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州平梁城城防设施调查简报
四、平梁城城防特点
平梁城是余玠亲自指授,张实具体操作修筑而成,因此,在城防系统构筑上具有巴蜀地区众多宋代山城共有的特征,即择险筑城,因山设防。
道光《巴州志》载:“(平梁城)四围皆悬崖峭壁,仅微径可上,既入城,则平野豁然也。”[21]卷首实地调查证实了文献记载非虚。平梁城平面略呈五边形,四周皆悬崖绝壁,相对高差高达20~30米,仅东、南、西、北四处山脊有小径可通城外。山顶则平坦开阔,水源充足,耕地众多,适宜长期坚守。张实在构筑平梁城城防系统时,充分利用了平梁山的自然地理环境,沿自然崖壁构筑城防,水寨门附近、西门堰塘、东门堰塘、北门真武宫附近等地势低缓区域更是修筑了大体量城墙,以作补充,实现了自然崖壁与人工砌筑城防的有机结合。四周入城小道上,则各设城门层层把守,形成一个个防御重点。平梁城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规模宏大,然而其城防系统兴建不过两个多月就已竣工。一方面因为参与筑城的军民数量庞大,更大原因在于因地制宜构筑城防,提高了施工效率。平梁城城防设施建设主要使用山上原生砂岩,就地取材,既能大大缩短建筑工期,又能修整崖壁,增加山险,可谓一举多得。
由于各山城选址的具体地理环境有所差异,平梁城的城防系统也体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
首先是防御侧重突出。平梁城东临巴州旧治最近,西近恩阳河,远可至苍溪大获城。故平梁城城防系统中,东西两侧的重要性明显高于南北两侧。清代《巴州志》平梁城图中,也仅东、西两侧筑有瓮城。清代移治平梁城后,对宋代城防系统进行过增修和加筑,中西门、外东门等很可能就是清代增筑。如此一来,则将宋代东西瓮城,各自分割为内外两个小瓮城,进一步加强了城东、城西两大防区的防御有效性。
其次是防线设置灵活。平梁城城墙主要修筑在山顶崖壁边缘,但其防线的设置并未完全局限于山顶环线,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化。调查发现,城东南一线山顶崖壁较之其他地方低缓,不易设防,而山腰二层台面积较宽,且边缘陡直,更适宜修建城墙。故城墙延伸至城南后,并未继续沿山顶修筑,而是沿山脊下行至山腰二层台,再沿山腰二层台边缘延伸,可以城南山脊为界将平梁城南部分割为两个防区,同时将城东南山腰二层台纳入城防系统,既可以提高防御有效性,还可以增加城内耕种面积。而饮马池至东门段山腰二层台面积变窄,故复将城墙折向山顶环线。
其三是大量使用墩台。平梁城遗址中共发现近二十处墩台遗迹,此类墩台虽然在神臂城、小宁城等少数山城中也有零星发现,但平梁城数量最多,保存最好。这些墩台以数十米为界间次出现,规格、形制大体一致,声音相闻。每个墩台既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墙的稳固性,还可有效侦查敌情,且不易造成视觉盲区,可谓一举多得,应是特意规划建造。这在巴蜀地区宋元山城中是较为少见的。
结语
平梁城遗址历史悠久,遗迹众多,是巴州乃至四川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作为军事类山城,平梁城城防系统的构筑实现了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城防构筑因地制宜,有所侧重;防线布置灵活多变,颇费心思;军政生活合理布局,耕战结合,充分体现了宋元以来巴州军民的军事智慧。除城防设施外,遗址内还保存有唐宋以来的大量碑刻、墓葬、寺观、摩崖造像等多个类别的遗迹遗物,皆具有重要的文物和学术研究价值。平梁城遗址的保护工作开展较早,早在1965年,即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7月16日,平梁城遗址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平梁城遗址的文物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自然和人为破坏仍时有发生。基于此,开展全面的考古调查,对重点区域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全面摸清遗址内各类遗存的保存现状,提升平梁城的保护级别,是当前亟需开展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推进平梁城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前提。
调查:李健、蔡东洲、蒋晓春、符永利、熊梅、胡宁、罗洪彬、何汇、孙祺、林邱、赵敏、李修正
照相:罗洪彬、符永利、蒋晓春
绘图:罗洪彬、邱瑞强
本文调查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共巴中市委宣传部、巴州区文物局、巴中市巴文化研究院等单位及相关同志的大力支持,谨此一并致谢!
[责任编辑:蒋玉斌]
注释:
①此文题为《平梁城与元蒙寇蜀》,笔者在“分享巴中”网页得阅全文,参见网址:https://www.sharexbar.com/post/2305。访问日期:2020年5月11日。
②马幸辛的论文刊物上标题《宋元战争中川东北山城遣址考》中的“遣址”二字,当为“遗址”之误。
参考文献:
[1]马幸辛.宋元战争中川东北山城遣址考[J].四川文物,1998(3):44-48.
[2]龙鹰,王积厚.南宋抗元遗址淳祐故城[J].四川文物,2003(2):69-71.
[3]刘敏.四川山寨刍窥[J].四川文物,1992(1):22-27.
[4]蔡东洲.南宋与蒙元战争中的洋州[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3.
[5]高新雨.嘉庆巴蜀寨堡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6]赵尔阳.宋蒙(元)战争时期四川军事地理初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7]周思言.南宋四川抗蒙山城体系初探[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5):7-16.
[8]高晓阳.清代嘉陵江流域历史军事地理初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9]李天鸣.宋元战史[M].台北:台湾食货出版社,1988.
[10]陈世松.蒙古定蜀史稿[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11]郑万泉,陈卫东.四川渠县南宋《礼义城图》的拼合与考释[J].四川文物,2020(1):62-67.
[12]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平昌县小宁城遗址调查简报[J].四川文物,2019(1):32-43.
[13]蔡亚林.重庆合川钓鱼城城防设施的考古学观察[J].四川文物,2018(5):79-87.
[14]蔡亚林.朝天门城墙遗址[J].红岩春秋,2017(12):81.
[15][宋]李诫.营造法式[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16]付蓉.成都金堂云顶城遗址调查与初步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17]蒋晓春,林邱.泸州神臂城宋代城防设施调查简报[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7.
[18]符永利,罗洪彬,唐鹏.四川南充青居城遗址调查与初步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8-27.
[19]罗洪彬,赵敏.四川富顺虎头城遗址调查及初步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9-17.
[20][清]刘喜海.金石苑[M].道光二十八年(1848)刊本.
[21][清]朱锡谷,修.陈一津,等,纂.道光巴州志[M].道光十三年(1833)刻本.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