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时期恩阳的土地革命及农业生产
三、积极开展农业生产
广大贫苦农民获得了世代盼望的土地,生产劲头空前,党和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农民热爱土地,号召“寸土不荒”、“多种粮食”、“支援红军作战”、“不饿肚子”。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高,农业生产很快就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33年至1934年,所种庄稼普遍丰收。
当时,很多贫苦人家的男儿参加了红军,家中缺少劳力,为了不耽误农时,及时播种、收割,红军和乡、村苏维埃组织了代耕队、互助组、贫民合作社、耕牛合作社等,对红军家属和丧失劳力的人进行代耕。做到了不荒一块田,家家获丰收,生活得到了改善。恩阳县的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但在1933年以前,每亩地只收粮食百斤左右,棉花一二十斤,而1933年至1934年,每亩收到200至300斤粮食,有的地方一挑田的面积,收了两挑谷子(400-500斤),一株棉花树结桃五六十个。
由于农业丰收了,市场贸易也大大活跃,农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比土地革命前低了几成,旱谷乡的当年苏维埃干部回忆说:“红军到巴中之后,分了土地,年年都是风调雨顺。1933年前的1升米,平时卖6吊钱,缺时卖到1元;分田后的1升米,最多不过1吊钱,猪肉往常3吊1斤,以后只要1吊钱1斤”。
树叶繁茂靠根深,穷人翻身靠红军。恩阳的翻身农民,通过今昔对比,倍感党和红军亲,他们兴高采烈地唱道:
夺回了地夺回了田,夺回了自由夺回了权;
穷人从此伸腰杆,有吃有穿比蜜甜;
仓里谷,缸里面,芝麻油盐装满罐;
男的干活唱山歌,女的走路象风旋;
这场喜事是谁办?川北来了徐向前。
土地革命不仅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农民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也使农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拥护红军、巩固政权,才能巩固自身获得的利益;只有彻底消灭国民党军阀,穷人才能彻底翻身。之后,广大农民满怀革命热情,踊跃报名参军,扩大红军队伍,积极为红军运送物资,支援前线。
共有 0 条评论