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期间的通江县擂鼓寨

擂鼓寨遗址全貌
擂鼓寨遗址全貌

擂鼓寨孤峰独出,成三角形。三面都是悬崖,海拔800余米。远望势如卧虎,周围石条高墙,上有垛口。三个角上都有一小路顺着山梁直通寨门,与那叫做“秦尾巴”的小山梁相连的各有一个小山包,好似卫星拱卫着大寨,这三道寨门俱有门楼,各悬一石匾,长3尺许,宽1.5尺,刻“擂鼓寨”三个楷书大字,落款是“癸亥年冬立”。

据传:清朝咸丰丰年间,李蓝起义军的朱义宣(即朱统领)率部由得胜山入。转战于通江县南,连克洞寨20余处。各地砌洞扎寨防守。当时袁、王、赵三姓都迁到擂鼓寨山上,整修寨墙、寨门,设置粮仓。并组织丁壮,严阵以待,把竹席卷成筒,用墨染黑,叫人慢慢吞吞往山上抬去,远看以为是太炮。朱统领驻兵向家营,意欲伺机攻占此赛。因不知虚实,连夜绕道而去。

其实,三个寨门各有一门大炮,长4尺,大碗口粗,能装一撮箕铧铁渣。曾放过一炮,威力很大。事后,这三门大炮都托赵姓保管。民国初年,赵心玉砸了一门,铸成犁铧。插鼓寨修建赵氏宗祠,又砸了一门,炼铁抽钉。另一门古炮,在1952年办学校时,砸烂炼制成了篮圈。

1933年,红军驻守此寨,于寨门外的山梁和相对的小山包上,都筑有工事,挖有壕沟,遗址尚存。

(据《春载乡志》)

THE END
打赏
海报
民国期间的通江县擂鼓寨
擂鼓寨遗址全貌 擂鼓寨孤峰独出,成三角形。三面都是悬崖,海拔800余米。远望势如卧虎,周围石条高墙,上有垛口。三个角上都有一小路顺着山梁直通寨门,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