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废义阳县(恩阳县)

其治在今巴州区恩阳镇红梅村樊家寨。“本汉阆中县地,梁普通六年分阆中置义阳郡,又于郡置义阳县,因界内山为名,属巴州。”西魏废帝二年(553),以郡属江州,恭帝二年(555)改江州属万州,北周天和二年(567),废万州,以郡属巴州。“隋开皇三年罢郡,十八年改义阳县为恩阳县”,同时移治于今恩阳镇老场。唐初因之。太宗贞观十七年(643)省,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复置。五代蜀、后唐、两宋均沿唐制。其间,于宋神宗“熙宁三年,省七盘县为镇入焉”。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并难江、恩阳二县入化城”,治今巴州区巴州镇。恩阳从南朝梁普通六年始,至元朝至元二十年,唐时虽有省并,但其也有700余年的置县历史。

6.废化成县

其治在今巴州区巴州镇化成县“本汉宕渠县地,后汉分置汉昌县,属宕渠郡。梁普通六年于梁大溪西三里置梁大县,属大谷郡。”《隋书》、《旧唐书》、《读史方舆纪要》等均有类似记载。《巴州志校注》对此说得更明确:“北周置,大象二年(580)改梁广(即原汉昌县)为化成县,以县南化成山为名。明洪武九年(1376)省入州。故址即今巴州区巴州镇。

这说明,南梁武帝普通六年(525)所置梁大县,治今梁永镇,属大谷郡,后改大谷郡为归化郡,并废汉昌县,移梁大于今巴州区巴州镇,更名梁广,州县同治。化成山即今之南龛坡。“隋因之,为巴州治。唐、宋皆仍旧。”其间,宋熙宁五年(1072),“省集州清化县为镇入焉”;元至元二十年(1283),“并难江、恩阳二县入化城”。至明代,“太祖洪武四年(1371),以州治化成县省入,又改巴州为巴县,属保宁府。武宗正德九年(1514)复为巴州,仍以化成县故城为巴州治”。

7.废七盘县

其治在今巴州区花丛镇棋盘村。“七盘废县,在州西南五十里。唐久视元年置,属巴州。宋初因之。熙宁三年省为镇,入恩阳县。”《新唐书》《元和郡县图志》等均有类似记载,而《旧唐书·地理》中却记载:“七盘,久视元年,分置。”武后在久视元年(700),从何处割析分置了七盘县,目前尚需考证,不敢妄言。自唐久视元年(700)置,至宋熙宁三年(1070)省,其置县历史有371年。

8.废白石县

其治在今通江县文胜乡白石寺村白石坝,西魏废帝元钦间(552—554)置。据《旧唐书》记载:“白石,后魏置,以白石水为名。武德初,属巴州,又改属集州。”唐武德七年“自魏所置县移于今县东南一里,属渠州,八年改为壁州。证圣元年又移于今理。县城南枕大溪,北临小涧。”清道光《通江县志》也记载:“废白石县后魏废帝立,以白石川为名,本志县百里,有旧白石古城,周遭石壁,可容万人,四隅石门,亭址俱存,有淳熙间题咏,下为白石寺。”宋熙宁五年(1072)省入通江县。白石自西魏元钦间置县,至宋熙宁五年(1072)省入通江县,其建县历520余年。

白石寺
白石寺

9.废符阳县

其治在今通江县涪阳镇,北周天和五年(570)置。据《太平寰宇记》载:“符阳县,北七十里,旧八乡,今六乡。本汉县,属巴郡。晋、宋废为宣汉县地。后魏正始中置其章郡,领符阳县,亦无人户,寄理渠州。

后周天和五年开拓此地,移其章郡及县理于此。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集州,大业三年废集州,以县属巴州。”唐武德初“改属集州,八年属壁州,贞观八年还隶集州,长安三年复属壁州,景云三年又隶集州,永泰初仍隶壁州”。神宗熙宁五年(1072)“省白石、符阳二县入(通江),并废壁州”。符阳县自北周天和五年(570)郡县同治,至宋熙宁五年(1072)省入通江,其建县历500余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