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古镇历史街区文化资源特点与价值认知
三、建筑类型与特点
巴蜀地区伴随着历代南北各省移民的入川,带来了各处的原乡文化,异地建筑特征不断渗入本土文化中。一方面,建筑形式与营建技术得以兼收并蓄,另一方面建筑上多元文化并存,各不同移民聚居处因所属原籍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的差异。此外,会馆、书院、祠庙、戏楼等公共性质的建筑大量出现。
历史上古镇里民居、客栈、祠庙、会馆等建筑类型丰富,历经时代的兴衰已发生较大变化。现存客栈已无原有格局,会馆也仅有万寿宫较为完整,部分民居建筑传承至今,虽功能上有所变化,但整体仍保持着传统风貌。(图11)
1、店居结合的住宅
场镇中的民居基本是户户相连沿街而建,利用临街的优势,许多宅院直接对街巷开门作为商铺,住与商结合,形成“店宅”模式。根据住宅功能布局的不同,可分为“前店后宅”、 “下店上宅”二种形式。“前店后居”式将沿街的房间作为铺面,后半部分居住使用。堂屋居中,两侧及后部依次为卧室、厨房等;“下店上居式”把临街的下房作为商铺,后面几进改用店铺或为库房、杂用,居住的卧室移至二层,形成下店上居的布局。
沿街联排密布的店宅每户沿街开间少,形成窄面宽、大进深、密度高的布局特色。临街方向小者仅有一间,大者三开间铺面,平面布局向纵深方向和竖向发展。楼层向外出挑,门前还会再利用出挑的宽大前檐扩大经营,或设柱廊,或利用穿枋出挑、加披檐等。店宅门面可拆卸的木板门,向外伸出的木质骑门柜台,以及雕花挑梁坐墩,连贯的挑厢挑楼构成当地建筑形式的特色。(图12)
由于地形变化丰富,住宅沿纵深方向发展时,往往依据地形落差采取灵活多变的空间组织方式。既有成不规则状平面组织,左右、前后分别逐级筑台的纵深发展。(图13)也有对称布局,沿轴线形成多进天井院递进分层筑台组织,前后建筑分处高低不同的台院。(图14)狭长的天井形式有别于巴蜀地区常见的浅小天井特征,反映出中原文化融合的特点。台、挑、吊、坡、梭、靠等四川山地营建法在此都有运用。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是恩阳民居空间组织的一大特色。
2、公共活动的会馆
会馆建筑是四川城镇中最常见的建筑类型,典型的明清时期移民背景下的产物。恩阳镇现存的万寿宫为江西会馆,禹王宫为湖广会馆,均属于同乡会馆,初期为客居的异乡人联络乡情之用,并集祠庙、戏院、旅店等功能于一体。逐渐转化为当地节庆、民俗活动的重要活动场所。会馆的建筑形式会根据各区域移民的风俗而异,有各自原乡的特点,但平面形制保持着基本相似的共性,建筑群轴线清晰,以院落为组织单元,逐层递进。基本布局形式为,沿轴线分布山门、戏楼、大厅、正殿等,正殿两侧设厢楼。建筑山面的曲形封火墙以及木构雕饰和柱础、屋脊、装饰等带来不同于本土的他乡特色。(图15)
四、文化遗存的价值认识
恩阳古镇历经清代、民国、新中国成立后几个阶段的建设,既有历史的传承也有更新的改变。古镇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格局和历史风貌,苏维埃县政府成立时期,八处古建筑被作为各类政府机构使用,使得传统建筑又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古镇现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保护单位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2处,历史建筑1处,还有大量的传统风貌建筑,历史遗存丰厚,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对于古镇价值的认知基于对其历史、自然和人文特色的分析,与古镇的保护发展关系密切。
1、历史价值
恩阳古镇历史悠久,其形成与发展与社会历史环境的变迁息息相关。从水陆转运节点到成为川东北地区重要的商贸市镇,反映了当地社会历史和经济的发展。近代时期,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四方面军在此建立的苏维埃各类机构以及刻制的文献标语保存至今,真实地显现出历史环境。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特征的文化资源,是社会历史的见证。
2、艺术价值
古镇从选址、布局到建筑的营建及形式风格表达,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审美观等,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古镇传统建筑既有发端于巴蜀本土的特征,也有移民文化带来的大融合,形成了不拘一格、多技巧、各地特色杂糅共存的多样化局面,是民间智慧的技术结晶,反映出地方建筑文化特色,对现代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美学价值。
3、社会价值
古镇的魅力靠独特的文化资源展示。所谓“地方特色”,是一个地区的历史积淀,是人们对自身文化特性的认同和传承,值得延续下去,活化起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恩阳古镇集山、水、城于一体,除了建筑、景观环境等物质文化遗存外,还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厚重的历史气息和古朴的风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有极高的人文、旅游价值。可以通过对其文化的传承、展示,开展多种民俗文化旅游。应增强当地居民的认同感,并主动地参与到古镇的保护利用与发展建设中,恢复古镇经济活力,延续民族文化。
结语
恩阳古镇是川东北著名的商贸重镇,同时也是典型的“湖广填四川”背景下的移民场镇。其空间格局和传统建筑形态既有巴蜀地区本土特色,也融入了南北文化的异乡特征,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古镇空间格局保存完整,传统建筑文化特色传承至今,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应基于对这些丰富文化资源本体价值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利用,传承民族文化,推动古镇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恩阳史略,巴中市恩阳区文物管理局提供资料
2、米仓道(恩阳段)资料汇集,巴中市恩阳区文物管理局提供资料
3、巴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5-2030),雅克设计有限公司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四川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5、陈颖、田凯、张先进等编著,四川古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6、黄雪,四川巴中恩阳古镇空间形态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7、王雪梅、彭若木,四川会馆,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