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生李琛
三、团练乡勇 捍卫一方
嘉庆二年(1797)九月,白莲教达州“青号”魁渠徐添德,白莲教东乡“白号”魁渠王三槐、冷天禄率白莲教徒骚扰川东北部分州县,湖北入川白莲教魁渠王光祖、樊人杰(二人系齐王氏——即王聪儿伙党)亦率湖北白莲教徒与徐添德、王三槐、冷天禄部汇合,教徒声势浩大,攻城略地,势如破竹。随后,白莲教太平“黄号”龙绍周、龚建、唐大信、徐万富等魁渠亦投奔。徐添德、王三槐见人马不断壮大,借势又联络驻扎于巴州方山坪(在今平昌县岩口镇方山村)白莲教巴州“白号”魁渠罗其清、通江“蓝号”魁渠冉文俦,分数股先后骚扰巴州、通江、南江、广元、昭化(今广元市昭化区,当时为县)、阆中(保宁府附郭)、达州、东乡(今宣汉)、太平(今万源)、仪陇、营山、渠县、广安州(今广安)、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邻水、长寿、大竹、岳池、新宁(今开江)、奉节、大宁(今重庆市巫溪县)、云阳、梁山(今重庆市梁平区)、垫江、巫山、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及至该年冬,川东北近三十个州县惨遭白莲教徒洗劫。各州县“处处皆贼”,当地绿营及乡勇疲于分应,“非但贼之名目不可周知,即官民之战死亦不能枚举”(石香村居士《戡靖教匪述编》卷二《蜀述》)。南江县城就是在此次白莲教徒大规模骚乱中沦陷的,时间为嘉庆二年十月上旬。县城沦陷后,南江知县裘良骏迁治于李家寨(在今长赤镇红四社区)。之后,与省内外数股白莲教徒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持久战。
“教匪陷县城”事,清人石香村居士《戡靖教匪述编》卷二《蜀述》有简略的记载:“(嘉庆二年)十月,贼破南江县,知县裘良骏与汛弁(即川北镇直辖南江汛绿营兵——引者注)赴滴水岩堵御,留训导余文泰守城。贼间道猝至,兵单城陷,被执,骂贼不屈,与长子学海同时死。”
乾隆六十年(1795)秋,署理南江知县姚玉麟在李氏宗祠牌坊题“山高水长”。
《(民国)南江县志》第二编《武备志·驻防》记载,南江县设驻防把总一员,带领马、(步)战、守兵二十三名。初由川北镇直辖,嘉庆二十三年(1818)设巴州营后归巴州营节制,宣统二年(1910)裁撤。多股白莲教徒犯南江境,人多势众,长驱直入,南江县正规武装就仅仅二十三名绿营兵及低级军官把总一员,势单力薄,疲于分应,难以对付。在此危及时刻,官府不得不号召各乡贤达、士绅组织青壮,组建义勇、乡勇等地方武装自卫自保。
清人严如熤说:“凡设营汛之地,必地当要隘。”(《三省边防备览》卷十一《策略》)嘉庆二年岁杪,李琛组织蒲家坪青壮,与关门子场、新店子场部分青壮合,组建团防,先后驻扎大寨、小寨、五包山、南天门的月宫硐等要隘,抵御堵截白莲教徒。李琛时年四十三岁。年富力强的他,团练乡勇,整饬武装,为捍卫一方操心劳神,奔走呼号,保全石矿坝场、关门子场、新店子场百姓无算,功莫大焉。
《(民国)南江县志》第二编《武备志·团防》:“清嘉庆教匪之乱,川北各州县整饬团练,人民驻扎寨堡,行‘坚壁清野法’,贼匪野无所掠,乡团随处堵截。教匪之平,实赖此策。于时,南江乡团尤为得力。”大敌当前,可见地方组建乡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坚壁清野法”即清嘉庆二年庆阳府(今甘肃庆阳)知府龚景瀚《坚壁清野议》中提出的“先安民然后能杀贼,民志固则贼势衰,使之无所裹胁。多一民即少一贼,民居奠则贼食绝,使之无所掳掠。民有一日之粮,即贼少一日之食。用坚壁清野之法,令百姓自相保聚,贼未至则力农贸易,各安其生;贼既至则闭栅登陴,相与为守。民有恃无恐,自不至于逃亡。其要先慎简良吏,次相度形势,次选择头人,次清查保甲,次训练壮丁,次积贮粮谷,次筹画经费,如是行之有十利”。
龚景瀚,字惟广,又字海峰,福建闽县(今福州)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科进士,殿试以三甲归吏部候选,里居十年以教授为业。乾隆四十六年(1781)之后代理中卫县(今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知县,乾隆五十七年(1792)任循化厅(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同知,乾隆五十九年(1794)迁陕西邠州(今彬州)知州。嘉庆元年(1796),从陕甘总督宜绵征剿白莲教,以功擢庆阳府知府;嘉庆二年,龚景瀚据在宜绵幕府的从军经历,撰《坚壁清野议》一篇,向朝廷献策。《坚壁清野议》逻辑严密,以理服人,随即被陕西、河南、湖北等省下其事于州县,举仿其法,令结寨屯粮,团练乡勇,民获自保。嘉庆帝也特命将其编入《皇清文颖续编》。嘉庆三年(1798)二月,勒保任四川总督,在白莲教徒频繁出没的川东、川北地区全面实施“坚壁清野”政策,成效显著——“念各匪往来川东、川北,居民散处,裹胁甚众,民生涂炭,其势与前明流寇无异,因采‘坚壁清野’,通行各属,令百姓扎寨屯粮,团练乡勇,以期自卫,并设法招抚贼众裹胁之人。师至之处,斩获颇多。”(勒保《平定教匪纪事》)
大寨与小寨同在一道山脊上,大寨在北,小寨在南,相距不过三四里,成对峙之势,高耸于蒲家坪东面,亦是今公山镇与关门镇界山。《(民国)南江县志》第一编《关隘志(寨堡附)》:“大、小二寨在县南二十五里塔山后。”
大寨、小寨、五包山(在原高塔镇五山村境内,今属新华村)、营盘梁、南天门及盘龙山是蒲家坪东南屏障。其中的营盘梁因清军扎营而得名。
据《额威勇公行营日记》记载,清廷参赞大臣、都统(从一品武官,与“将军”品级同)瓜尔佳·额勒登保率八旗精兵于嘉庆四年(1799)八月二十一日从通江磨盘寨进入南江县境范家山(原北极乡治地),二十二日,在五包山遭遇白莲教“巴州白号”鲜大川部,与之战,鲜部溃逃。次日,额勒登保在五包山附近的营盘梁扎营休整一日。二十四日前往二石坎(即“二石坝”,在赶场镇井坝村),然后又折西,经桥坝(原桥坝乡桥坝村)前往广元县。(《额威勇公行营日记》收入严如熤自编文集《三省边防备览》卷四)一月后,也就是八月二十四日,额勒登保在巴州平梁城下大石坎(白莲教乱,巴州城陷,州治迁平梁城。大石坎在今巴州区平梁镇炮台村)接嘉庆帝派专人从北京送来的“经略”印,额勒登保始任“经略大臣”(自顺治至嘉庆年间,于重大军事行动时,特命亲信王公大臣为经略大臣,统帅数省官兵,负军政全权,地位高于督抚等封疆大吏。此职属于临时性职务,且以军事为主,事罢即撤),并恢复被撤销的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武职)和褫夺的双眼花翎,节制川、楚、陕、甘、豫五省军务,全权指挥参与平乱的八旗、绿营将领会剿白莲教。
吾爱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