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语川东北民间语言
“办酒”与“打发”
在川东北农村,人们结婚不说结婚,而说办酒。
假如你的孩子大了,别人想探问结婚没,会说,你娃儿办酒没?知道结婚了,不晓得时间,又会问,好久办的酒呀?到了一定年龄,还没结婚,大家会议论,那个娃儿咋还没办酒呢?
办没办酒,有时也会拿小孩开玩笑,比如遇着十来岁的孩子,青涩年龄,常常有大人摸着头,戏谑说,这娃儿有法找干妹儿,办酒了。
说结婚叫办酒,我推演是办酒席的代称和简称。结婚是人生大事,在乡村社会,传统的婚礼有系列程序,呈现庄重的仪式感,尽管随着时代变化,有些东西在简化,但摆宴设席是必须的。席中亲朋聚会,觥筹交错,一派欢乐喜庆,高潮也在席间营造出来。
结婚要办酒席,不管你是在外面旅行结婚,或是扯没扯结婚证同居累月经年,但没办酒席,就不被认可,按老百姓说法,没响堂。虽然有《婚姻法》规定,男不得早于22岁,女不得早于20岁结婚,但山乡男女早的可能十五六岁就结婚了。当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老百姓不大管有没有证。女儿家的父母理由是:女孩子,早晚都是别人家的,早办了,丢开一场事。宣告结婚就是像像样样办一场酒席,男女在一起就“合法夫妻”了。规定什么年龄段结婚,是有科学依据的。婚结早了,过早生儿育女,对身心健康会有极大的影响,造成损伤。农村也有说法,十八岁的娃儿办酒,就像嫩鸭儿浮水,啥都不懂。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把结婚说成办酒,一般是针对男孩子说的。对女方出嫁,则说“打发”。“结婚没?”叫“打发了没?”从字面上讲,“打发”有叫、喊出发,从此地离开的意义。有句俗语常挂在嘴边:“打发出去的女子,泼出去的水”,意思是收不回。
其实乡间的很多说法没什么依据,比如女儿出嫁了,就不能在家过年,否则会穷娘家。但现在独生子女多,而且是女儿的独生子女估计也会占到一半,大多数会在娘家过年,有啥忌讳的,根本没往心里去,这些说法像肥皂泡一样,风一吹就破了。
结婚男方叫“办酒”,女方叫“打发”。细说词义,来一番比较,“结婚”二字显得特别空洞,“办酒”就实在、具体,有色有味,有形有声,体验有现场感,人人都有参与感。“打发”呢,有诗意联想,“打”字有动感,“发”字潜藏内蕴,含蓄却又闪射光芒,本体显出一幅乡村久远的民俗风情图。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