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川陕苏区时期的妇女独立团
反六路围攻期间,川陕苏区面临严峻挑战,红四方面军收缩阵地,转入内线防御。为了打一场持久防御战,根据地动员广大军民全力投入到“保卫赤区,消灭刘湘”的战斗中。川陕苏区掀起参军参战、扩大地方武装的热潮。其时,边沿区大批妇女干部撤退到中心区来,革命热情高涨,纷纷要求上前线直接参加战斗。为便于直接领导,红四方面军总部、川陕省委、省苏维埃决定将各地妇女武装及各部门机构中的妇女(比如各县县委部分妇女干部或工作人员)抽调出来,成立妇女独立团。
妇女独立团的成立有一个过程。首先,利用纪念广暴日活动广泛宣传成立妇女独立团的重要性。1933年11月,广暴纪念日临近,此时刘湘正准备发动对川陕苏区的第一期进攻。川陕省委宣传部发布《纪念广暴消灭刘湘标语大纲》,其中的标语之一:“纪念广暴要成立妇女独立团!”(《纪念广暴消灭刘湘标语大纲》(1933年11月29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1313页。)在一份名为《关于妇女工作》的文件中指出:“最近期内完成妇女独立团。”(《关于妇女工作》,《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1218页。)川陕省委喉舌《共产党》发文号召省委附近各县和绥定所属各县执行省委的决定,动员群众,在广暴纪念日成立一个妇女独立团。(《广暴纪念前扩大红军潮,各地群众风涌参加革命战争,阆南工人师已完成一连》(原载《共产党》第22期,1933年12月1日),四川省档案馆编:《川陕苏区报刊资料选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193页。)其次,组织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并下发成立妇女独立团的文件。1933年12月11日至20日,刘湘第一期进攻期间,川陕省委在巴中召开了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张国焘在会上发表题为《为保卫赤区,消灭刘湘而战》的演说,进一步强调成立脱产的妇女武装——妇女独立团的重要性。他提出当前最要紧的事之一便是“组织妇女侦探队,脱离生产,去和敌人作战。……按县为单位或一区为单位,要组织多数的独立团、独立营、少先队的模范营、游击队、妇女侦探队”。(《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933页。)这篇演说词表明了川陕省委坚决抗击刘湘围攻的决心,实际上是红四方面军确定建立妇女独立团的正式文件。为贯彻落实张国焘的指示,不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川陕省委会发布决议:“坚决完成少年先锋团与工人师、妇女独立团,各县要马上乡乡送来,坚决完成这一任务,丝毫不能放松这一工作。”(《动员青年群众消灭刘湘工作决议》(1933年12月23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188页。)同月,川陕省巴中道苏维埃主席召开联席会议,形成《川陕省巴中道苏维埃主席联席会议决议》,《决议》进一步明确了在反六路围攻期间的具体工作:“各县要加紧扩大地方武装,猛烈成立新的独立团、独立营、赤卫军、游击队、袭击队、妇女侦探队、妇女独立团、独立营,一律脱离生产,马上拿起刀矛到前线上同敌人作战。”(《川陕省巴中道苏维埃主席联席会议决议》(1933年12月27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190页。)但是由于前方战事密集,妇女独立团并未在广暴纪念日和川陕省委党的第三次代表会结束后成立。
1934年3月,总部经过充分准备,在长赤成立妇女独立团,直接隶属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领导,总指挥长是徐向前,副指挥长是王树声。妇女独立团后来迁驻巴中。张国焘对妇女独立团的成立评价很高,他在《我的回忆》中说:“这是我们第一次有了单独的女子军。”(张国焘:《我的回忆》第3册,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191页。)
学界有观点认为,妇女独立团是由妇女独立营扩编而来。(四川大学川陕革命根据地科研组:《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概述》:“于1934年3月,在长赤县将妇女独立营扩编为妇女独立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21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93页))由前述关于妇女独立营的史实考证,可知妇女独立团成立前,妇女独立营已经于1933年10月解散。因此,这种说法不符合史实。
报名参加妇女独立团的女战士非常多,据张国焘回忆,妇女独立团成立时,“报名参加的人数极多,经过精选的结果,这个团还是有一千多人”。(张国焘:《我的回忆》第3册,第191页。)这些女战士年龄一般在15-20岁,军中称为“女娃兵”或“娘子军”,其军事素质、身体素质都经得起战争考验。(据华全双回忆,妇女独立团成立时有1200余人。(华全双:《长征中的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红军长征回忆史料(2)》,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388页))
妇女独立团成立之初,下设三个营。不久,整编了长赤妇女独立营、万源妇女独立营和鼎山妇女独立连等部分县里组织的地方妇女武装。迟至1934年夏天,妇女独立团发展为四个营。(徐美莲:《长征中的女红军——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妇女独立团战斗生活散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编:《豪情忆征程》,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74页。)每营有三个连,共十二连,一千多名女战士。妇女独立团下辖的营、连主要以数字编号命名。如一营、二营、三营、一连、二连等。有的连队为突出特定的职能,有具体名称,比如妇女独立团中有侦察连。侦察连的女战士基本上全是川籍,年龄一般不超过20岁。据赵玉香回忆,侦察连战士的选拔有两条标准,“第一,侦察连的战士平时要扮成要饭的,让敌人看不出来;第二,侦察连的战士不能说梦话,不能在睡梦中泄露秘密”。(赵玉香:《那个岁月生与死》,黄国柱等编:《我的长征——寻访健在老红军》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499-500页。)1936年11月下旬,侦察连与马家军激战,损失惨重,建制被取消。(何先成,来自《巴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