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生李琛

四、建修奎阁 培育文风

奎星阁坐落于今卫星村西南盘龙山山腰。下即南江河,河西便是石矿坝场。

《(民国)南江县志》第一编《山脉志》“盘龙山”条:“盘龙山,在县南五十里,脉自县治东南土地垭来,经大寨、小寨至此势稍团聚,土人曾建奎阁其间,以助结撰之奇迤南为高观寺山。”

1824年8月,南江知县胡炳题“奎星阁”
1824年8月,南江知县胡炳题“奎星阁”

奎星阁实际上由奎星阁碑、奎星阁两部分石质建筑组成。因奎星阁碑和奎星阁未集中建在一处,今天,当地人习惯于把奎星阁碑称“武魁(奎)”、把奎星阁称“文魁(奎)”,这是不妥的。奎星阁碑是奎星阁的附属建筑,它是奎星阁主体建筑的一部分,不能分开另命名,应统称奎星阁。

奎星阁碑由碑座、碑身、碑帽组成。碑座是一块约四平方米的整石,碑身也是一块四方形石柱。碑座、碑身加上碑帽,奎星阁碑通高约五米。碑正面(朝向卫星村的一面,即北面)题联一副,额为“灵杰千秋”,联为“□静文□连北斗,□来爽气挹西山”,碑正中题“特授保宁府南江县正堂加三级恩加二级□□□□□”。“□”中的字遭人为损毁。“特授”,通行的说法认为与“特简”同,即高级官员由皇帝特旨简用。“特授”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为“特授”的提名权和任命权是皇帝,另一种含义为“特授”的对象是高级官员。但清代的“特授”对象不仅仅是高级官员,也包括知县、教谕之类的低级官员。“正堂”即“正印官”。“加三级恩加二级”中的“加级”(有的还带“纪录”字样,如上文提到的乾隆末年署理南江知县姚玉麟的全衔:署保宁府南江县事阆中县正堂加五级纪录六次),系吏部考绩奖励等次,属议叙内容。清代,凡官员考核,成绩优良或有功绩者,均给予奖励。纪录分纪录一次、纪录二次、纪录三次三等,加级有加级一次、加级二次、加级三次之别。加一级当纪录四次,两者合之,共有十二等。满纪录四次为加一级,其后为加一级纪录一次,一级满纪录四次为加二级,以此类推,直至加三级为止。(见李鹏年、刘子扬等人编著《清代六部成语词典》第13—14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

据“特授保宁府南江县正堂加三级恩加二级”这种职任、议叙的清代官职全衔(亦名“繁衔”)的形式推断,此联为时任南江知县胡炳题。碑西面(朝向石矿坝场的一面)题“盘龙山”三大字,接着横刻“众姓”二字,其下为捐资捐物出力建修奎星阁者姓名,李琛姓名排首位。碑南面(碑背面)无字。碑东面刻彭晪《建修奎星阁碑序》全文:

考《天官志》载,奎星,二十八宿之一。西方十六星曰“奎星”,主文昌,又主武库。又考汉《史记》,衡星当南斗,魁星枕于参星之首,魁斗第一星也。在文昌六星中,司上将,司命,司禄魁,司贵人,各有主宰。今日人间奉祀奎宿或即魁星,疑两星并主文明焉。通都大邑竖庙宇、建楼阁,香烟日盛,俎豆弥兴。宋乾德二年丁卯,五星聚奎。今上道光二年,钦天监复奏五星聚奎,见于省报。则知文治光昌,奎星普照,宜山陬海澨,士人及群黎虔敬不替也。

南江县西五十里盘龙山有蒲家坪监生李琛,年高德劭,浑朴老诚好善,君子也。方境从前兴会积有百十余千钱,历年地方公费用去数十千,尚存若干。李君有志培补文风,同一乡贤士相商,建修奎阁,以祀文星。相阴阳,卜流泉,鸠工勒石,工费不赀,所有钱文,俱已因工耗用,而庙阁堂皇,烟香不废。于其告成,居邻士子罔不悦敬。问序来城。予司铎南江,日愿文风之振久矣。今年岁试,李君近邻入学文武生二人,可卜奎阁一建,斯乡文风勃发,文列螭头,武入豹室,为南江争色。匪独董事诸贤之幸,是亦余之厚望也。

“年高德劭,浑朴老诚好善,君子也。”碑序中,彭晪对李琛评价极高。能被地方官员以“君子”的形象目之,这全靠平时的德行及内在的修为,对一个人来说,实属不易,也难以做到。李琛建生圹,彭晪同样赠“年高德劭”四字,匠师刻于墓碑亡堂。

彭晪,字松亭,丹棱(今乐山市丹棱县)拔贡,嘉庆二十四年(1819)始任南江教谕。道光七年(1827)采辑完成《南江县志》三卷,《建修奎星阁碑序》亦收入该志下卷《诗文志》。

从彭晪的《碑序》可以看出,李琛之所以建修奎星阁,目的是培育当地文风,多出人才,“为南江争色”。另外,修建“阁”这种建筑,也有组织空间、点缀景观的作用,即《(民国)南江县志·山脉志》“盘龙山”条所说的“以助结撰之奇”。

建修奎星阁为何选址盘龙山腰而不另选他处,原因在于:大寨、小寨、营盘梁、南天门、盘龙山由北向南系蒲家坪东南屏障,而谷仓观、土地垭、鼓儿口为蒲家坪的西南屏障,两组山系之间就是南江河。根据堪舆学理论,南江河由北向南流至盘龙山下,与对面的山之间就形成一个天然的巨大豁口,这豁口过于空虚,需要人为的构筑物适当补充,以此培补“风水”。就在彭晪作《碑序》的道光四年(1824),蒲家坪附近就出了一个文生一个武生。彭晪断言,奎星阁建成后,该地区一定会“文风勃发,文列螭头,武入豹室”。后来的事实是否如此,今天我们就不必追究了。这是作为主掌一县教育的官员彭晪的美好意愿,也是建修者李琛的初衷,日后出没出人才,我们也用不着去核实。

奎星阁碑座下,曾被人疑为埋有银子或其他镇碑之宝,碑座四周被人掏空,碑座倾斜,碑身失去重心,终于在十多年前倒塌,碑身从中部一分为二断为两截,碑的下半截立在碑座上,碑的上半截连同碑帽倒在地上。

沿碑东向盘龙山顶方向缓坡上行,约二百米处便是一台地,奎星阁主体建筑坐落其中。奎星阁全部由石头构建,由基座与阁组成。基座呈正方体,每面宽三点五五米、高三点零五米。大基座之上,又有一个高一米、宽约二米的小基座,小基座上是宽一点六二米、高四点五米的奎星阁。加上大小基座,奎星阁通高约九米。

阁正面(朝向卫星村的一面,即北面)上方为一凸起的石匾。匾右侧竖刻“特授保宁府南江县正堂荆门进士胡炳”,匾中为胡炳题“奎星阁”三大字,匾左侧竖刻“太学生李琛主立”“大清道光四年甲申仲秋月廿四日吉旦”。

胡炳,湖北荆门籍进士,嘉庆二十五年(1820)任南江知县。任职南江期间,疏通南江河便于舟楫运输,重建县城关帝庙、文庙(原关帝庙、文庙毁于白莲教乱),广置义学,捐俸银一千两设养济院并划义冢地,修《南江县志》三卷(具体采辑工作由教谕彭晪负责),卓有政声。道光九年(1829)离任。

两边阁柱上,“南江县儒学正堂丹棱彭晪”题“香烟百代衣冠盛,灵杰千秋享祀新”联,左侧阁柱边沿竖刻“李正茂、姚文魁、李正祥协办”小字。李正茂系李琛长子,姚文魁系李琛婿,李正祥系李琛侄。

阁西面(朝向石矿坝场的一面)有“一乡财福文星照,万姓安居贵宿临”联,阁南面有“奎光射斗钟文士,剑气冲霄毓武元”联,阁东面有“朗朗文星透碧汉,煌煌剑气映长江”联。阁西、南、东三联均为恩进士(即恩贡生,非真正进士)陈建中题。

阁西、南、东三壁均有大圆孔,可以互相透视。阁中原置石雕八卦,八卦不知何时被毁,今已不存,只余一块八边形石板。

THE END
打赏
海报
监生李琛
李琛(1754—1836),字廷瑚,南江县崇清乡石矿坝场蒲家坪(今南江县公山镇卫星村)人,清乾隆末期国子监监生。本文分为祖籍湖北生于南邑、捷步圜(yuán)桥跻身……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