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传统村落:通江县沙溪镇红云崖村
一、地址
四川省通江县沙溪镇东南部
二、级别
第四批四川省传统村落名录
三、简介
原名角溪沟村,因叙事长诗《红云崖》,1984年角溪沟村更名为红云崖村,村内有角溪沟蜀道遗址、兴隆桥、“赤化全川”石刻标语、传统院落。
角溪沟蜀道遗址
蜀道角溪沟段始建于唐代,是洋壁道的重要节点。洋壁道自洋州(今陕西洋县)经竹峪关、洪口场、马鞍寨、角溪沟、沙溪嘴、石洞口到达壁州(今通江县)。
兴隆桥
又称扶栏桥,连接着新街和老街,建于清光绪34年(1908)春,自此逢农历“二、五、八”郑、谢诸姓赶“二郎庙场”,阎姓等赶“复旦场”,何、王二姓则赶“兴隆场”,三场相距一华里,却各兴各荣,留下了“一里三场”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三场融为一体。
“赤化全川”石刻标语
“赤化全川”四个大字,字高5.9米,宽4.9米,笔划深0.35米、宽0.9米;距离地面25.9米,字距7.1米,所占面积达300平方米,字迹工整,笔力遒劲。由于红云岩雄距万谷之巅,离岩三、四十里远,其字迹也清晰可见。
传统院落
红云崖村现有古院落17个,其中阎氏宗祠、坎坎院子、上头院子。老宅就是以前的闫氏宗祠,现在打造成了红云崖文化大院,院内建有国学馆、民俗馆、村史馆等。戏楼正对着堂屋,屋内放着几把椅子,两块阎氏宗祠族碑字迹清晰可辨,记载了角溪沟阎氏一族的迁徙过程、族氏渊源及分支情况。堂屋两边分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江竹编和通江剪纸展览室。
走进国学馆,正前方的墙上挂着一幅孔子像和“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字幅,画像前有一把太师椅,一张张小案几、小凳子整齐摆放着,桌子上放着毛笔和竹简。转角处的书架上放着唐诗、宋词等书籍。
国学馆隔壁是民俗馆,展出了川东北农村传统生产生活用具,有油壶、升子、麻刀、黑白电视机、铁熨斗、瓦桶子、砖匣子等,都是从村民家里征集来的。
村史馆里,《红云崖纪事》主题陈列图文并茂,以移民落业角溪沟、红云崖上红旗飘、巧绘富村安居图三个单元串联起红云崖村的前世今生。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