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原福建炼油厂厂长周纯富
1993年9月,福建炼油厂10套炼油装置全部建成投产,年加工原油的能力提升为250万吨,创造了当年产生效益。这在国内石化业同行中至今仍然独一无二。同时,为了支持家乡教育事业,捐资改建了南江县上两乡洋滩村鱼井灌小学。
“不做则已,要做就要20年不落后!”周纯富这样说,也是这样做。在当时,国内其他炼油厂都是一个炼油装置一个控制室,仪表还全靠手动、风动、电动等控制。而福建炼油厂10套炼油装置,只设一个中心控制室,且全部采用电脑自动控制。这是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
建中心控制室,需引进一套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的电脑自控系统。该系统价值180多万美元。一下子花这么多钱,值不值得,曾经发生激烈的争论。
周纯富回忆说,报告都打到了中石化总公司,讨论了几次都没定下来。眼看两三个月都过去了,可把他急坏了。最后,还是时任中石化总公司总经理的陈锦华拍板“上”。
此后,福建炼油厂派出一批技术骨干到美国培训近3月,学习系统的操作控制。回来后,把它运用到炼油生产中去,为我国石化企业开创了全新的生产控制系统。此后,还为兄弟企业倍训了大批系统控制操作人才。由于采用了一个控制系统,福炼成了年加工原油250万吨生产能力的企业,而只用3000名职工,仅为国内同等规模炼油企业职工人数的三分之一;生产车间操作工人仅313人,达到国际同等规模炼油企业的先进水平。
困难克服了一个,又来了一个。原先设计的工艺方案,福炼是加工本国胜利油田的原油。但是建成投产以后,福炼被安排加工进口原油。从炼国产原油改为炼进口洋油,对炼油装置的工艺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摆在福炼人面前有两条路:一是,来一种新原油要停一次产,安排好了相应的工艺技术和催化剂后再点火。这样做,会严重损耗设备和原材料。二是,向高科技要效益,利用计算机的强大运算功能和快速反应能力,建立“桌面炼油厂”,输入各种原油的全部物理指标、让电脑进行模拟炼油,得出最佳方案后,加以运用,进行不间断地连续生产。周纯富毅然决定,选择后者。
然而,开发FR-CIMS工程等计算机生产控制系统,这个系统被人称“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需要相当的投入。他拨出1000万元,与清华大学等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是石化行业唯一列入国家“863计划”的项目。
“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开发成功了。高科技使福炼如虎添翼。1997年夏季,福炼的炼油能力从250万吨扩大到450万吨,生产能力扩大了80%,投资仅用2.1亿元。有人计算,每吨炼油能力的扩建成本仅用105元,只占初始建设成本的十二分之一,创造了国内同行的最好水平。
周纯富常说:“企业的设备管理、质量管理、效益管理,其实就是人的管理。一流的设备要靠一流的职工去操作,一流的质量要靠一流的职工来保证,一流的效益要靠一流的职工去创造。没有职工素质的一流,整个企业就会成为‘白流’。”为此,他把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建立了职工培训中心,每个职工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经考试合格,领取上岗证才能上岗。
在福炼,一线操作中不仅有中专毕业生,而且有大学毕业生。3000名职工中,虽然工程技术人员占三分之一,但是周纯富并不满足现状,而是积极与福州大学等合作办班,开展继续教育,鼓励职工在职攻读研究生,以便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鼓励操作员从岗位操作向系统操作发展,从一人专司一个岗发展到一人操作一个系统,培养出全能型的操作工。这样做的结果,既提高了职工素质,又精简了人员。
走进福炼的厂区和生活区,纵横交错的管网,没有任何“跑冒滴漏’现象;宽阔平坦的混凝土路面上,也见不到一丝废弃的杂物。整个厂区,绿草如菌,繁花似锦,显示出了福炼职工的文明程度,也体现了福炼领导人的管理水平。对此,来福炼考察的一批石化专家无不感概地说:“我们在国外看到的,如今在福炼也可以看到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