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据称雄 军阀混战时期的通南巴
二、无帅才 四川军阀混战根由
四川军阀,有的出身新军,有的出身保定军官学校,和北洋军阀关系较深。有的出身四川讲武堂,是土生土长的地方派系。也有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则和滇军及云南两大军阀唐继尧、龙云有关系。护法之役,滇军入川,事情平息了后呢,却不肯回去,又给四川增添了股乱叫源。有的是行伍出身,多年打仗,磨练成了气候,成了军阀。还有的干脆原本就是土匪,招安成军,势力壮大。
至于后来在国共两军中,成为重要军事人物的黄埔系和国民党陆军大学系出身的军官,在四川地方系统中基本上没有成为了上层军官,更不说成为军阀,他们多数人在川军中仅只是个中下级军官而已。
辛亥革命之后,四川成立了两个军政府,一省二都督,即在成都的大汉军政府和驻地重庆的蜀军政府。大汉军政府是中坚是立宪派人士,以罗纶、蒲殿俊为首要,被推选为大汉军政府都督是尹昌衡。尹是旧军人,以威武著称,亦以杀人闻名。他之所被推为都督,是因为他带领的军队打败了人称为赵屠户的四川总督赵尔丰,并杀了赵。尹昌衡后来被袁世凯在北京关押了五年,出来后潜心学佛,不再出山。
重庆的蜀军政府都督是张培爵、副都督夏之时。张、夏均反袁,张被袁世凯派人刺杀,后尊为烈士。夏后来亡命上海,后去日本。张不能称为军阀,夏也没成大势,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和四川军阀关联度很高。他们做都督时的部下,后有成为军阀者。如早期著名军阀熊克武,就是张夏部下的一师长。护法之役,夏之时被川、滇、黔总司令唐继尧委任为靖国招讨军总司令,熊克武于1918年3月任川军总司令,主持全川军政,整编军队,欲统一全川,把他的老上级夏之时的部队吃掉了。
两个军政府合并了,关系复杂,闹得不可开交,由此后来形成四川军阀各占一个山头,以成都和重庆为据点厮杀多年的乱象。形成气候的早期军阀著名者有熊克武、刘存厚、周道刚、但懋辛等,他们只是煊赫一时,便偃息了。后继参与纷争的四川军阀则一大群,为四川人耳熟,如刘文辉、刘湘、杨森、赖心辉、田颂尧、邓锡侯、潘文华、王陵基、王瓒绪、刘禹九、石青羊、范绍曾,等等。
四川军阀虽然人数众多,但有两个特点:
一是没有一个真正统一全川为时长久的特大军阀。不如全国其他军阀,气魄大,雄心足,有脾气。吴佩孚打进北京,称雄一时;曹锟贿选当了总统;张作霖从关外打进关内,在北京城把吴佩孚杀个大败;段褀瑞杀入京城,坐上执政宝座;冯玉祥也曾在北京风光了一把,把宣传皇帝赶出紫禁城;连坐稳江山数年的将介石,被冯、阎联手在中原大干了一场。四川的军阀彼此之间打了二十几年,就没出一个吴佩孚、张作霖之类的人物,只在四川境内小打小闹。甚而也没出一个如阎锡山,在山西几十年不倒,张作霖在关外自雄多年,唐继尧、龙云在云南相继前后为王,即便贵州出个王家烈,别的军阀都动不了他。
因为没有形成一个军阀长期不倒,他们之间,总是今日为友,明日成敌,打来打去,胜者转眼之间又被第三者打倒,败者呢,过了几年亦能东山再起。这些各派军阀们为了发展个人势力,拉帮结派,外连强援,或以同学为名,或以团体为召,或以乡谊为号。在发展与相互竞斗中,却不惜师生相杀,同学互残,党内分离,弃忠孝信义为不顾。他们忽而狼狈为奸,忽而大打出手,一会是信誓旦旦,一会是貌合神离,彼此钩心斗角。处此情况,战争便连年不断,永无太平。
二是军阀不仅“胸无大志”,还不敢公然与中央为敌。北洋政府之时,他们以北洋为依靠,不敢公然反对,不敢明确表示依一系,声援另一系。国民统治的时候,他们最怕蒋介石吃掉他们,尽管反蒋,只是在暗里,绝不会如粤桂军阀举起反蒋大旗,而是暗中联络,不敢声张。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