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喜神乡名字由来
早名“梅子滩”。辖区小河流经此地迂回形成一滩,滩岸有天生梅子树一头两穗,故曰梅子滩。又名“喜神滩”。“喜”者,乐而可贺之事也;“神”者,具有超人能力和出奇的聪明智慧表现出来的灵气;二者合一可主宰万物也。喜梅滩神,故喜神滩也。后又改“喜胜滩”。清咸丰年间,太平乡人张必禄,万里赴戎,凯旋归来,夜宿梅子寺,很是不悦,翌日凌晨,夺口而出:此地更名喜胜滩。改革开放后,喜神人民弘扬前人的聪明才智,努力发展喜神经济,不辜负前人之重托,故而又恢复“喜神”之名讳。人民政府挂牌“喜神乡”,此名沿用至今。

二、喜神乡历史沿革
喜神历史以来属巴中管辖。秦汉三国、宋、齐、梁、陈至北魏时属平州县管辖。隋朝属归仁县管辖。宋朝时属小宁州管辖。明太祖洪五九年间喜神属北道保宁府巴州县长乐乡管辖,至清代一直属长乐乡管辖。
民国元年至五年属通江县管辖。
民国二十五年属第六区管辖。
1933年,喜神乡属赤江县麻石区南二乡管辖。
民国三十五年属平昌县设置局管辖。
1949年10月,喜神乡和平解放。
1949年-1950年底,建制保持现状。1952年底成立乡人民政府,属平昌九区辖。
1952年喜神乡分设新华乡。1957年喜神乡与新华乡合并,名喜神乡。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60年改名“红卫公社”。
1984年又改名“喜神乡人民政府”。
2001年“撤乡并镇”,喜神乡保持原区域建制。
2020年新一轮改革,将界牌乡和喜神乡合并,设立江家口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