮痍,百姓十分困苦的情景,加之沿路所见所闻,以及妻子的愿望,他决心当一个勤政爱民的真正的好官。王福深知:“文武之道,有张有弛。”现在是战乱之后,人民需要的是休养生息。他不贪自己的名利,只想干一些老百姓喜欢的事。
首先是教育人民勤耕织,树桑麻,尚节俭,经过一段时期的生产组织和恢复,农业丰收,百姓免于冻馁。接着整顿社会风气,鼓励那些在战乱罕代啸聚山林的胁从者,回乡种田,州府概不追究,限期不归的才兰派兵丁搜捕。在较短时间内,社会秩序大为转变,良好的风气逐渐形成。经过一度治理,时顺人和,百姓称善。王福不仅要求下属和老百姓节俭,而且自己也身体力行,拒绝收受情礼,反对奢侈浪费。他仅凭官俸养活全家,因此,生活十分清贫,更谈不上什么积蓄。
他当了六年州官,到卸任时无钱把全家搬回湖北潜江老家,只好在巴州城南二里的南坝安家,一边闲居养老,一边教子女,清贫地度过晚年。死时,家里贫困得连买棺木的钱都没有,靠周围的百姓凑钱备办安葬,老百姓为怀念王福为官的清廉,品德的高尚,勒石建碑,记事其上。碑虽然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破“四旧”时被捣毁,但其事迹至今还在当地群众中传颂.
三、廉洁垂青史厚德育子孙
王福任巴州州牧达六年之久,因为他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在任期间,物阜民丰,人民安居乐业,百姓称赞,清德之名,载于史册。就在王福任巴州州官时,朝廷对行政区划进行改制,拟将巴州降州为县。因为王福清德有名,朝野称赞,所以一时保留了巴州州的建置。王福卸任的第二年(1376年),巴州就降州为县,即称巴县。四百多年后,即在清朝道光十三年(1833年),巴州始撰志书,亦将王福的事迹载于巴州史册,志书写道:“越六年,以老致仕,无力回籍……卒,州人负土葬焉。”
古人说:“有德者昌。”知州王福,虽不以官富,任满无钱回乡,只好落籍巴州,甚至死后无钱安葬,百姓凑钱安埋,然据《巴州志》、《巴中县志》和王氏数块碑文记载,王福后裔相继十余世,中举入翰,或为内任,或在川、陕、滇、黔等地为官为将。王福清廉之德,荫庇后嗣,子孙昌达,连续不断。他的清名和事迹,均载于巴中地方志,流传于民间。
作者不详,内容也来自网上的一篇文章,估计作者也是参考了其他方面资料及民间传说写成的。在《巴州志》中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625141&remap=gb)你可以找到王福的描述,这里提供两点,供参考。
1、即朝封赠王氏魄字同字以明经继家声知州王福裔以子然贵封昭勇将军宋起凤以子鼎贵赠修职郎喻杂贤以子斫贝赠文林郎何晏以子廷魁贵赠登位郎仙句天机以子敬贤贵赠登仕佐郎王重贤以子鼎新贵封登仕郎王一奇以子露贵封登仕郎引一胡荫袭杨启源以五世祖来凤难荫袭恩骑尉罔替理予万带袭刘觉先以父昆阵亡荫守备福维安邦以父国宁阵亡荫外委张荣以祖太翔从征甘肃父现麟从征苗匪俱阵亡荫外委杨宗彪以父仕口阵亡荫云骑尉魏忠得以见忠材阵亡荫云骑尉一例凤奎以父横茂库亡荫云骑尉现于渭南袭王恩锡以父联陆从征落什醴尔阵亡荫云骑尉窦。
2、巴州知州王福子福卒遂家焉举永乐十五年乡荐历官陕西凤翔知府开垦田土安戢流亡敦崇学校卒于官民其资途归案南坏墓碑尚存石渊旧通心云渊巴州人景泰五年进士州学旧排科日渊首以儒士登孙贤摘仕龙泉令政教大行台修堤防一为山刀保障再补赣榆县值岁荒多方赈济全活甚众贾璋旧通志云琐巴州人高尚其志足迹不至公庭任仪一亭曰清风凛真足以权名数而激颓俗白屋有处士白汪增而高矣。
请问本文作者是谁,渴求其电话,因为巴州知府王福是我南坝、小观坝、青州坝王氏始祖(来巴始祖),我欲与其联系请教问题。我叫王立亚,电话是13881698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