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扈氏家族家政
家政包括族规与家训。族规与家训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教、家法、家礼、家典、家仪、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矩、规范等。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以家族为单位的封建社会,没有一定的族规、家法和治家教子良策不行,要用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族人和家人,启迪后人,维护族群、家庭团结和睦,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制秩序,但也包含了一些封建礼教。
1793年撰修之四川巴中扈氏族谱完备至详,可以为训,兹录于下,望族内各支,本着批判的态度,在秉承老祖宗遗训的同时,应继续大力提倡敬宗睦族,尊敬长辈,以身示范,教子成才,勤奋向上,知书达礼,乐善好施,睦邻友好,尽忠报国的家风。
人倫○1
齊家治國,首重人倫,倘人倫不明,國家可齊治乎?蓋人倫有五:父子也,君臣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亞聖○2: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是知倫彛(yí)○3有傷,不惟尊卑之莫辨,亦且物類之不如矣,人倫可不明歟?
【注释】
○1人倫:封建社会中人与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关系。《孟子·滕文公上》: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2亞聖: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加封为“亚圣公”,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3倫彛:同“彝”。
忠孝
忠君孝親,忠者肫(zhūn)誠○1,孝者順德也。宣聖雲:孝誠以求忠,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鬥,在家既為孝子,在朝必是良臣。蓋家之孝,即國之忠也。況保孝行,尤莫先於忠,且善莫大於忠,惡莫大於不忠,忠則福祿至,不忠則刑罰加。諺雲:生不忠良,死為下鬼,可不忠歟?孝為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天地孝,德結成,日月考德發亮○2,且百行莫大於孝,五刑之屬三千○3,罪莫大於不孝,不得乎親,不可為人,不順乎親,不可為子,可不孝歟?而不但此也,凡急公奉上,生養死葬之類,俱宜斟規酌矩,慎勿玩忽焉。
【注释】
○1肫誠:诚挚。肫,古代祭祀所用牲畜后体的一部分。
○2天地孝,德結成,日月考德發亮:《文昌帝君劝孝文》云:“天地是孝德结成,日月是孝光发亮”。意思是“天地啊,都是因为孝德而变现出来;日月啊,那也是因孝德的光芒才发亮”
○3五刑之屬三千: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孔子说:“墨、劓、剕、宫、大辟五刑之类律令有三千条,其中最大的罪是不孝。
友恭
兄弟怡怡合以天也,賊惡之禍,自古有然。張公九世同居,不外一忍;陳氏七百共食,總歸於和○1。弟兄硬以鐵,不忍故也,只望弟窮,又豈能和乎。古雲:分產作父母多生一人想,養親作父母少生一人想,永無不忍不和之患。莫聽枕邊言語而鬥牆起,勿因父母偏愛而骨肉生傷,能為悌弟,自可為孝子矣,可不友恭歟?而不特此也,凡諮稟讓順○2,隅坐徐行○3,猶不可以不習也。
【注释】
○1張公九世同居,不外一忍;陳氏七百共食,總歸於和:据《旧唐书》记载:寿张县(今濮阳市台前县)张家庄村张公艺(公元577-676年),以“忍、孝”治家,九世同居,和睦相处。南唐江州陈氏宗族七百口,每食设广席,长幼以次,坐而食之。有畜犬百余,亦共一牢食,一犬不至,诸犬为之不食。
○2諮稟讓順:諮稟,请示﹑禀报。
○3隅坐徐行:坐于席角旁。古无椅,布席共坐于地,尊者正席,卑者坐于旁位。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