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雷辅天“将军墓”考
根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一百四十三《吏部·封赠》、《光绪朝捐纳则例》记载:康熙二十八年,直隶巡抚于成龙以直隶旱荒,请暂开捐例,但当时对捐纳制度非常严格,按照品级捐纳自己不能封赠的长辈,如自己的高祖父母、曾祖父母,但不能捐加级。至嘉庆中期开始,捐封逐渐放宽。道光以后,更因战事或自然灾害等原因,推广捐例,大大放松对捐封的限制,特别是捐加级,。按清制,官员如果有功,吏部议叙记录或加级。记录的等次有三,记录满三次加一级;加级的等次也有三。合起来有12个等次。记录和加级可以抵销降、罚等处分:“凡抵降罚,有加级则当其级,有记录则当其俸。”而在封赠中,却被用作荣亲的方法之一,因为所加之级能抵销所降之级,捐加之级也可以抵充受封赠者的品级。
根据上面的记载,化成雷辅天诰封的官职与其子雷豫动实际官职不符,也可以正常解读了。如光绪二十年甲午科进士徐苞之父士榖,为道光戊子科举人,丙申恩科进士,翰林院编修。其祖廷晨被封赠为:“覃恩诰赠奉直大夫、翰林院编修加三级。晋赠中宪大夫、翰林院侍读加五级。”查《光绪二十年甲午科会试同年齿录》其家族成员履历,并无人任翰林院侍读。
但当时捐加级是有明确的价格的,根据《光绪朝捐纳则例》,各级官员捐加级的价格如下(单位:两):
品级 | 在京文官捐加级的价格 | 在外文官捐加级的价格 | 在京武官捐加级的价格 | 在外武官捐加级的价格 |
一品 | 225 | 450 | 150 | 300 |
二品 | 205 | 410 | 140 | 280 |
三品 | 185 | 370 | 130 | 260 |
四品 | 165 | 330 | 120 | 240 |
五品 | 145 | 290 | 110 | 220 |
六品 | 125 | 250 | 100 | 200 |
七品 | 105 | 210 | 90 | 180 |
八品 | 85 | 170 | 80 | 160 |
九品以下 | 65 | 130 | 70 | 140 |
三、墓园中的几个疑点
(一)诏书之疑点
按照《清史稿》卷108(选举五.封荫、推选)载:顺治五年定制,凡遇恩诏,一品封赠三代,诰命四轴;二三品封赠二代,诰命三轴;四五品封赠一代,诰命二轴;六七品封赠一代,敕命二轴;八九品止封本身,敕命一轴。凡轴端一品用玉、二品用犀、三四品用裹金、五品以下用角。道光二十三年,许三品以上官欲捐本生曾祖父母封赠者,以貤封曾祖父母例报捐。道光二十八年,许四品至七品官捐请貤封曾祖父母,八品以下官捐请貤封祖父、母,均依常例加倍报捐。
根据这个规定,雷豫动是参将,正三品,不用捐纳都可获得封赠二代,诰命三轴,即不但可封赠父母,还可封赠祖父母,但是墓园的牌坊正、背两面的诏书,都是诰封父母的。这么重要的诏书,应该在牌坊的正、背两面分别刻上祖父母、父母的诏书,现在却是正、背两面都是一模一样的诏书,不符合情理,不知其祖父母的诏书是否刻在“将军院子”内,没有去查证,《雷氏家谱》也无记载。
(二)错别字之疑点
在牌坊“钦差大臣、头品顶戴、陕西固原等处提督、军门、达春巴图鲁宗弟雷正琯顿首”的落款中,雷正绾的“绾”字却写成了“琯”字,两个的读音不同,怎么可能错呢?雷正绾是清咸、同时期的名将,从士兵做到提督(一品大员)的位置,从直勇巴图鲁晋封为达春巴图鲁,一生南征北战,战功卓著,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入《清史稿》人物列传(见《清史稿》卷430,列传217,第12295页,《雷正绾传》),在刻碑这么重要的事情上,怎么可能把这么重要的名字写错,百思不得其解。
(三)名人职务之疑点
一是雷正绾不是“钦差大臣”。“钦差大臣”(非正式职官名),一般是皇帝亲自指派的代皇帝巡视、监督地方官员的人员,属于京官,雷正绾一生都长年在外征战,并未在京为官,不可能是“钦差大臣”。
二是“陕西固原等处提督”。根据《清史稿》卷430,列传217,第12295页.《雷正绾传》载:雷正绾,字伟堂,四川中江人,由把总(正七品)从军湖北,积功至游击(从三品),一直都跟随名将多隆阿征战太平军,咸丰八年升副将(从二品),从同治三年多隆阿去世,雷正绾接替陕西提督(从一品)起,一直做到光绪21年被革职,共计31年都任陕西提督(《清代职官年表》),并未在其他地方任过提督,故“等处”二字应有误。
(四)牌坊正反之疑
园内的牌坊疑为立反,大书“珥笔铭恩”“皇帝诏书”的神主牌位、提督雷正绾、武状元张蜀锦的落款应该朝外,不知什么原因却朝内侧。
(五)称呼之疑
整个墓园中有两个人的名字称呼似乎存在疑点:一个是雷正溶自称是“宗侄”,一个是雷正绾自称“宗弟”,两个都是“正”字辈,称呼却不一样,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目前还未查到雷正溶的生平事迹及世系族谱,无法确证是否与雷正绾系同族兄弟。
(六)关于墓园碑文上的几个人物
1.张蜀锦:直隶广平(今河北广平县东孟固村)人。清咸丰戊午科武举人,同治四年乙丑科武状元,与雷豫动同科,授一等侍卫,系慈禧太后的贴身保镖,称为“清朝最后的大内侍卫”,其官阶品级虽与雷豫动平级,均为正三品,但张蜀锦所处的位置却与雷豫动有天壤之别,且雷豫动长年在外守边关,与京官张蜀锦并未有直接接触,还有榜眼桂林香、探花侯会同虽与雷豫动系同科武进士,但他两人均是大内侍卫,也不可能与雷豫动有接触,在墓园中却有3人的落款,但并未看到有3人的正文出现,这也是一个奇怪现象。
2.雷尔卿:据《巴中县志校注》政事志.宦迹.第538页载:字乙垣,陕西朝阳县(今陕西大荔县)拔贡,同治二年任巴州知州。又据《民国•南溪县志•卷二•治绩》记载:“雷尔卿,字乙垣,陕西朝邑拔贡生。自同治四年蒞任,凡四任。光绪十年卒,于官县署仓壩射堂设灵,凡士民祭奠者万余人。丧归之日,全城街巷皆张白布棚,家爇烛楮,焚香以送,近乡来观者衢市江岸为满”。书法家,《益州书画录续编》记载,雷尔卿“善书,笔法苍劲,逼似刘墉”,在巴州任知州期间,有题鼎山寨“将军依大树,险要宁雄关”。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