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四年(1925)
板桥口国民学校建立。
民国十五年(1926)
改“劝学所”为“通江县教育局”,设于五里公所(即今军史陈列馆左侧)。
同年,毛浴乡成立通江县第四高级小学堂。
同年,洪口乡成立通江县第五高级小学堂。
民国十六年(1927)
泥溪乡建立通江县第六高级小学堂。
同年秋,“通江县立初级中学”诞生。
民国十七年(1928)
通南两县集资,在大河口创办了“通南联立高级小学校”。
民国十八年(1929)
执行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课程标准》。
民国二十年(1931)
通江县公办中小学均按教育部公布的“使青年儿童养成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德性”的教育宗旨办学
民国二十一年(1932)
冬,中国工农第四方面军自陕南进入通江。民国通江县政府遁徙南充,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在通江县成立,苏区教育,由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具体领导。
同年,苏维埃政府颁布了教育总方针。
同年,三溪乡土龙坝列宁小学成立。
民国二十二年(1933)
春,川陕省工农中学创办于永安场。
8月,红军总医院在通江王坪成立了“红色卫生学校”。
同年,红军总部从五个军抽调了300多名少先队员在通江城学习,凡上过学能识字的不分男女都学看护;不识字的分别担任护理员和洗衣员。
夏,毛浴镇、沙溪关爷庙(今沙溪镇政府对面)均创办列宁小学。
同年,红四方面军创办了“通讯学校”(称通讯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