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银耳旧法生产流程
彭县贺维翰民国20年(1931年)《采访手册》载:
制自耳要诀:
惟木生耳,黑者使白,善变法也。
择木 雨中循野枯枝,发现耳包,其木最良。
薅山 攘之剔之,去其繁芜,理其荒废,隔年乃伐。
顺时 黑耳发在春初,水气未上,不令脱壳,断之排之,以受地气。地者阴也。来年架而立之,以受天阳。阴质得阳,故结黑耳。白耳发在春夏。季春伐者为春山,季夏伐者为秋山。生气方旺,必令开坼,倒之悬之,以受天气。天者阳也。即列卧而汗之,以受地阴。阳质得阴,故生白耳。
得地 宜下不宜高,欲藏不欲露。两山如夹耳,此中多佳处。丘陵防干枯,坟衍嫌沮洳。最忌是拔茅,绝佳用遇茹。羊胡草为良,马尾松已误。密林杂树中,高过人为度。周围绿荫浓,中泼日光露。除渣勿动土,剪草头仍故。地勿问大小,移植当稀布。
视察 油红黄心汗之始,香灰蓝霉汗之终。盖而郁之始汗者,井而架之终汗者。排而布之汗过生黑子,此木无所取。秋山春排,春山秋排。断筒宜短,排列勿挨。耳发根脚,旺者旁裁。壳开多口,口吐花开。欠晴将雨,湿气先潮。先发先采,过时则浇。初发花紧,发圆花松。圆时采割,割时留踪。既雨后发,雨过采寻。浇者别器,勿使相浸。
……
十一未具,得偏不全。亦有偶合,岂能完善。个中真诀,得者为上。岂同积橘,迁地弗良。
THE END
0
打赏
海报
通江银耳旧法生产流程
在生产之前,传统的还有祭山(此耳农旧习,今亦偶有为之)。分为:砍山、剔桠枝、铡棒、选堂、发汗、排棒、拣耳等几个步骤。
一、砍山
砍山之法旧有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