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南江县关坝淘金记

淘金床
淘金床

原南江县委书记冯晋彪曾经写道:“玉石大街金铺路,木兰遍岭香满屋”,这里黃金太多了!城西160里处有一座“金子山”,传说若干年前有人夜里看见山上火马奔腾,说是金精发泄。所以南江旧时就有产金的传统,同时,过去有人捡到过马蹄金。据(南江县志》载:”1983年9月11日、17口,12月6日,农民李其义、吴成科、陈明才等在该县杨坝乡尖山大队三次挖得重1500克、纯155.14克、毛重670克的三块沙金。”

一 缘起

南江县关坝河产沙金。听关坝街道苗姓老人讲,关坝河淘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政府曾在此投资建厂,后因收获甚微很快下马。《南江县志》记载,关坝河是南江沙金主产地之一。1978年,四川省补助投资20万元在关坝建立沙金厂,采矿面积为2平方公里,采用跳台机、摇床机淘金,年产量最高为3730克。因淘金对农田损害严重,恢复工程量大,1979年2月该厂停办。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土地承包到户后,有了生产自主权的当地农民,在完成自己承包地耕种后,剩余的时间都在自发的寻找增收项目。此时,外出务工仅是少数胆大者的冒险之举,大多数人的思维都在自己的山林、土地上徘徊。在寻找中,一些村民想起了先辈在关坝河淘沙寻金之事,由此新一轮淘金热兴起。

据说,郭有才是这轮淘金热之中第一个到河里尝试的淘金者。尝到甜头后,效仿者云从。一夜之间,关坝河成为淘金者的天下、寻宝人的乐园,仿佛只要到那里就可以找到财富。那几年,上至玉泉三关村,下至上两的洋潭村,那段长三十多公里、曲曲折折深深浅浅的河道,只要是农闲,只要是晴天,便有一群又一群淘金者不停地挖掘,不停地淘洗,无论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冬,都是如此。近十年间,只要在傍晚抑或早晨,行进在从上两到关坝沿河的道路上,就一定会看见那一群群淘金者在路上匆匆行走。

二 淘金工具

据当年淘金人讲,淘金所用工具,除专用的流金床和摇金船外,其余就是农村随处可见的抬杠、抬索、钢钎、撮箕和金扒子。

流金床系淘金的关键用具之一,呈长方形,木质结构,长八十余公分,宽三十公余分,厚十公分,中间以多根横向木条连接而成,一面载有光滑的木板。淘金时,将流金床有横向木条的一面朝上,倾斜着放在堰口,然后用撮箕将泥沙提到堰口,再用金扒子将泥沙扒到流金床上,让泥沙从上而下慢慢随水冲洗。由于泥沙和沙金的比重不同,加上横向木条的阻力,在泥沙随水流洗过程中,泥沙随水流走,沙金则留在金床横向木条上方。

摇金船系四块木板拼接而成的小船,也是淘金的关键用具,约五十公分长,三十公分宽,用于沙金的最后筛选。也是利用泥沙与沙金比重不同的原理,淘金者将流金床上带金的泥沙,扫到摇金船中,再放在水中轻轻地摇动,慢慢地摇金船中金色的颗粒与泥沙就分离开来,然后再将泥沙在水中摇走,最后摇金船中就只剩下沙金了。

淘金的撮箕最先用蔑条编制,后来大家都用废旧的汽车轮胎改制,这种撮箕更加结实耐用。

金扒子其实就是当地农村常用的薅锄,其铁质锄身较宽,因淘金时使用故叫此名,意在图个吉利,希望淘金时每一锄都有满满的收获。

(夏冬,来自:巴中传媒网http://www.bznews.org/wenhua/202107/369350.html)

THE END
打赏
海报
旧时南江县关坝淘金记
淘金床 原南江县委书记冯晋彪曾经写道:“玉石大街金铺路,木兰遍岭香满屋”,这里黃金太多了!城西160里处有一座“金子山”,传说若干年前有人夜里看见山上火……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